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0多年前,笔者曾参加国家"大三线"建设,那时,彭德怀元帅在"大三线"任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亲临攀枝花,与三线建设职工亲切交谈,为攀枝花三线建设指明方向。时至今日,在攀枝花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毅然受命1965年11月28日下午,北京开往成都的33次快车,于2时40分准时开出。列车的软卧车厢里,彭德怀在沉思。自从6年前从庐山的峰巅栽入尘埃以来,他一直居住在北京吴家花园,锄草种菜,一颗饱受狂风骤雨摧击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没想到如今又从中南海吹出一股清风,把他的心田搅得波涛翻滚。9月中旬的一天,中央办公厅派人将彭德怀接到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两人作过寒暄并叙谈了十几分钟,彭真话题一转,微笑着庄重地告诉他:“毛主席让我告诉你,让你到成都抓西南大三线的建设。”彭德怀听了这…  相似文献   

3.
赶赴大西南实地视察指导大三线建设 为了建设好西南大三线,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邓小平提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华东局经委副主任钱敏为副主任.后来又增加了彭德怀为副主任。  相似文献   

4.
从1959年9月底到1965年11月28日离开北京去大三线,彭德怀一直在吴家花园住了6年。他的党组织生活在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党委副书记伍辉文因此定期前往看望,常委刘子正负责经常性联系照料。在此期间,伍辉文、刘子正与彭德怀常有直接接触,从他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5.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彭德怀何载也许真理在你那边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约彭德怀谈话,要彭德怀同志去西南担任建设第三线副总指挥时,彭德怀当时提出:“我在庐山会议时曾做过三条保证,最后一条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毛主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对...  相似文献   

7.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同志。心里装着人民,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绝不搞特殊。当年在彭德怀身边共同战斗和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至今还记得许多感人的故事。两盘苹果和两碗汤元1953年秋,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后就到上海视察工业建设。彭德怀事先打招呼,无论到哪里都不允许公费吃喝。一天,他在华东局工业部领导的陪同下去上海江南造船厂视察。在会议室开会时,服务员端上两盘苹果,彭德怀一见很生气:“我早就讲过,不准公费吃喝!为啥要买苹果?”经工业部副部长钱敏的再三劝说,彭德怀才灭了火气。两盘苹果,随行人员吃了几个,彭德怀始终没吃,临行留下5…  相似文献   

9.
在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讲话指责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之后,会议对彭德怀等人进行错误的批判,并开展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反党集团”的斗争。这一历史事件,几乎是妇孺皆知。然而,lop年6月彭德怀再呈中央“八万言书”,以及这封长信的历险过程,却是鲜为人知。彭感怀说:我最快刀岁的人了,不能把卖国贼的罪8背到格村里去l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写出来,让历自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0.
请你评刊     
1953年,身为海军副司令员的罗舜初陪同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前往华东,检查战备工作。2月11日,彭德怀一行来到上海的门户、长江口的要冲崇明岛。驻守这里的海岸炮兵团团长请彭德怀先到团部休息,彭德怀一摆手:“先到阵地看看。”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11,(2):53-53
一提起彭德怀元帅,人们便会想起“准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想起他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风采。然而,貌似“粗枝大叶”的彭德怀在工作中却是个极为细致的人,尤其是在处理文件时常常“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从不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2.
百花园     
《湘潮》1998,(5)
当我看到彭德怀元帅1958年12月18日在韶山同当地干部合影的大幅照片时,一段难忘的日子便历历在目。我当时任中共湘潭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韶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接待了彭德怀元帅。彭德怀元帅来韶山正是“大跃进”高潮的时候。那时韶山人民公社刚成立三个多月,全社干部社员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1958年12月17日下午,彭德怀元帅由省委书记周小舟陪同来到韶山。稍事休息后,他就听取我关于韶山公社情况的汇报。到晚饭时未汇报完,于是我同彭德怀元帅共进晚餐,只平常几个菜,没有烟酒。晚饭后我继续汇…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诬蔑彭德怀的第五大罪状是“结党营私,里通外国,多次阴谋搞军事活动”,诬称他到欧洲访问时与赫鲁晓夫有勾结。彭德怀对这条莫须有的罪状最为愤怒。从庐山会议开始,他一直戴着“里通外国”的“帽子”,饱受冤屈。那么,!与年彭德怀出访东欧,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4.
智救彭德怀 抗美援朝时,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洪学智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中央几次发电报,要保证彭德怀的安全。于是,洪学智挖了一个防空洞。彭德怀找到洪学智说:“你个洪学智,是不是没有事儿干了,在山下瞎鼓捣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三线”建设过程中,彭德怀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度耿直的品质处处闪烁着光芒,留下了不少关心群众、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张爱萍和彭德怀相识于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尽管张爱萍小彭德怀12岁,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像交往甚久、相知很深,见面没有寒暄语,眼神常道肺腑言。这也许就是古人讲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缘故吧。后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包容、体恤、严管,真诚、  相似文献   

17.
文禄 《党建文汇》2007,(7):41-41
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故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  相似文献   

18.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0):14-17
1959年盛夏。在庐山举行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心忧黎民。挺身而出,于7月14日向毛泽东上“万言书”。对“大跃进”等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万言书”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满。他下决心和彭德怀——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和他并肩厮杀的战友分手了。毛泽东严厉地批判彭德怀上书言事是向他挑战。是攻击社会主义。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言严厉批判彭德怀,扭转了庐山会议方向。随后。他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到庐山开会,解决彭德怀的问题。胡耀邦因此上了庐山。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树的不朽功勋,中国现代史学会等四家联合发起,于10月6日至9日在彭德怀家乡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了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对彭德怀为什么要给毛择东写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彭德怀的主要考虑是:1.庐山会议即将结束,但“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没有机会与毛泽东面谈,无可奈何,只有写信。2.他在西北小组发言7次,会议简报没有很好反映;还有些问题,感到不便在小组会上讲。他认为写信更适宜。3.他把彻底解决“左”的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毛…  相似文献   

20.
彭德怀与信、诗、“书”何梓林彭德怀在76个春秋中,不知写过多少信,我们能读到的很少。在已读到过的彭德怀书信中,我对他堪称书信精品的两封短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封是1958年底彭德怀同乡调查返京后写的。在离开家乡前,乡亲们瞒着他送了几斤蜜糖和两只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