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近平的群众观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群众思想、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施政实践活动成为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的群众观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的群众观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群众思想、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施政实践活动成为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的群众观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个毕生的使命和终生的课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拜群众为师,必须时刻密切联系群众。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践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核心就是指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敬民的形象深深镌印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颂。研究学习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而且对新时期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刊看党建     
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保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她的命运是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政党,而资产阶级政党则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信仰、信念、信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以及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九十多年来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新形势下全党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7.
黄美 《党史文苑》2014,(4):24-26,3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在带领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形成了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对群众负责,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涵的毛泽东群众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持的基本观点,也是其与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自领导中国革命至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思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项事业的胜利。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进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现实困境,探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路径,不仅有助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还可有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裴植 《新视野》2023,(3):20-27
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自觉品格。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形成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润滋养。与此同时,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任务也由外而内地推动、充实并发展着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主要表现为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特质和目标,以及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润滋养集中表现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以厚重家国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时代任务对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强化则突出表现为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觉以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个毕生的使命和终生的课题。 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群众观是一个有机体系,是对群众主体地位、力量蕴蓄、利益表达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阐释。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由人民群众来书写,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由人民来掌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的各个方面。习近平群众观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表达。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周恩来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同时结合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的群众观思想: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关注人民群众,心系百姓生活。周恩来的群众观思想,有利于克服党内"四风"现象,重树党内廉政之风,从而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负责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21,(1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百年来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新时代党的群众观。探索新时代党的人民群众观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开展我党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等。新形势下,我们学习和弘扬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汲取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群众观的精华,由毛泽东创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发扬光大的富有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不仅学习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且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积累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宝贵经验,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核心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8.
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民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执政前途和命运。作为中国一切事业的关键,党员干部要随时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断深入群众,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分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能否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其中一项重要教育内容,目的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和真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不负历史重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群众观是关于什么是群众、党与群众关系以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群众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完全站在人民和阶级的立场上,彻底脱离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狭隘倾向,使自己和所属政党与群众融为一体。毛泽东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对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群众观并未过时,其中贯穿着的作风、体现着的理念、蕴含着的精神和科学化建设的思路,都对当下党的作风建设以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