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5):66-67
7月29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琳娜宣布了一个令国际经济界瞩目的消息:俄计划在2011年至2013年间对11家“重量级”国企和国有银行进行部分私有化。这将是苏联解体后俄政府的又一轮大型国企私有化进程,其规模仅次于上世纪90年代的“证券私有化”,有专家将其称为“私有化2.0版”。  相似文献   

2.
<正> 西方国家的“私有化”运动,实在说就是要“放弃”一部份国企和“卖棹”一部份国企的股权.而考察其操作手法,西方政府似乎又格外地有情有义、理性十足,给国企、给国企的“买主”提供了一条条诱人的“生路”。——先从盈利性或资产质量较好的国企开始“股份化”改造.西方国家八十年代“私有化”之时,政府面前都有一大批长期亏损、包袱沉重的国有企业。但英、法、德、美等国的“股份制”却大都先绕开了这些企业,先从赢利性或资产质量较好的国企开始转让股份.道理很简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制不存在私有化问题国家体改委有关人士最近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制不存在私有化问题。——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改变公有制的性质,而是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改革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必然涉及到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国有资本经营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些人认为,政府部门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比的持续上升,挤占了居民收入。垄断国企的高工资又导致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应地,这些人认为,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推进国企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权力。这些观点的理论表现是“国富民穷论”。笔者并不否认政府收入增幅超过居民收入增幅、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工资差距扩大、国企内部工资差距扩大的事实。笔者要反驳的是那种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此,并提出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推进国企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权力的“国富民穷论”。  相似文献   

5.
陈剑 《桂海论丛》2002,18(1):48-50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主要并不是来源于产权改革或私有化经济体制 ,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国企领导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 ,国企经理人既要能够拥有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能力 ,又要有企业经营能力。对国企经理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应有控制权回报和明晰的产权激励 ,以及对企业家才能正确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现实表现: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表现活跃,它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打破国企垄断甚至主张国企私有化;美国联邦政府部分"停摆"凸显自由竞争与追求平等这两种思潮较量的恶果;俄罗斯前总理直接把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新自由主义。核心观点:新自由主义主张完全市场化,认为只要依靠市场的自由交易就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均衡。新自由主义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7.
刘建 《人民论坛》2012,(15):38-39
美国竭力推行作为"华盛顿共识"核心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会误导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革,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保持警惕争议八:私有化是国企改革方向吗?关注度:☆☆☆☆争议焦点: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议中国应该将国有企业的比重再降低63%,并主张让国有企业按更加商业化的模式运行,由此再度掀起各方对国企前  相似文献   

8.
2014年新自由主义表现活跃,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学界和政界等影响不能低估,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本文对新自由主义2014年的三个主要观点进行批驳,驳"所有领域都由市场决定论"、驳"国企私有化是体制反腐的根本之策论"、驳"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是要搞新一轮的私有化论"。本文认为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拉美国家推行发达国家倡导的“经济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国企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削弱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造成了失业率上升、贫困加大和贫富两极分化的恶果,引发了社会危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最近纷纷传来消息,一些省市正摘掉国企“乌纱”,消除国企“官”念。江西省不久前取消了省管20家副厅级以上企业的行政级别。这一改革国企领导人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江西开始消除国企“官”念,从此不再有“职级终身”的“高干厂长”。 吉林省省长洪虎在吉林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说,吉林省今年将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逐步解除政府及部门与所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取消企业经营者行政级别,实行岗位职务管理,  相似文献   

11.
国企摘乌纱     
有消息说,江西省前不久取消了省管20家副厅级以上企业的行政级别。这一改革国企领导人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江西开始消除国企“官”念,从此不再有“职级终身”的“高干厂长”。几乎与此同时,吉林省省长洪虎在吉林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说,吉林省今年将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逐步解除政府及部门与所属企业的行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2,(4):63-63
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来到重庆,劝自己的儿子回家,像其哥哥一样进入国企工作,端上铁饭碗。但27岁的冉杰希并不愿意这样,为躲避母亲,搬了3次家、女朋友没了、工作也辞了,如今他不愿再见母亲。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市企业党委书记工作研究会全力参与,上海市“国企党建研究”课题组编写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国企党建研究》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国企党建研究》收录了国企党建研究课题组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的“国企党建研究报告”30多家国企党建经验总结和专家点评等。  相似文献   

14.
一 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先后出现国营企业私有化潮流。这个潮流首先从英国掀起。1979年英国开始把一些较小规模,在传统上很少国营的企业售出给私人,1984年全面推广国营企业私有化。至1985年,英国共出售国营企业价值86亿英镑。1987年后,保守党计划平均每年出售47.5亿英镑。这种国营企业私有化很快从西欧扩展到美国和日本,接着又席卷了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希望抛售900个法人机构中的一些机构,菲律宾政府同意把113家国营企业或受国家控制的企业转为私有;泰国政府打算把国家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卖出去;南朝鲜1987年打算再出售当局所有公司84家中的12家,新加坡政府任命的一个委员会建议全部和部分出售41家与国家有联系的公司;印尼总统已下令把国营企业转为私人所有。  相似文献   

15.
张树华 《人民论坛》2012,(15):40-41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私有化"催生了私人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的形成,导致了"财阀横行、寡头参政"的局面1991年底开始的俄罗斯私有化运动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所有制革命。私有化运动自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继俄罗斯"政权大革命"之后的一场空前的  相似文献   

16.
关注理由:继西方代表人物提出将中国国有企业压缩到10%的方案之后,国内又有人接过"分配改革"的旗号,提出将国有资产30-50%划拨为社保基金,并大赞"以国企红利充实社保基金是个好主意"。核心观点: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新动向:那种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对立起来,继而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分割开来的思潮日益突出。其手法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装,先去掉"社会主义"之睛,再冠以"自由"之帽,为私有化、自由化大开绿灯。  相似文献   

17.
<正>国企国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重要途径。省第七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用了较大篇幅来部署国企国资改革任务,这在我省历届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省委对国资国企工作的重视和厚望,也体现了全省人民对国资国企的期盼和重托。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扛起担当是国资国企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撒切尔夫人任期内,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国际经济政治背景,并受资本主义变化规律的制约。从根本上说,英国的私有化政策是对全球化浪潮的积极反应,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化也是英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对市场与国家关系的新调整,是资本主义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次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赵丰 《人民论坛》2013,(3):34-35
关注理由: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核心观点: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新动向:崇尚非理性的、疾风暴雨式的社会运动,经常把话说到极致,不留余地。网络上出现的极端社会思潮,主要体现在"左右之争"上。  相似文献   

20.
<正> 法国把国企分成两类,一种是垄断性国企,一种是竞争性国企。对前者政府控制程度较高,监督较为严格,企业的自主权相对较少。对后者政府主要在宏观上给予指导,很少直接干预。美国也将国有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国家所有的企业,一类是官私合资的企业。对前者,政府一般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和监控,同时也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于后者政府通过招标方式出租或承包给私人经营,另外德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