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军事文化心理研究是促进先进军事文化"军人化"的基础性研究。文化的本质在于"人化"和"化人"。就军事环境而言,"人化"的意义在于,军队这一特殊的武装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和目的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的军事文化。"化人"则是处于军事文化中的军人或军人团体据此形成的内在、稳定的对军事文化的解释,以及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模式,即军事文化的"军人化"过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和发展企业文化首先必须对企业文化作全面正确的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国内学者们的认识还很不一致:一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化合体”(陶寿琪);一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王中士);一说“企业文化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书法与心育     
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书法教育心育艺术 ,是指在书法教育中贯穿心理教育 ,而且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组织”、“表达”和“操作” ,从而体现“艺术”二字。有了艺术的氛围和色彩 ,幼儿书法心理教育 ,才能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使他们自主构建良好心理。根据转型时期新的知识观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 ,又是一种探究知识、反思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枯燥的 ,而是一个充满着理智和乐趣、陶冶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还包括培养…  相似文献   

4.
“身体写作”这个西方女性批评的重要概念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本土化过程中遭遇到特殊文化语境而产生了理论性的异变和误读,完全丧失了女性批评话语应有的革命性内涵,在商业炒作和男性猎奇心理的暗示之下,使得女性写作逐渐由抗俗走向媚俗。其实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问题不在于写“身体”,也不在于写“性”,而在于怎么写,主要在于写作的动机和定位。女性写作应当在肃清概念的基础上突破“身体”和性,走出被看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也可简称CI,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其中MI是CI的最高决策、战略层面,犹如企业的“心”;BI是CI的战略执行层面,似乎是企业的“手”;而VI是静态的识别系统,属于CI的战略展开层面,像是企业的“脸”。 目前,我国在CI导入和企业文化建设中,雷同化、一般化比较普遍,缺乏独特性。很难显示CI的作用,因此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下较为热门的网络词汇,“内卷”意指外部条件约束下的内部精细化、过密化发展及其内部懈怠与消耗,“躺平”意指以“低欲望”和“低姿态”的顺从消解社会现实困境和获取内心世界的平和。在由科技高效驱动的现代社会,社会劳动也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竞争的特征。“现代性”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过程,也是现代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伴随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现代性焦虑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症候和符号化表意实践,从“内卷”到“躺平”体现着从概念到流行话语的青年亚文化建构与流变过程,并通过社交媒体的多向传播和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多元解读引发大众的共鸣。改善社会心理产生的现实社会环境,是优化社会心理结构和规避病态文化心理的有效途径,应合理区分社会消费中的物质主义与正当物质消费的区别,应警惕“内卷”和“躺平”文化对青年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等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尤其需要将“内卷”和“躺平”文化的抗争性转变为青年对于社会责任的创造性承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根本要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生根、发芽和结果,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诉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融合创新.此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严峻现状,准确把握农村文化的科学内涵,有效展开农村文化“人化”和“化人”的双向过程。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战略导入中国以来 ,效果并非理想 ,主要原因在于所谓的企业文化仅仅流于表面。社会通过社会化将社会成员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完成社会文化的继承 ,从而形成人们对于某一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依赖和信仰 ,企业文化要落到实处 ,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塑造出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企业人”。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为我们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和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软实力,不断得到加强,是社会主义文化对企业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帮助工作,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身入”是前提,“心入”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在当今受到企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日益凸显。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不断注入活力。近几年来,天津港为了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港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制定了“文化制胜”的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整合、提炼天津港传统文化,初步形成了与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文化支撑,有利于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员工健康成长,为港口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建企业文化必须要有明确具体的…  相似文献   

13.
薪酬谈判堪称招聘工作的临门一脚,是决定招聘成败的关键之举,更是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心理博弈和较量,只有在谈判的时候准确把握对方心理,以“读心”代“谈薪”,才能使招聘变得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赵汀阳 《思想战线》2023,49(1):42-53
“主体性”概念在知识与实践领域的图景是解释一切事物并且为一切事物赋值。由于理性的行为都必然涉及他者,因此,所有的行为事实都具备主体间性。改造主体间性这一概念并将其升级为跨主体性,是理解跨文化想象的必要前提。跨主体性的可信基础来源于语言的共主体性,一种语言的重要词汇表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就意味着一种文化发生了某种“文化再化”。“文化再化”触及了跨主体性的核心难题,只有通过增加普遍性的维度而非在不同的普遍性主张之间进行斗争,才能够共同创作一个莱布尼兹式的“足够丰富而兼容”的可能世界。在一种特定文化进行再化的过程中,最小的存活结构是语言和宗教,最小限度的坚实结构是语言、宗教和历史。中国数千年始终保持着跨文化的性质,其运行模式是基于天下方法论的“旋涡模式”。以方法而非信念为本源,中国的原生文化方能够接纳外生文化,并且“化”入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对于在宜春中心城区顺利实施人口五年倍增计划,吸引人流、提升人气,进而做大做强“心圈廊”的“心”经济,提升宜春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集…  相似文献   

17.
王治宇 《前沿》2014,(5):136-137
民航质量安全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是精神层面的、制度层面的,还是行为层面的、物质层面的,都已形成体系性成果,固然仍需随时代发展而完善,但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更为重的是在“化”上下大力气,使民航质量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现化愚昧为智慧、化平庸为高贵、化风险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以立心,文以聚力,文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文化形式化。“搞企业文化建设?做几个牌,出一本册子,扯几条横幅标语就是啦”他们把诸如“求实”、“奋进”、“争创一流”一类的词语贴在墙上,却没有写进员工的心里。如果仅仅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一种文化活动,只是组织几次简单的文化活动,而不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那就大错了。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 二、企业文化个人化。有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这是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对推动文化发展作出又一智慧之举。加快发展国家软实力,关键就在于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