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峰 《求索》2011,(3):214-216
中国诗对美国诗歌创作的影响绝不仅仅止于意象派,在诗歌题材、诗歌形式、中国诗的化用以及诗歌意境等诸多方面,中国诗都给美国诗人提供了无穷的文学想象空间。作为"他者"的美国诗人对中国诗的异国文学构建和创造性的文学想象,极大地丰富了美国诗歌创作,其诗意的呈现更加多元多彩。  相似文献   

2.
高国庆 《前沿》2012,(13):196-198
晚唐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呈现出奇情异彩的一个时期。历代学者在提到这个时代诗家时,关注的焦点大多是诸如李商隐、杜牧之类的杰出诗人,而对许浑却很少驻足、留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晚唐诗人许浑诗歌的思想内涵,经过分析之后,认为他的诗歌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他的诗歌也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与谶纬、谶语、诗谶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大清 《求索》2008,(11):164-166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是重要的诗歌文化现象,人们常将它和谶纬、谶语、诗谶等混为一体,其实差别是明显的:童谣的预言准确性大得多,而谶纬基本是编造;与诗谶相比,诗谶是出于说诗的好奇心理,童谣是之前的特意政治人事预测;和谶语相比,只有语言形式的差异,一个取诗歌的样式,一是用一般语言表现:  相似文献   

4.
“他爱诗如命,对推动诗运,更是不遗余力。在他主持《葡萄园》诗刊编务期间,曾大量刊登年轻诗人的作品,对提携后起之秀,付出过很多的心血。目前,台湾不少中青年诗人,都曾受过葡萄园的帮助。”——这一段话,是台湾《秋水》诗刊主编、女诗人涂静怡对著名老诗人、台湾诗歌艺术学会理事长、《葡萄园》诗刊社长文晓村由衷赞美之辞。事实上,文晓村不仅是台湾诗坛上一个成就斐然、十分爱护和提携新人的诗人,一个始终主张“国粹”——即中国诗歌要有中国特色的诗评家,更是一个推动诗运、弘扬诗教的歌手。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8,(4)
元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萨都剌的茶诗既包括以茶、茶事活动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也包括提及茶或茶事活动的诗歌。这些茶诗不仅呈现了元代茶文化发展的广阔图景,而且在这些诗中,少数民族诗人与汉族诗人交游唱和,民族融合,诗香禅意交融,更是流露出元代茶文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诗文化是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中国诗文化深刻、生动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歌中的文化意蕴历史悠久,文化潜能无比深厚。我们评价某诗人、某诗作,就是根据这位诗人、诗作的文化品位的意蕴、内涵来确定的。顾  相似文献   

7.
邓莹辉 《求索》2010,(11):194-196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核心。感物兴情,发而为诗,是唐代以前诗人共同遵循的作诗原则。但宋代诗歌却少用比兴,这与他们主"务内之学"、强调"以意为主"、重视"学人之诗"、追求平淡诗风等有密切关系。但宋人诗学并非罕言比兴,且将比兴手法大量运用于词中。  相似文献   

8.
《论语》之“言”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玲 《求索》2010,(5):115-117
《论语》是孔子诗学思想最完整最重要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诗学内容,其中除人们耳熟能详的兴观群怨、思无邪等诗学概念之外,孔子似乎对另一概念"言"也相当关注。综合考察相关材料,我们发现《论语》之"言"颇有意味,它隐含一个诗歌发生学的判断——原初的诗具有言语应对功能。这一判断显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代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诗意的运河之都》是沙克诗歌的集结。以此命名诗集,体现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自豪。诗人生长生活在运河之都,他的视野却是兼顾天下的,所以诗分五类:人文风光、家国记忆、田园情怀、城市影像、精神故土。从中可以看出沙克的笔触非常广泛,视野非常开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沙克诗歌的内容正是如此。我觉得他不仅是用诗歌为河流立传,更是在用心为时代立传、为家国立传。我猜度,这是他的艺术初心,也是他的艺术野心,这一点从他的许多诗题中就可以看出。而翻阅这部诗集,我觉得他是实现了这一艺术野心的。  相似文献   

10.
李春华 《求索》2011,(7):118-120
诗禅相通是中国诗歌历史的古老传统。近代以来,随着白话诗的兴起和欧美诗歌的翻译传入,古诗词的精神文化传承似乎已经中断。但往后发展,在新月派、九月诗人、台湾现代派诗人中又有接续传统诗歌精神的迹象。中国诗禅文化的现代转型主要包括生存体验、语言形式和精神形态三个方面。这种转型对于提高当代诗作品格和在大众文化时代重返心灵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林刚 《求索》2013,(3):126-128
政事诗是集中反映朝廷统治、政治制度,评论国家时局,表现文人关怀民生、社稷的诗歌。有关政事的文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献,经由各朝代的发展,同时在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儒家诗论教化下,诗人将诗文创作作为表达个人政治关怀、揭露社会政治现实的有力武器。从最初的歌功颂德到怨刺、讽喻,再到诗文干政,政事诗伴随王朝兴废一直存在并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占比重比较大的一类。政事诗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刘勇  黄元英 《求索》2012,(4):132-134
《中兴间气集》与《御览诗》两选本皆为中唐之际的诗歌选本,但二选本在诗人及诗歌选录上存在较大差异,后世对二选本的评价也大相径庭。通过比较分析,二选本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在于:二选本诗选家的审美趣味相异;选家编选选本出发点或目的不尽相同。从比较中更可探索中唐诗歌所存在的共同的审美风尚以及中唐诗歌演变轨迹,更为重要的是二选本的存在使许多诗人及其诗作得以流传,为唐诗的校勘、辑佚等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更能发掘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散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傣族叙事诗又是傣族韵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后者的作品不但极为丰富,而且独具一格,是傣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高峰,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之花。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一种样式,是最古老的艺术品,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傣族先民萌芽状态的文学。傣族神话把原始社会里的历史、哲学、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如果说原始社会所产生的诗歌“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 ,历来有“诗国”之称 ,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 ,很自然地会想到 :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 ?与以往的诗歌相比将会有什么不同 ?是否会重新崛起 ?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琴安先生。记者 :您是著名文学评论家 ,对旧诗、新诗都有研究 ,并出版过一些这方面的书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很想听听您对新世纪诗歌的看法。先请您谈谈诗歌的演变和未来的变化。孙琴安 :可以。对于新世纪诗歌的走向 ,也是我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的诗先从《诗经》的四言变…  相似文献   

15.
白族民歌,品种繁多。除了白族调这种基本样式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民歌品种。如串枝连、禽言诗、物喻诗、反义歌、打趣诗、谐音调等。过去,我们对白族民歌中的基本样式了解、研究较多,而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品种了解、研究较少。最近,为《白族文学史》的修改。我们深入到大理地区,着重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搜集到了许多宝贵资料,使我们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填补了《白族文学史》在这方  相似文献   

16.
拟诗溯源     
拟诗是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中古许多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就是拟诗。本文对拟诗作了较系统的探源工作,从早期无意识的拟作到后来有意识的模拟以至显题拟诗的出现,加以仔细的考察勾稽,发现拟诗意识的加强和确立是诗人对诗歌本体日益关注的结果,魏晋是拟诗意识的自觉期。  相似文献   

17.
刘德岗 《前沿》2009,(9):185-188
北岛和舒婷是新时期以来蜚声诗坛的两位有重要影响的朦胧诗人,他们在人生阅历、诗美追求上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诗歌美学方面还是表现出了诸多不同:在诗意内容上,北岛以"恨"为主基调,而舒婷则以"爱"为主旋律;在诗歌切入点上,北岛从思想切入,而舒婷则从情感切入;在意境营造上,北岛使用的是"缘情造景",而舒婷运用的则是"触景生情";在诗歌风格上,北岛表现出的是壮美,而舒婷表现出的则是优美。  相似文献   

18.
唐诗的繁荣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人士子行走江湖的名片,也是朝中士大夫宦海行吟的寄托。不仅田园山水间有诗,羁旅行役中有诗,大漠边关上有诗,酒肆歌楼中有诗,科举考试也离不开诗。现存下来由康熙年间翰林彭定求等十人编成的《全唐诗》就有48900多首,残句1555条,收录诗人2200余位。虽号称“全唐”,却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的诗作散失民间。大唐的煌煌气韵,有一部分得益于诗歌。唐朝人写诗没有稿费,没有诗刊,为何他们要写,又是写给谁看呢?这其实引出了唐诗繁荣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白爱平 《求索》2011,(8):182-184
唐末五代时期,面对纷繁多向的诗歌审美旨趣和创作取向,士人们试图将众多前辈诗人排比归类,从而为诗歌之道做出最基本、最简洁的划分。齐己在其《还黄平素秀才卷》诗中首次将姚合、贾岛置于对举的地位。南宋时期真正出现了姚贾并称的说法,一些诗人群体如永嘉四灵以及江湖诗派诸人明确地将姚贾诗歌作为效仿接受的典型范本。姚诗的随和纤细与贾诗的寒涩苦僻以及二者所共有的清冷深幽的审美趣味,在南宋人眼里,正可以矫正江西诗派末流的圆滑熟烂之弊,从而为充斥着陈陈相因之气的诗坛重新开疆拓土。释永颐于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或稍后创作的《悼赵宰紫芝甫》诗,是现存最早出现"姚贾"二字的宋人文本。姚贾诗风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在严羽等倡导的诗禅理论兴起之后,逐渐沦为及目直寻诗论的反面注脚。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21)
<正>近日,2019 "兴化水上森林秋韵诗歌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隆重举办。兴化水上森林董事长、诗人房春阳,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屈金星、中国台湾著名诗人詹澈分别致辞。多位台湾著名诗人参加活动,两岸诗人共植中华诗树。开幕式上,来自台湾的著名诗人詹澈、杨平、龙青等"诗奔"江苏泰州,"诗约"兴化水上森林,吟诗品蟹,诗酒共醉,以诗歌祖国,以歌诵盛世。两岸诗人共同开展的系列活动:台湾著名诗人龙青女士现场朗诵创作的诗歌《西藏的蓝》;两岸诗人詹澈、张云霞、杨平、于洪英、龙青、邢军等在木筏上朗诵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