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刘顺厚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观的历史”一文提出,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它既是不断从较低级的文明阶段走向更高级的文明阶段的过程,又是从片面发展的社会逐步向全面发展的社会推进的过程,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1)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从较低阶段不断走向较高阶段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从片面的、畸形的、封闭的状态不断走向能力全面提升、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与自然愈加和谐、人的需求愈加多样性的过程。社会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这种不断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自由联合体"的最高追求,同时是顺应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面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发展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进的历程中秉持完善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理想目标。鞭策着历代共产党人砥砺自我、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3.
李新富  韦广雄 《学理论》2009,(14):35-37
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同步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因此,和谐广西的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广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4.
田新辉 《学理论》2012,(23):32-33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分工出现前、出现后和分工消灭后三个阶段,认为分工消灭后人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状态,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注重交往;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它与社会发展是两个相互促进、永无止境的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建设"四个文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只有造福人类才能成就文明。文明升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面进化的现代化过程。人类走过从马车到汽车、从油灯到电灯、从算盘到电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过程,是现代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厚植肥沃的文化土壤,使新型举国科学技术体制释放出更大活力、创新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迭代创新、颠覆性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提出,要"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延续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以来关于"文明发展道路"的精神,又将不断开拓"文明发展道路"作为中国未来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文明发展"奠定人民幸福基石的思想观点,并从以下"三大选择"来论证.  相似文献   

8.
坚持"五个统筹",确立新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来推进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从经济优先发展阶段进入了均衡协调发展的阶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协调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稳定有序,而且需要社会公平正义、充满活力、不断进步、文明和谐。当前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公民社会权利,切实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生机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精神文明体现在思想意识、道德风尚、科学文化和法制教育等方面。这些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它们像一个个琴键,在不同的时代弹奏出不同的曲调。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精神文明突出的是道德文明。新中国初期的精神文明,则以思想意识文明为主。现在社会发展进入市场经济与法制化阶段,这种形势要求提高以往法制文明弱势地位,用法制建设保证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下面对社会精神文明与法制文明的关系和法制文明的有关内容试加以论析。一、古代的精神文明与法治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文明古国、礼…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待世纪的宏伟目标已经确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昭示,能否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已经成为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发展,跨世纪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巴,也是各级领导者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那么怎样认识和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就其领导途径谈些浅见。一、重视相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人类社会是一个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进步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客观上要求把政府行政文明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推进政府行政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政府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政府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为此,要从观念、体制、技术和政府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创新,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秦元海的文章指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党中央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具体分析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立论依据、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结构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辩证关系入手,分析求真务实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而不断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外部社会条件在后发文明系统跳跃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跃转型是后发文明系统通过对先进文明的积极扬弃,实现对某一社会阶段的跳跃或发展过程的缩短.外部社会条件在后发文明系统的跳跃转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后发文明系统跳跃转型的前提,也决定着后发文明系统跳跃转型的水平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决策体制改革发展脉络及成就的研究可以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决策体制改革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决策体制改革可以分为四个各具特点的阶段,即起步阶段(1978-1989年)、发展阶段(1989-2002年)、推进发展阶段(2002-2012年)及全面深化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相对而言,各阶段依次呈现出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改革的色彩.在改革过程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决策理念日益强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关键组成部分的决策体系不断完善以及作为国家治理能力核心内容的决策思维品质不断优化等.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社会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最高理想之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当今时代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主题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对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新解读,对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发展与社会整体文明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社会结构内在地包括了生产方式、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人口因素和自然环境五项基本要素.据此提出全面发展应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五个基本方面,进而指出社会整体文明应当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民生文明)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  相似文献   

19.
张明楚  张励 《党政论坛》2002,(12):10-12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新形势下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十八大精神,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省情并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种探索为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