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虽然我长期在司法部门工作,应该是最知法最懂法的,但对法律的理解却不深不透,私欲不断膨胀,最终丧失了对法律的高度敬畏和对自己行为的严格控制。"曾任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的杨清泉说——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0,(1):58-59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2009年12月13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米兰出席签名售书活动时,遭一名男子猛击面部而口鼻出血。贝卢斯科尼堪称墨索里尼之后意大利最强势的总理,他当政期间,不仅操纵议会通过很多对其手下公司和追随者有利的法律,而且“桃色新闻”不断,引起民众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3.
要从法律上加大惩处力度。首先要从完善立法入手,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需要加以修改完善,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的权责范围,使腐败行为能够及时被发现,而且在立法中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在最刑上从重从严。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周理文 《廉政瞭望》2004,(10):39-39
美国:“揭短广告”威慑商家。制定严厉的法律是美国打假的最基本手段。在美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者一次可罚款数千万美元。这种罚款上不封顶,可以将制售假冒商品者一直罚到破产为止,情节特别严重者还可能被投入监狱。曾有家公司花3000万美元做了6个月广告,然而不  相似文献   

5.
美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在历史上支持了银行业的繁荣,但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暴露出美国银行业“双重多头”监管体制中的诸多漏洞,如监管缺乏前瞻性、多头监管导致监管不力、监管竞争现象明显等。我国正在逐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力克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有效性不足、银行业内部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及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中风险防范环节不突出等不足,汲取美国的教训,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商业诽谤行为是指通过捏造虚假事实或虚假信息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对其他组织的商业信誉进行诋毁,并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商业诽谤的法律规制涉及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由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民事责任规制不够完备,行政及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因而在实践中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完善刑事及行政规制,增加民事制裁方式,明确民事损害赔偿范围,将商业诽谤行为充分置于法律的规制下,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6):43-44
党领导人民制定珐律,自己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如果党自己不带头遵守法律,那么,国家的法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权威。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体现了党的根本主张。  相似文献   

8.
相信许多人和企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工作,不跑一二十个政府部门,盖上一二十个公章不行;不管申报什么项目,不跑一二十趟,不盖上数不清的章,不拖个一年半载,就别想拿下来。而现在好了,一部据说是将成为影响百姓最广泛的法律——行政许可法要出台了。据8月24目的新华社报道,正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行政许可法,拟大量削减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9.
商鞅变法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一次最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本文结合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剖析其对我国当前依法治国的启示,即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效开展法律宣传,促使现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注重制度创新,同时保障新制度法制化;坚持法德相济,促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姜晓萍 《唯实》2006,(10):55-57
立法提高某一行业的最低注册资本,并要求这一行业的既存企业必须完成增资,不符合《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要求,也不符合法律的理性。法律不溯及既往,对既存企业是否增资,应当依据《公司法》,尊重公司及其股东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11.
笑蜀 《廉政瞭望》2010,(20):25-25
怎样把“维稳”约束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从根上杜绝很多地方公权力对人民的“超限战”。成了当下地方治理最核心也最紧迫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马建荣 《共产党人》2008,(14):36-36
公民,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越来越频繁地遭遇民商事活动。如果不具备应有的法律常识。就会遭遇不应有的法律风险,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登载一些民商事类案例,使读者从中获得应有的法律知识,防范不应有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傅穹 《新长征》2014,(12):16-17
法律是"关于正与不正的学问"。法治贵在人为,法律人公正,才有法治公正;法律人不公正,就不可能有法治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官是会说活的法律",法律人是法律的形象代言人,公正的法律人才能将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法治工作队伍,着力提升他们维护社会公正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西法律文化最根本的分歧来自于人类起源问题。由于中西法律定位不同,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有了很大的差异。西方法律追求的是在完善法律规范下的井然有序,中华法系则是旨在消除纠纷的“无讼”。相对于西方法律文化的“市民化”倾向,中华法系则存在着“伦理化”倾向。中西法律文化也存在某些暗合。  相似文献   

15.
安群 《理论建设》2011,(6):30-33,74
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形成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过程表明: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灵魂。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数十年的孜孜探索,才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笔者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继续完善,党的领导无疑是最坚强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就业促进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重要法律,作为一部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就业促进法》从制定时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权益维护、民生保障的重视和关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对欠债不还还没有有效的制裁措施,致使欠债不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财产的所有权,维护社会秩序,对欠债不还应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对法治与德治关系问题作了精辟概括。这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从治国的高度揭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从法律方面来说,法律以道德为精神基础,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法律本身应当合乎道德。它反映社会的道德要求。法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一些青少年对金钱、性的欲望很强烈,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一些少年犯形象地比喻说:“法律确实是高压线,但我们确实以为它不带电。”  相似文献   

20.
面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问题,面对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和政策措施,中小企业总是无能为力。而法律的明确、规范的特点能够弥补政策的缺陷而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在社会转型发展中,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国家应当注重在条件成熟时,尽量将有关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并提高立法层次,特别是尽量以专门的单行法形式颁布,以确保中小企业融资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进而妥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