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马克思创立剩余劳动理论至今,人类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因此,我们就不能照搬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得出的结论,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分析阶级社会的剩余劳动普遍理论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可以从剩余劳动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剩余劳动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 ,第三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忽视而严重滞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产业已取得了迅速发展 ,但仍是弱势产业。那么 ,济南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此 ,我们对济南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从产业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结合上 ,提出了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路。一、济南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研究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必须以对济南市第三产业进行总体分析为基础 ,对…  相似文献   

3.
宿鹏 《工会论坛》2004,10(2):61-62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但总体水平仍不高。本文在分析了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重大论题。认为先进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落后的企业,或者认为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等观点都不恰当,没有厘清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超额剩余价值不仅来自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产生的非均衡状态,还来自于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产生的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剩余价值理论向来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因为将它当作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而对它进行道德的否定。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剩余价值向来是从一般与特殊两个方面的含义进行理解。对它进行全面、科学地道德认识,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善”的追求,尽管“恶”可能伴随追求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资本参与分配并受到保护,是近十年来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一大贡献.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和管理、决策、技术、生产等劳动和非劳动各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创造的.管理、技术、生产等劳动因素不承担剩余价值负增长的后果,其后果全部由投资者承担.遵循责任与权益一致的原则,资本这一非劳动因素享有剩余价值,是合法的.通过投资经营获得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应该得到保护.社会的不公平不是资本占有剩余价值,而是历史形成的社会各阶层经济基础存在差别.政府的职能是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方式缓解由于差别而形成的矛盾,使社会的不公平降低到全体人民能够承受和愿意承受的程度.两次分配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唯物史观的成熟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结合就转化为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在《哲学的贫困》中的初次结合。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初次结合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存在,而且具体探究剩余价值的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宣言的发表,并且为科学地分析现实的欧洲革命奠定了基础。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也在这些论述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个大办第三产业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理论界对第三产业问题的研究也在广泛而深入地展开。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 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劳资矛盾趋向于明显化与激烈化。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透过我国劳资矛盾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不断挖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缓解劳资矛盾当代价值,不仅有利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主要是对资本主义时代劳资关系的描述。这种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图说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对于解决我国目前遇到的社会主义产权理论与实践中的困境,尤其是对于界定职工持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标志及其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来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中,劳动力产权备受关注。劳动力产权作为一组权利的复合体,其中的收益权是其他各项权利的实际存在或最终实现,并且收益权的边界只能界定为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权。也就是说,能否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是劳动力产权实现的标志。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确保劳动力产权的实现,不仅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同样是剥削,只要是剩余价值,就都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当然都取决于劳动.资本作为物质要素,不创造剩余价值;作为社会生产关系,才具有创造剩余价值的职能;而且只是其中的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剥削作为开发和利用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合理性和进步性;作为分配方式,有其一定条件下的公平正义性;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可以把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统一起来,这才是解开所谓剥削"死结"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中的新兴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滞后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重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这一学说自身的逻辑有必要重新检讨,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并不全是真理性。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能说是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作为列宁主义的核心和根本的列宁建党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5.
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当时当地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理论,诞生16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今后还会有一系列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劳动的角度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表现为价值的增殖过程,而所谓价值的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依然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炳英 《理论前沿》2003,23(7):26-27
剩余价值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承认利润的存在,就要正视剩余价值的存在。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时并存的。  相似文献   

18.
回到马克思:解开剥削问题的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解为初始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得到的,不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因此,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不能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衡量剥削程度。但在现实中,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劳资双方为争取各自的利益展开博弈。政府的作为在于用法令缩短工作日,限制剥削,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私营企业主群体的逐步形成,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问题,引起了广大统一战线工作者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主既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前的民族资本家,也不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第二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主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资本投入、雇佣劳动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剥削者;第三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主既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又参与劳动,因而具有剥削者与劳动者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社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同时也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瓶颈。调研发现,目前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经济问题:农业基础好,优势多,但效率低,缺名牌;工业起步晚,底子薄,缺少龙头企业,基本无集群;第三产业尤其物流业差距大,缺谋划,未成形;人力素质偏低,科教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形成促进山东乃至全国欠发达地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