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群众工作恐惧症”。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其外在表现就是干部“怕”群众。“群众工作恐惧症”,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是怕接触群众。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  相似文献   

3.
我是从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众多报道中了解郑九万这个人的,也从这些报道讲述的事迹中认识了这个名字的意义。特别是那句话:“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让我体会了一个基层干部所需要的品质。学习郑九万,首先要学习他“勤劳为民”的奉献精神。郑九万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基层干部就是要学习郑九万同志的“惠民情结”,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作为我们乡镇党委,还要培养、激励一批好干部,不断增…  相似文献   

4.
时下,常有干部心生怨言:“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群众工作难做了?是群众不通情达理了,还是群众不领情了?我在参与全市干部“访民情、解民忧、连民心”大走访和组工干部“基层走亲、服务暖心”下基层活动后,对做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群众工作难做,我想问题不在群众,主要在于干部脱离了群众,没有把服务群众当作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可能是干部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也许是换届选举的驱使,“有棱有角”的干部少了,不少干部变得“只圆不方”了。 “只圆不方”的领导干部,个别来自副职。他们认为:“副职就是不负责,上有靠手下有推手,成绩有我份,纰漏我不问。”于是乎,“一把手”拍板他呼响应,下属有求他答应,群众“呼声”他反映。这些处事圆滑、惯于打圆场的领导干部,往往得票多,受赏识,官运亨通。还有些所谓“看破了红尘”的干部,以为“和为贵,躲为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强调指出,在村级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关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打牢群众观点的思想基础。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使这项工作确实收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黄丽满强调。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目的是要让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干部受到教育。就是要牢固确立群众观点,办事情、做工作.要首先想到群众。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丁文禄 《前进》2005,(8):40-41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大胆实践,不断延伸和创新干部帮扶机制,以干部带头、干部帮扶、干部推动为有效载体,实施了“干部买羊、群众饲养”、“干部担保、群众贷款”、“借羊还羊、滚动发展”、“帮亲助友、联姻致富”、“一局一村、一包三年”等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帮扶机制,农民群众从干部的帮扶中增强了调产的信心,得到了调产的实惠,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干部通过帮扶群众,转变作风,受到教育,在服务群众中增长了才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适应调产战略,启动干部帮扶机制神池县地处晋…  相似文献   

8.
为干事者呼     
干部就是要“干事”,就是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就是要带领群众干成事。不想干事或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就不叫干部或不能当干部。  相似文献   

9.
谁能帮助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她解决一个她的最大的苦恼?我想试着出出主意。事情是这样的:全国“两会”期间,3月7日,吴仪副总理与江西代表团代表座谈,她透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去年,我到湖南考察血吸虫病的情况。当我看望一名血吸虫病患者走出时,一群农民围在外面要找我反映情况,被当地的干部拦住,把他们拽开。我当时非常生气,就说‘请干部出去,农民进来’。”吴仪说,“我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一线群众的意见。”当地的干部“拦住”“拽开”农民,仅仅是出于保护副总理的需要吗?显然不是,他们更大的“需要”是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下简称群众“四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目的就是要在坚持党  相似文献   

11.
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被置之不理。为讨个“说法”。不得不越级上访。而这样的越级上访常被基层干部视为“影响稳定”。于是,有的地方把“接访”变为“截访”,追堵越级上访的人。有的地方甚至用“越级上访就是违法”的标语来“震慑”上访者,使群众积怨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派出干部跟随越级上访者.一次耗时半个多月。为“稳住”上访户还花去不少钱。  相似文献   

12.
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倾听农民的意见,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关键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首先要下去,倾听农民的意见。农民和干部互相理解,首先是干部理解农民,要农民支持干部的工作,首先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感情。只要干部下去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就是理解的开始。各地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促进了大批干部下乡。多年来,许多干部已经生疏了这种工作方式,他们以为没有必要了,但…  相似文献   

13.
关玉国 《现代领导》2002,(10):36-36
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其实质就是要在组织的意图之中更充分地体现群众的意愿,使干部工作成为有效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是对农村的极大关爱,是温暖民心的伟大工程。我从18岁当村干部,26岁任乡党委书记,已在农村工作了40多年,与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干部就必须真心诚意地造福人民群众。老百姓就是干部的爹娘,谁不好好为他们办事,谁就是不孝之子。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让老百姓持续增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这是我们当年根据唐庄镇的实际提出的发展思路。经过10多年的苦干,昔日贫穷落后的唐庄镇已发展成中原名镇;建设新…  相似文献   

15.
务实创新,顺“天时”顺“天时”,就是既要始终着眼上级党委的大政策、大方针的贯彻落实,又要切实把当地群众的最大愿望变成现实。因此,一是抓学习调研。要在学习中“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好上级精神,不但自己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学习,而且用每周一的“夜学”,让镇干部都能在“吃透上情”上讲出“道道”来。同时,注重在调研中摸清下情,充分了解当地群众的最大利益、最大愿望。我到大港头镇任职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利用白天下村和“夜访”走遍了22个村,并要求每个干部联村,带着任务,带着感情下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二是抓好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正>新春第一天,一些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问民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并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些群众感慨,随着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这些经常在自己“身边”的干部,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感到很亲切、很贴心。什么是好干部,好干部应该怎么做?以上这些干部用实际行动作了表率——做群众“身边”的人。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职能运行中,机关干部是群众办事遇到的“第一道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事情,上面决策层着急,基层干部群众着急,但“中间”执行层却不着急。政令不畅、贯彻不力,就是这个“中间层”在搞鬼,这就是机关的“中梗阻”。透视机关“中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干部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是主观原因。“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是对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标准。而在少数干部身上,却出现可怕的权力和责任割裂、权利和义务错位的现象。他们将权力或利益的获得视为天经地义,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却视为无足…  相似文献   

18.
母雪龙 《半月谈》2020,(8):55-55
现在一些地方,路修宽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便捷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不愿“沉”、不敢“沉”。一些干部觉得基层苦、嫌麻烦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用电话、短信、微信群“遥控”指挥,不与群众见面。一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青年学生说不进话、与困难群众说不下话、被老同志顶回了话,不知如何做群众工作,总感觉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9.
人生于世,总要有所追求。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一事当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知名度,还是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折射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与工作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地追求“知民”,而不图“知名”。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道,江西省玉山县仙岩镇农民在每个月赶集的12日,都可以到茶馆里沏一壶浓茶与乡镇干部拉家常,向他们发发“牢骚”。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把赶集日确定为干部与群众恳谈日,为干部与群众交流营造空间,为群众排忧解难。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了解民情听“牢骚”,此举既彰显了仙岩镇广大干部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的勇气,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群众工作理念,就是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有利于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分解不和谐因素。做好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