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文章认为见义勇为保障与促进法在性质上应当属于公法,其与无因管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制度在性质、目的、调整范围、成立要件等问题上均有不同之处,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就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后,文章认为我国已具有对《见义勇为保障与促进法》立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
浅析《就业促进法》中促进就业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就业促进领域的一项重要立法。该法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就业促进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此外,就业促进法针对以往促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盲点(或者说是模糊之处)作出了明确规定。当然,《就业促进法》本身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之处,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显得较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7,(6):4-14
《就业促进法》是一部事关国家全局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法律。促进就业的政策要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在现阶段还不可能用别的法律替代。因为就业压力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绝对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它需要采取长期有效的,相对稳定的法制措施,让它法制化,具有非凡意义,而且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劳动者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就业促进法》的颁布是我国法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部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好法律。本文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涉及现行的法学教育体制、司法考试制度和司法官选拔机制。现行制度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应重新构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可能避免它们各自的不足,促进其和谐发展,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法"的颁布实施,将对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安全就业,稳定就业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劳动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乌苏里船歌》案若干法律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革新 《法学杂志》2004,25(3):89-90
中国首例针对民间文艺作品主张权利的诉讼引起了法律界、音乐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该案虽已经二审法院判决,但案件中所涉及的民间文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龙宗智 《法学杂志》2020,(5):99-110
此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修改能够遵循立法精神,体现了司法改革成果,回应了实践需求。新规则恢复了业务机构负责人的个案审核与监督管理权,虽有积极意义,但亦可能冲击司法责任制。执行时应注意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保持谨慎与谦抑,同时应修改与细化相关规定,限制业务审核管理权限。对侦查(调查)中的职能管辖错位,规则要求以事实、证据状况作为是否退回移管的标准,还要求征求意见以确定案件处置,同时体现出程序不平等。相关规定欠妥,应以是否故意违法,即"善意管辖"和"恶意管辖"作为直接起诉或退回移管的基本标准。对二审检察机关审查一审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规则允许变更、补充。这种抗诉理由的改变不包括抗诉请求及抗诉对象的变更。为维护审级制度和法律救济原则,不得在法律适用上超出公诉范围对被抗诉人作不利变更,但就事实证据问题,因可发回重审,可提出与公诉不同的抗诉理由。但应注意抗诉理由表达方式,同时可以斟酌设置"显而易见、无争辩余地"的量刑情节例外。  相似文献   

9.
从《就业促进法》看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该法第六十二条还原则规定了就业平等权的司法救济。但我国《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行更是将其提到了基本法律的高度。实现充分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又是实现充分就业的一大途径,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便是以贯彻这一法律为契机,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并最终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就业歧视的问题日益严重,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在这一问题上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条款仍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亟待我们作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监狱工作的建设发展是一部辉煌的奋斗史,及早研究总结这段历史,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中国特色,推动我国监狱工作在新世纪法治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编撰历史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在编史的指导思想、原则、定位、目的等方面深入探讨,取得共识,从而保证最终成果的权威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3.
韩桂君  刘金 《法学评论》2008,26(5):65-7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目标,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保障就业权的实质就是保障其机会平等。国家有保障就业权的义务,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以承担对公民就业权的保障。《就业促进法》的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原则相适应,即以自由为首要原则,平等原则为辅助。《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如何使其落到实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面落实该法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政府充分就业的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世诚  李辉 《中国法律》2007,(5):27-28,87-89
2007年8月30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这部法律的通过,将对中国促进就业工作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促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业促进法》进行制度创新,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吸收了实践中已经成熟的若干促进就业工作的做法、措施,使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现将这部法律中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学生会工作的见解过分强调学生会外部的规范和监督,忽视了学生会的自律;同时也缺乏微观方面的思考。本文在分析了学生会自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学生会选举、学生会机构、学生会工作、学生会与学校党团组织以及班级之间的关系、学生会的监督机制以及学生会奖惩机制等问题入手,提出了若干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加强学生会自律,进而促进中国各大院校学生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美国《商业方法专利促进法议案》评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0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Rick·Boucher & Howard·Berman提出了一项旨在加强和完善商业方法专利的议案<商业方法专利促进法>(Business Method Patent Improvement 2000)1.虽然该议案还须经第107届国会讨论才能成为法律,但它揭示并试图解决美国社会各界对商业方法专利争论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该议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评析,以认识商业方法专利议案提出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商业方法专利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晴 《北方法学》2010,4(3):81-90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及其排除各种就业歧视的权利,它既是生存权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劳动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对农民平等就业权进行立法保护,既有可靠的宪法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规定了农民平等就业权,但它在具体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涵盖农村劳动者;反就业歧视的规定缺漏较多、可操作性差;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备、不匹配。为了有效保护农民平等就业权,必须全面贯彻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何悦 《中国律师》2007,(5):33-34
1、目前我国各地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就业歧视。就业歧视不仅表现为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户籍歧视)和残疾人的歧视,而且表现为年龄、民族、姓氏、外貌、身材、学历、身体状况(如乙肝)、血型、经验、属相、地域、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星座等方面的歧视。据统计。90%以上的招聘广告均含有歧视性条款。就业歧视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就业权的实现,影响了政府的威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解读一:促进就业政策法律化 促进就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了切实解决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法律对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作出了明确规定。就业促进法建立了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的同时还制定了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信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财政政策。解读二:实行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设专章针对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不管是散客形式还是组织的单团,都应该要有签订《旅游合同》的意识。《旅游合同》里对游览内容及安排、旅游者及旅行社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程序签署《旅游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都有公开、公平的保障。本文以《北京市出境旅游合同》为例,简要评析了旅游合同的一些规定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