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敖成卓 《创造》2001,(7):47
“村官”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战斗在农村第一线,属官“末”民“首”,“上有千条线、村官一针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既要维护一方稳定,又要致富当地百姓,形成了“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办事难”的格局。因此,笔者就怎样当好“村官”谈几点看法。一是“望”。就是眼要锐。在农村工作中,“村官”充当着农民“引路人”的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脱贫致富,农村要稳定发展,要求“村官”要有战略眼光,通过深入农村实际观察,了解农民意愿,全面把握农民的思想动态。首先要能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已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这一课题给予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与特征;“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选择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个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尤为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二者统一于“和谐农村”的命题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秩序的稳定;反之,农村秩序的稳定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资本”。虽然,农村秩序受到制度的制约,但其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社会的“秩序文化”,考察近现代农村社会“秩序文化”的流变,能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总方针,以休生养息,振兴农村经济、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或停滞的局面,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2006年“1号文件”,在对农村增加投资方面,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在提出“三个高于上年”的同时,还明确“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另外,还有种粮直接补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普及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等众多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因此,该文件…  相似文献   

7.
周明权 《传承》2007,(5):124-125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传统儒家治国文化的精华,它不但在过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代也同样发挥着特有的指导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给学校(尤其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学校管理教育体现“为学生”的管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民主”管理的理念;体现综合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根寿  廖运生 《前沿》2005,(12):163-165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宋相义 《前沿》2007,(2):210-212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突破了农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是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增强了农村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农村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建立健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拔、培养、管理和监督机制,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加强长期的制度性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务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是关系到基层政权能否稳固,农村能否保持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组织有加强”的目标,按照“摸清底子、理清路子、建好班子、迈开步子”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实施以清理财务、消化债务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固本”工程,通过清理村级财务、消化村级债务,来达到强村级经济之基、固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原来处在市区边缘的村庄纷纷被城市所包围,出现了“城中有村”的现象。改造“城中村”,如何使城市和村民“双赢”,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城中村”改造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  相似文献   

12.
李国普 《创造》2001,(7):24-25
当前国家推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货币政策,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解决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重大举措,就微观范畴经济运行及其效应研究,农产品价格跌而不上,以致农民“卖难”是一个既现实而又十分严峻的问题。“卖难”问题的解决,完全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作指导,分析其内在深层次的矛盾,疏通现行农产品流通“堵塞”或不畅障碍,实现农村经济运行的最佳效应。对此,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论述──(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定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几年来,嘉善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按照“多层次、广覆盖”的原则,扎实推进,初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以社会救助为重要补…  相似文献   

14.
袁浩 《前进》2020,(1):60-60
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司长宗锦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宪法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制度、农民财产和权利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开展的“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明确主题,二是形式多样,三是上下联动。  相似文献   

15.
实行村“两委”干部“一肩挑”,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提高了村“两委”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一肩挑”干部权力相对集中,往往容易出现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不利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此,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村两委“一肩挑”干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刮风"     
韶华 《北京观察》2003,(9):50-51
用历史的观点看,我们有许多优良传统,也留下一些不正之风的“传统”,最主要表现在爱“刮风”。我所指的“刮风”,在上个世纪后五十年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搞“运动”。“反右派”运动,把数十万知识分子精英人物打成了“右派”;反“右倾”运动,把好多万干部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则把在农村大队以上,在工厂车间主任以上,在党政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凡是当权的,大约百分之八九十,打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对于后来的斟别、平反,我们不在这里论述)。在经济上,“大跃进”中的“五风”(共产风、吹牛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等),“全民大办风”(全民大办钢铁,大办水利,大办电力,大办食堂,深翻土地等),还有文化艺术、教育、卫生方面的各种“全民大办”等。什么都“全民”了,按辩证法的物极必反规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 《今日浙江》2002,(13):12-16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上午,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对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作了全面总结。曾庆红同志还要就如何巩固和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进行具体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农村开展“三个  相似文献   

18.
7000年“河姆渡文化”谱写了宁波农业发展的灿烂历史。在新的世纪里,宁波进一步奏响农村工作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新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尤其是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十六大报告着重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0.
肖齐 《前沿》2007,(1):14-16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末,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党的农村政策陷入教条化,农村发展因此陷于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破与立的辩证方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三农”思想。本文主要从农业发展战略手段、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工农业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