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2.
乌江、石林、温泉,山水相依,辉映成趣,构建了思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地。思南,这颗乌江上璀璨的明珠,犹如一艘初具雏形的航母,蓄势待发,期待着不同凡响的航行……  相似文献   

3.
王昆 《支部生活》2008,(11):40-40
石林县围绕发展抓好人才“内培”和“外引”两方面的工作,汇聚和培育人才并重,推动石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4.
甄言  李正平 《支部生活》2007,(10):18-18
石林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今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近年来,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从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入手,探索出了党建工作和旅游业务、景区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6.
湘乡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湘乡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与旅游“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大投入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业的高位起步、强力开局、超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湘乡旅游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宁夏整体经济的重要产业。当前,在实施沿黄城市带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沿黄城市旅游发展,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提高宁夏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怀化作为湖南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关键是找准自身独特优势,强化相关基础配套,深化区域协作,主动融入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形成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田俊 《理论与当代》2008,(11):47-49
自2005年以来我省举全省之力推出“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挖掘和传承厚重的民族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我省精神风貌,打造了我省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的任务。充分发挥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省旅游大多因水而起,因水而名,70%的旅游资源与水有关。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水利风景旅游作为贵州旅游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关于我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要求,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贵州水利风景旅游,对加快推进我省实现旅游强省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发展伊宁市的幸福产业--旅游业为出发点,围绕伊宁市建设幸福伊宁的目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就业致富,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和援疆旅游合作等方面,将旅游业培育成伊宁市真正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和各族群众的幸福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一、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贵州旅游产业水平需要文化融合 随着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的日趋旺盛,我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年贵州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同比增长34.70%,同比增长数排名全国第四,旅游创汇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增强。然而纵观全省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显著,但却与丰富资源不相匹配,或者说资源性价比不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新论断,为新时期伊犁河谷旅游业指明了方向,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期。结合伊犁河谷旅游业发展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保护好旅游资源,开发好旅游产品,建设好旅游设施,创造好旅游服务,打造好旅游品牌等几个方向入手。推动伊犁河谷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和壮大现代旅游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循环型旅游经济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西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江西支柱产业之一。当前面临严重环境污染、生物圈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的环境问题。建议从微观、中观和社会三个层次建立互利的良性循环型旅游产业模式。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实行旅游生态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以实现循环型旅游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08,(2):F0003-F0003
云南石林,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世界喀斯特地貌著名景观之一。石林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14,(11):50-51
石柱旅游产业于1999年起步,2007年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09年沪渝高速公路通车后,步入发展黄金时期,2011年在AAAA级景区、高星级酒店、休闲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渝利高铁全线贯通后,旅游产业进入升级转型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个地区的现代文明进程,成都市金牛区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争创成都旅游业第一区”的发展目标。通过调研发现成都市金牛区背靠西部中心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繁荣兴旺的商贸文化;软件、硬件设施设备实力雄厚。是开发打造旅游产业的最佳场地之一,只要全区共同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克服现有旅游产业发展的软肋,努力打造亮点,增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加强区域问的旅游合作,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能实现“成都市旅游业第一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修武县各级党组织坚持把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使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一是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坚持“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累计投入6亿元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08,(6):F0003-F0003
石林人民历来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石林。 2007年6月,石林在第31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表决通过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又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这是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少、产出高、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近几年西部旅游热在全国逐步升温,边境旅游热一直是居高不下,边疆文化、民族文化很有吸引力,这些都为托里县加快发展旅游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而言,托里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比较低,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的问题还很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托里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应从坚持政府引导,形成多元参与的格局;做好景区规划,促进景区有序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全县旅游业知名度等六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