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赶、领先、跨越”的新时期黔南精神和“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的大射电创新精神,是近年来黔南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培育、发掘、提炼出的精神特质.“两个精神”核心一致、有机融合,引领着黔南干部群众不断创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的时代业绩. 而今,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革开放等方面,黔南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彰显了不畏艰难、不甘落后的发展底气.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黔南旅游“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短短几年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区跻身全省前列,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背后是黔南州旅游局局长刘世杰的一系列成功策划。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全面考察黔南旅游后,为这个白手打天下的奇才题词:“花大钱赚小钱是庸才,花小钱赚大钱是人才,不花钱赚大钱是天才。”黔南是一个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不可能投入  相似文献   

3.
吕跃 《当代贵州》2017,(50):32-33
古韵承千年,山水秀黔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黔南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宁静温馨,彰显着“幸福黔南”的独特魅力. 一镇—特色,一村一风情. 猴场古镇,日渐繁荣;悠悠涟江河,河畔好花红,一首“好花红”唱响幸福生活;盘江镇的布依族村寨群落间,“金海雪山”风光无限;广顺镇依偎苗岭山脉,千年银杏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实现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重大转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水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黔东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地区,尤以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最为集中。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是加快水族  相似文献   

5.
陈治松 《当代贵州》2022,(46):68-69
<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立足新能源材料产业优势,将高校“所能”与产业“所需”、企业“所求”相结合,创新开办新能源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校工结合”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按照省“一核两区”产业布局,将高校“所能”与产业“所需”、企业“所求”结合起来,以培养产业人才为核心,以科技攻关为突破,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开办“校工结合”新能源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可借鉴复制推广的“校工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黔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林业的巨大潜力。在黔南,已鉴定的树种有1860种(含引进种),其中被子植物128科519属1807种。其乡土树种马尾松,长势雄居全国67个试验基地之首,有“三年人不见,五年不见人”的赞称。人称“活化石”的银杏,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福泉市鱼酉乡李家湾村一株古银杏,树龄300余年,树高50米,胸径4.79米,堪称“天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直以来就是贫困地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而制约其经济的发展。因此,很多地方都把人才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想尽办法来发掘人才、引进人才。由此可见,“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最近,在都匀市召开的“上海.黔南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工作座谈会”,就是黔南自治州在“引进人才”上的一种新探索和新创举。它的创新举措不仅在于与有“人才高地”之称的上海实现人才的对接,而且还从制度上保证上海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到黔南自治州这块经济虽不发达但却有丰富资源的地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彭旭 《当代贵州》2011,(19):42-42
“做时代先锋,让群众满意”是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结合黔南实际,就是要紧紧围绕构建“951”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在“优化、转变、带动、激发”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9.
今黔播报     
《当代贵州》2007,(12):9-9
贵阳:倡议市民注重10件环保小事;安顺:平坝荣获“中国屯堡文化之乡”;黔南:人才总量7.9万.  相似文献   

10.
罗大骞 《当代贵州》2022,(46):70-71
<正>十年来,黔南州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谱写了助力建设美丽新黔南最动人的乐章。踏上新的赶考之路,黔南州税务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全力推进黔南税收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融合一体的黔南州税务部门握指成拳、同舟共济,打出了系列改革组合拳,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唱响了税收好声音。在税收助力下,“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名片越擦越亮。  相似文献   

11.
何广 《当代贵州》2022,(38):30-31
<正>黔南州聚焦省委、省政府“三大体系”“七化”建设和“十大专项”要求,坚持“稳粮优经”的原则,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具有黔南特色的“六大产业、五大工程、五大行动”为主载体的工作举措,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奋力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今黔播报     
《当代贵州》2007,(16):7-7
贵阳:“严打”专项行动破案1073起;安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2.47亿元;黔南:独山无公害蔬菜带来新商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黔南在外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黔南来观光旅游探幽访古的宾客日趋增多,人们被黔南秀美的风光及独特的民俗风情所吸引。如果要对黔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妨翻翻有关的档案,它可以告诉你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 黔南的沿革变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21日,在CCTV-7主办的200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仪式上,作为颁奖嘉宾的我国著名艺术家侯耀华跪着为获得“奉献奖”的贵州省黔南布依自治区三都水族自治区乡村教师陆永康颁奖。  相似文献   

15.
李月成 《当代贵州》2011,(14):26-26
当前,“无工不富”的理念早已深入黔南州广大干部群众心中,全州正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力助推黔南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  相似文献   

16.
张智勇 《当代贵州》2022,(52):62-63
<正>黔南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推动黔南州数字经济再上新台阶。“十三五”以来,黔南州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以智慧黔南综合平台建设推广为主线,形成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运营一本账、推广一张网的“四个一”经验,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获批贵州省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发展取得突破,书写了黔南大数据发展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7.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5年实现总体小康,再用1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全省上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近几年,黔南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何实现历史性跨越?州委深入调研,通过对州情全面的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审慎地提出了用大思路、大规划,培育大产业,促进黔南大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旅游热火朝天,是黔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所在。《大秦赋》《庆余年》《陈情令》等在黔南取景的热播剧,把黔南一次次推向全国视野,吸引了八方游客。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目前,取景黔南的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黔南的风景又一次成为热点。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相似文献   

19.
黄家培 《当代贵州》2011,(23):37-37
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6.68亿元,同比增长14.2%,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我们提出构建“951”发展格局(依托9条外联通道,构建5个经济板块,打造1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发展定位,到2015年,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20.
从江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与广两的三江、融水、环江和我省的黎平、榕江、荔波接壤,为九万大山腹地,属都柳江中游,素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