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严格意义上的重婚罪有两个基本特征即一方或双方都已结婚且该婚姻关系尚在存续期间和双方又结婚。但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对合法婚姻关系造成损害的,除了登记结婚之外,还有事实婚姻等行为。我国实行结婚登记主义的原则,虽然目前法律不承认和保护事实婚姻,但必须保护合法的婚姻关系不受非法侵犯,已经登记结婚的人,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已经登记结婚,还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同样构成重婚罪。  相似文献   

2.
某县某镇夫妻二人甲某乙某,在该镇八十年代初进行城镇规划时,曾规划一临街门面住宅,并建起房之一处,当时未办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但在公证机关办理了一份房屋产权公证书,户主为甲,该房宅系甲乙夫妇二人共同所有。1995年,甲乙之子考上大学,急需大笔资金,乙曾委托他人代找买主欲出卖此房。同年10月的一天,乙某在街道上与人商谈卖房之事时,丙某之妹从此路过听到,告诉丙某乙某欲卖房之事。恰好丙正急于购买房屋,遂将乙某请到家中.因双方都是街坊邻居,很快达成买卖房屋的初步意见,丙即找来了中介人和执笔人达成书面买卖房屋协…  相似文献   

3.
“事实婚姻”的重新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法第258条和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的规定,刑法把先有法定婚姻,后有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婚姻构成的情形也列入重婚罪的一种。表明刑法上是承认事实婚姻的存在的。而根据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不承认事实婚姻的存在,出现类似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情形一律按非法同居处理,可见婚姻法上已无事实婚姻的概念。但随着婚姻法修正案的新近出台,学术界对于能否通过扩大重婚…  相似文献   

4.
姻法中对重婚的认定及处罚是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给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有人认为,刑事法律规定过于严格,应当将重婚的范围扩大并具体化,同时加大处罚的力度。《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5.
一所谓斡旋受贿,即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不是直接利用本人职权,而是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而本人收受财物的行为。如甲某系某市公安局办公室干事,经他人介绍与一工厂职工乙某相识后,乙某请托甲某帮助解决其妻的“农转非”户口问题,并表示事后定给予酬谢。甲某找到该市某公安分局治安科科长丙某,请求给予帮助。在乙某之妻的“农转非”户口问题得到解决后,乙某送给甲某现金2500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之提出某男甲与某女乙恋爱而同居,生育儿子丙某,此时,甲染上生活恶性赌博,乙就拒不与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丙之户口登记在甲户籍名义之下,并由甲抚养。后因甲触犯刑律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丙亦由甲之母亲抚养。乙发现丙生活在农村,不利于丙成长。乙就领回丙与自己共同生活,至丙办理入学手续时,因丙为农村户口,办理入学手续多为不便。为此,丙请求法院判令:甲  相似文献   

7.
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妻子与他人多次同居,气愤之下,在某次确定俩人在一起时,张先生拨通了110,找借口把警察叫到妻子处,使警察发现了他们的非法同居行为。在无法找到妻子以夫妻名义与他人交往的证据的情况下,张先生想以110警察的所见作为证据,告妻子重婚罪。这样行得通吗?另外,张先生认为如果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自己所受到的精神损害又该如何得到补尝?侯漫(北京共创开源股份有限公司,职员)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日前江苏金坛法院审结了我国首例研究生重婚案。王某是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研究生,1990年与妻子甲结婚,生有一女,1992年王某隐瞒了婚史,与另一女子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也生有一女。1997年乙在知晓了王某已有家眷的真相后仍与之同居。2001年5月和同年底,甲以重婚为由先后将  相似文献   

9.
198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意见的第7条规定:“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笔者认为,对非法同居关系必须一律予以解除,但不一定非要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案情2003年1月3日,被告人甲某与乙某等人一起在宾馆赌博。被告人甲某输掉了3万元赌资,乙某赢了其中的2万元。第二天,被告人甲某听说乙某在赌博中出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犯罪嫌疑人甲某为自己建房,建房地上有2株集体所有的野生活樟树,甲某在推倒树前曾征求本村村长意见但未果,遂在无采伐手续的情况下,雇请村民乙某驾驶推土机推倒毁坏了那2株樟树穴地径分别为30公分和32公分雪。公安机关以甲某涉嫌毁坏珍贵树木罪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期间,发现甲某在主观上不知道樟树是珍贵树木。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甲某主观上不明知,不能构成非法毁坏珍贵树木罪;另一种意见认为,甲某构成非法毁坏珍贵树木罪。因为当地林业部门每年都派人到村里宣传《森林法》,甲某虽为小学文化,应明知樟树是珍贵树木。请…  相似文献   

12.
孟令志 《律师世界》2001,(2):14-1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第 46条规定;因一方重婚或即使不以夫妻名义但形成婚外同居关系,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该条规定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不以夫妻名义的婚外同居关系,并将此区别于重婚行为。本文拟对该提法的不妥之处加以阐释。   一、不以夫妻名义的婚外同居关系之提法,过于模糊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即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存在两个婚姻关系。其中,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构成法律上的重婚;虽未经结婚登记,…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案情 2006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犯罪嫌疑人甲某要约同事乙某(女)在外吃了晚饭后一同回到乙某住的女宿舍看电视(系多人住);在这过程中,甲某见屋内没有其他人,遂向乙某表达其爱意遭乙某拒绝。甲某在其多次供述中坦白就是在这谈话中产生了要强行与乙某发生性关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非法同居案件的几个问题王太福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11月21日《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不符合法定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婚姻关系划分为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两种。这一划分为人民法院界定事实婚姻和非法...  相似文献   

15.
案情:甲、乙、丙三人共谋通过赌博骗取他人钱财。三人分工,甲充大款──某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乙负责邀人,当“托儿”,丙充当被邀来的“赌友”,先后赌了多次。每次赌博时,甲故意在身边放上一个密码箱,箱上面摆满100元大面值人民币,装出有巨额赌资的样子。每次用麻将赌时,都是“三打一”局势。通过“三打一”和换牌、偷牌手段,以甲的名义先后赢得赌款七万余元,被三人分掉。素增分析:人们对甲、乙、丙三人,以赌博名义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是没有分歧的。但对此案如何认定,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甲、乙、丙三…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司法实务分歧在案件的侦查阶段,侦查人员对本案中隙某利用自己作为甲银行T市分行行长并主管对公信贷业务这一独特身份和地位违法操纵银行信贷资金并从中牟利的行为究竟该如何认定产生了分歧。其中,有五种观点值得商榷:第一种观点认为隙某的行为构成高利转贷罪。该观点称,隙某在高某与周某的资金借贷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导演者",而周某与丙公司只是道具而已。隙某一方面授意周某将其公司自有资金以每日3‰的利息借贷给高某供乙公司经营使用,另一方面又指示周某假借丙公司经营的名义向其所在甲银行申请贷款,以弥补因借贷而给丙公司造成的资金缺口,其行为完全符  相似文献   

17.
本栏主持人:文心王某,男,37岁,系某省某县农民。1977年,王某与本村女青年李某(时年16岁)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育一子。1989年,二人闹矛盾后李某负气远走他乡。1990年,王某与本乡另一女青年张某(时年23岁)未办结婚登记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育一女。1997年,李某回到本村后得知此事,遂状告王某重婚罪。此案较为罕见,故而司法机关对此案如何定性处理颇有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两次事实婚姻应认定为重婚,尤其是象王某这样无视我国婚姻管理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先后两次与他人未经合法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  相似文献   

18.
安徽临泉县无林问:甲某从乙某手中购得价值4万元的货物。但检察机关找到甲某,说这批货物是乙某从某厂骗来的,属于赃物,即将这批货物查封后交还给了某厂。乙某得到货款后即携款潜逃,而甲某购买时并不知道是赃物。请问:检察机关如抓不到乙某,能否认定此批货物为赃物?甲菜  相似文献   

19.
《(婚姻法)解释(—)》第2条界定《婚姻法》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就是说,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主要是指同居时,既不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对外也不以夫妻名义出现的具有隐蔽性和较为稳定的两性关系之行为。其特征是同吃同住、同性生活,也称为姘居。笔者认为,依照上述司法解释及学者的观点,离婚诉讼中过错方有许多过错行为是无法归责的,例如有  相似文献   

20.
夫妻离婚后又同居生活,原告请求“离婚”,法院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夫妻离婚后,双方未经复婚登记而又同居生活,现原告请求"离婚"。对此案,审理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事实婚姻论处;第二种意见认为以非当同居论处。请问,哪种意见是正确的?湖北省阳市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