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初,中东各国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西方媒体将其称为"阿拉伯之春"。然而,这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没有经过"夏润、秋实",便进入了"阿拉伯之冬",引发了中东地区持续两年多且迄今尚未停止的政治动荡,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治强人穆巴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叙利亚至今仍处在内战之中。在这场席  相似文献   

2.
陶短房 《南风窗》2012,(9):84-86
阿盟原本的政治核心是埃及,埃及政局的演变将对叙利亚和平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叙利亚自身能否在内部达成选举共识,也要看"新埃及"将以何种面目出现在阿拉伯世界。埃及和叙利亚这两个并不接壤的国家,不仅在去年"阿拉伯之春"中存在着多米诺式关联,历史上也有着共同的命运联系。双方曾在1973年  相似文献   

3.
2010年底突尼斯爆发导致政权变更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其示范效应很快波及埃及、也门、利比亚、叙利亚等北非、西亚众多阿拉伯国家,至今仍未消退,此被称作“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地区形势与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4):24-27
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于2010年底爆发了迅猛的民众抗议运动.以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被民众抗议运动推翻为起点,统治该地区数十年之久的诸多政治强人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运动浪潮波及埃及、利比业、也门、叙利亚等国,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曼、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场一夜之间出现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令美国政府深感震惊,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美国政府和智库频频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伊斯兰主义、军人干政、身份政治三个典型问题,分析它们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首先,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治转型表明,伊斯兰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伊斯兰主义既可以支持民主,也可以反对民主。其次,军人干政在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异常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应客观具体。就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而言,军人干政的形式、程度和作用各不相同:在突尼斯,军队基本未干预民主转型;在埃及,军队对政治转型进行全程干预并且不断变换角色;在也门,军队部落化导致了政治转型碎片化。最后,本文研究了身份政治对阿拉伯国家民主化的复杂影响。在国家内部,身份政治是阿拉伯国家冲突性和竞争性政治的重要认同来源和社会机制。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政治思潮,导致地区国家基于身份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甚至干涉他国事务,导致某国的民主进程被外部干预阻断。总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异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30年间,西亚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变迁大体经历了石油繁荣与政治动荡,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以及穆斯林世界对全球化回应的三个阶段。自1990年代以来,西亚阿拉伯国家所进行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成效不明显,威权主义政体迄今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伊斯兰复兴力量迅速增长,连同其中激进和极端主义一道,已经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秩序的变革或塑造。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从2010年12月17日发端于突尼斯的所谓"茉莉花革命"算起,"阿拉伯之春"在西亚北非肆虐已有一年有余。在这期间,西亚非洲的动荡使得埃及、利比亚、也门威权政权相继倒台,叙利亚和伊朗局势成为新的热点。然而,仔细考察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所谓"阿拉伯之春"初步显现出来的阶段性成果,不难发现西方国家的战略密谋。埃及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继《2011:阿拉伯之春》后再次在非洲新闻网  相似文献   

8.
中东危与机     
饱受争议的伊拉克战争即将迎来它的10周年纪念日,惨绝人寰的叙利亚街头厮杀还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逊尼派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德鲁兹人等不同群体之间蔓延。昨天是利比亚内战的余烬点燃了马里的"篝火"和阿尔及利亚的"爆竹",明天可能就是叙利亚残杀的苦果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和犹太人遍尝。这里就是中东,二战以来世界政治动荡、军事冲突连绵起伏的地带。"中东"不是精确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底,因一名失业大学生自焚引发的街头革命使享有"和平绿洲"之称的北非国家突尼斯政局突变。2011年1月14日,执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仓皇出逃沙特。随后突尼斯"革命"效应迅速外溢,埃及、也门、利比亚政权相继更迭,西亚北非地区陷入动荡。作为"阿拉伯之春"首发国,突尼斯政治过渡进程历时四年,期间经历五届过渡政府、两次政治暗杀事件,多轮大规模社会风潮。2014年10月以来,突尼斯先后举行议会和总统选  相似文献   

10.
加麦尔·阿卜杜尔·纳赛尔(Gamel Abdul Nasser 1918-1970)是现代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人,埃及共和国的缔造者,阿拉伯世界公认的领袖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阅历丰富、建树颇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人们习惯地把他的政治思想称为"纳赛尔主义",其内容包括反对英国殖民主义和埃及的封建专制统治、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民族尊严的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夺取政权后进行全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佛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中东问题专家格里高利·高斯三世(F.Gregory GauseⅢ)在美刊《外交事务》2011年第4期以《中东研究缘何错失阿拉伯之春:威权主义稳定性的神话》为题撰文指出,美国学者夸大了阿拉伯威权主义政权的稳定性。作者认为,在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权与军队不只是同盟的关系,后者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前者的异己力量;经济自由化改革所产生的贫困、分化、腐败,以及中产阶级的民主要求,共同削弱了阿拉伯威权主义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帆 《当代世界》2014,(10):61-64
<正>中东国家间争夺地区影响力的竞争由来已久。海湾战争后,中东地区形成两大相互竞争的集团:一个是由以色列、约旦、埃及和海湾君主国组成的所谓"温和阵营";另一个则是由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以及中东各色"圣战"团体所代表的"抵抗阵营"。地缘政治竞争和逊尼—什叶教派冲突是推动两大集团在该地区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动力。"阿拉伯之春"前后,"温和阵营"内部出现分裂,卡塔尔和土耳其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南风窗》2011,(26):20-20
相对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民众喋血和埃及广场示威的惊天动地,阿拉伯国家的其他一些政局变动可能不那么可歌可泣,但对于许多当地人来说,前进的碎步仍然是令人激动的。按照12月7日公布的结果,穆斯林兄弟会挹注的"自由和正义党"在埃及第一阶段议会选举中囊括最多议席,有志于组阁。阿拉伯之春以来,宗教性质的政党屡屡取得选举胜利。如在标榜宪政改革的摩洛哥,"公正与发展党"11月25日赢得众议院简单多数席位,首次有权组建联合政府;在赶走独裁者的突尼斯,"伊斯兰复兴运动"10月23日获得约40%的制宪会议席位,一举夺魁。由于上述政党  相似文献   

14.
张墨宁 《南风窗》2013,(5):42-45
现在,国际社会开始理解叙利亚问题了,要求巴沙尔下台这种呼声已经比较弱了。中俄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叙利亚这个潘多拉盒子的彻底打开。到目前为止,叙利亚的流血冲突已经致使逾6万人死亡。旷日持久的对抗似乎没有终结的迹象。阿拉伯世界的动荡蔓延到叙利亚就成了一场厮杀,并且  相似文献   

15.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6.
南方朔 《南风窗》2014,(6):92-92
<正>现在的人谈"新丝路",是指现在的中国和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最近习近平和普京在索契会面,主题之一就是欧亚铁路和海上新丝路的对接。以陆权制衡海权,是这一趋势。古代3世纪到16世纪,丝路的商队络绎不绝,也是中国通往阿拉伯西亚世界的主要通道。古丝路的中亚部分乃是越过伊朗高原,抵达今天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这个终点,再从大马士革这个集散地,分送到中东各地。  相似文献   

17.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4)
正"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怎么办?最终的办法只能是"抱朴守一":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第4次中东战争和1973年的石油禁运,有力证明了,"大是大非"面前文明冲突如何"一触即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从道义上对"阿拉伯兄弟"埃及和叙利亚表示支持外,约旦、伊拉克、阿尔及利亚、阿曼、沙特、科威特、利比亚、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迅速集中在一起,各尽所能,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武器物资出武器物资,踊跃参与到"复仇以色列"的军事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外部势力广泛介入,特别是美、欧、俄等大国的直接插手,作为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重灾区”的叙利亚危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围绕巴沙尔政权去留问题的斗争不断升级并趋于激化。与突尼斯、埃及同属“内生性”的叙国内政治变局已发生“质变”,正在演变为国际和地区势力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20.
谢奕秋 《南风窗》2008,(16):85-86
等到伊朗战争的乌云散去,叙利亚才能在不引起伊朗反弹的情况下与以色列谈和,从而螺旋式地提升叙以、美叙、美伊关系。这也可以说是骑墙主义的匠心吧。7月中旬,到巴黎出席"地中海峰会"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决定与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的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二是响应法国和以色列的呼吁,提出未来的叙以直接谈判将在"少则6个月长则两年"内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