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2.
女性犯罪是影响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丈以天津近十余年女性犯罪调查为例,以天津犯罪调查科研数据库为基础,对天津地区女性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措施,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呈多发趋势,其中尤以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突出,这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触动社会敏感神经。当前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女性案件特点表现为:犯罪人以成年人为主;多人连续性侵同一被害人现象突出;宾馆、旅社系犯罪多发地点;被害人以在校中学生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未成年女性身心发育不成熟,系统防护措施不健全,学校、家庭的相关教育缺失,以及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4):26-28,35
年龄是分析社会犯罪现象及其变动的重要视角或尺度。从犯罪人口的角度看,女性犯罪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外来人口的犯罪者年龄低于原住地居民,同时犯罪人的年龄还与其婚姻状况及职业特征关系密切;在犯罪行为方面,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人年龄差异较大,低龄犯罪人更具有暴力性犯罪的倾向,而高龄犯罪人则“青睐”单独的作案方式;另外,犯罪年龄还因被害人的不同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如针对女性、熟人的犯罪侵害中,犯罪者具有一定的“高龄”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日益增多,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安机关作为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主力军,必须准确掌握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该类型犯罪的成因分析,主要存在群众反诈意识有待提升、打击该类型案件深度不够、反诈宣传不够精准、联合作战协作不到位等问题。公安机关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同时注重强化破案打击效能,强化内外协作。在反诈宣传工作中需提升精准化、深度化、专业化,加大打处力度,构建联合作战新模式,以更好地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6.
调查发现,现阶段未成年犯罪人的基本情况是:文化程度偏低,案发前处于闲散状态者居多,犯罪低龄化现象突出,多次实施犯罪的比例较高;在犯罪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犯罪的突发性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手段暴力化倾向明显以及犯罪形式以结伙犯罪为主;在发展趋势方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未成年犯罪人的总数在刑事罪犯中的比例可能突破10%;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犯绑架、交通肇事罪的比例可能上升;团伙的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未成年人可能更多地卷入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7.
醉驾入刑前,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结构是缺失的。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弥补了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中关于“抽象危险犯”的空白,使得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具有多维度。通过分析微危险驾驶罪所处的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的现实困境及应对,为微罪的附随性负面后果的泛化问题以及其有责的不法的跳跃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侵害未成年女性人身权利犯罪呈高发趋势,正确分析此类案件的类型特点、侵害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防范对策的思考,对于进一步推进对未成年人司法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维护未成年女性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增无减,这其中,未成年女性犯罪问题更是日益凸显。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未成年女性的犯罪心理、未成年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并且提出要从改善未成年女性成长的外部环境来对未成年女性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毒品犯罪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全球性的难题。伴随着跨国性毒品犯罪日益猖獗的态势,中国的毒品犯罪也呈泛滥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毒品犯罪亦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对女性涉毒犯罪的研究,对女性涉毒犯罪的现状、形成原因、规律、特点进行分析,不仅促使相关部门将女性涉毒犯罪纳入工作的视角,加强对女性涉毒犯罪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下降,而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恐惧感却急速上升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未成年犯罪加以研究.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2019年L地区56份一审刑事判决为样本,分析未成年犯罪人76人.在归纳整理罪名、类型、刑期、犯罪具体情况及犯罪人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未成年犯罪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命周期内的犯罪分布,可掌握犯罪人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和郑州金水区人民法院2010年所审理的2461个成年人犯罪案件显示,男性和女性在20岁左右达到犯罪最高峰。男性犯罪的多发段是20—24岁,25岁以后犯罪急剧减少;女性在20—28岁及37—41岁出现两次犯罪多发期。受财产犯罪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犯罪呈显著下降趋势。然而,非财产犯罪中未发现男性与女性犯罪人的年龄对犯罪有影响。开展人口犯罪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犯罪人的群体特征和背景因素,从而有效管理和控制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犯罪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犯罪状况的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可以反映犯罪演变的趋势等犯罪质方面的变动情况。但是如何划分犯罪技术水平的等级,却是一个难题。我们认为犯罪技术水平可以通过犯罪工具、犯罪谋略等反映出来,其中犯罪工具是比较直观的因素。本研究依据1998年9月在浙江某监狱对1225名犯罪人的匿名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以犯罪工具的类型为基础,以犯罪工具本身的技术水平、犯罪工具使用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环境要求以及犯罪工具在犯罪中使用的数量为参考标准,把犯罪技术分为“一般水平”、“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山东省女性青少年罪犯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女性青少年犯罪存在六大特征:女性青少年犯罪在人数上呈递增趋势,侵财犯罪呈增多趋势,流动人口犯罪增加,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型犯罪苗头增多,农村籍罪犯和无业人员仍是女性青少年罪犯中的主要群体。从社会原因、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分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测山东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并从五个方面提出预防青少年女性犯罪的对策建议,即:强化家庭以及学校的责任,构筑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立法步伐,从法律上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完善社区保障功能,健全社区保障的预防体系;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建立公力救济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健全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激增,女性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例,接近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女性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据统计,在50、60年代,女性犯罪占刑事犯罪成员的比例大约为1—3%;70年代占5%左右;80年代上升到8%;90年代初过到10%以上;现在则上升到12%。在云南,女性毒品犯罪则占全省在押毒品犯罪的16.8%。①因此,加强对我国女性犯罪的科学研究,采取适当的社会对策,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有意义。过去,女性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持枪杀人、持枪抢劫等案件大幅度地增加,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笔者试就此类犯罪作一探究,以寻求出有效地防治措施,服务于打击涉枪犯罪的需要。这些犯罪包括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的犯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的犯罪和私藏枪支、弹药罪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立足长期、系统的犯罪调查,对犯罪成员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变化规律、犯罪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等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开放性有利于犯罪的国际化,各国法律、政策的差异性刺激了犯罪的国际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全球化引起的“失范状态”加剧了犯罪国际化的倾向。全球化形势下犯罪国际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手段、以有组织犯罪为其主要形态、以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为其典型犯罪类型并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公报透露,2002年至2004年全省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迭9585人,而全省公安机关抓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人数的比例,2002年为12%、2003年为14.7%,而2004年则为17%,是显上升超势,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直接不良后果,也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影响,现在有一种新类型犯罪,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犯罪。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创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况,网络正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模式。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诱惑和罪恶。计算机网络犯罪足信息社会中呻中新的犯罪类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也不断卜升。青少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给国家安全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忧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口益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的义一社会问题。以我院为例,2004年我院审理涉网案件36件48人,占41.67%,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案件类型以侵财类案件为主,主要有盗窃、抢劫、诈骗(2)暴力性犯罪不容忽视;(3)犯罪主体低龄化,其中15岁到18岁的占61%:(4)犯罪上体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初中是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初中文化的,小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这数字上看青少年涉网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人。  相似文献   

20.
涉税犯罪是当前我国最为多见的一种经济犯罪。当前涉税犯罪呈现关税与非关税犯罪此消彼长,犯罪主体36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性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为主,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比例较高等特点。预防、打击涉税犯罪需要强化全体公民如实自觉申报纳税意识,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和提高对涉税犯罪打击能力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