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很少关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但近来马英九表示要重新肃清民进党的历史观,让台湾的教科书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八年抗战"这章中台湾版教科书简单地讲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但着墨非常少(四大会战在大陆版本分别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3.
祝彦  胡飞 《党史文苑》2009,(8):45-49
一般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比较熟悉。其实,在江西正面战场进行的上高会战.其意义和战果都不亚于以上战役。上高,地处江西西北部,隶属宜春市,居于武功山与九岭之间.是南昌经浏阳进人长沙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高会战挫败了日军企图抢掠赣江两岸物资的“鄱阳湖扫荡战”的计划,改变了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历次会战兵力六比一之惯例”。近年来,这一战役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人类恩辨与实践的产物。历史与人类在新时期的实践与思辨相互作用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对历史的认识中,马克思实现了思辨下的历史与历史下的思辨的统一,第一次把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许迪 《前线》2022,(3):17-20
大历史观是一种观察历史和社会的思维方式、理论视野和科学方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拓展运用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科学解释历史现象、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洞察历史发展大势的思维武器。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在整体视域中锚定历史方位,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历史规律,在问题导向中洞察历史大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在以史鉴今中把握现实、开拓未来、赢得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6.
如今,一些人在刻意戏说历史、歪曲历史、重构历史,特别是对党的历史人物进行解构,甚至亵渎。这是对党史的不敬畏。列宁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敬畏党史,也是一种背叛。  相似文献   

7.
徐晓刚 《唯实》2010,(11):57-61
徐州市骨干文化企业依托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实行集团化专业团队化运作和差异化经营模式,推动徐州文化产业有了井喷式发展。但是,徐州市骨干文化企业发展中也存在文化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不够、精品名牌不多、市场主体不强、产业规模不大、创意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和不足。要加快徐州骨干文化企业的跨越发展,必须深化文化体制和文化企业创新机制改革,优化文化企业发展的资源平台,加快产业集群步伐,创新投融资方式,实施政策促动、品牌带动、人才推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深刻贯穿和彰显着党认识自身历史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都注重坚持历史的连续性和历史的阶段性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又厘定了二者的区别;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厘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区别,又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第三个历史决议既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经验,又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普遍经验。二是都注重坚持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解决了党当时面对的历史问题,重点剖析了“左”倾路线的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第二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了建党60年和新中国成立32年的历史经验,重点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重点突出总结新时代的成就与经验。三是都注重坚持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总结了成就,又分析了失误;第二个历史决议既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又直面党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曲折;第三个历史决议既聚焦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指出了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挫折,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党和...  相似文献   

9.
《世纪风采》2007,(6):F0002-F0002
铜山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环抱历史名城徐州。全县总面积1856.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6万亩。京杭大运河横穿全县北部,废黄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越全境。全县有郑集河、大运河、徐洪河、废黄河4条流域性河道及21条骨干河道,县管工程水土资源极为丰富。2006年9月,铜山县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县水利局也分别被省、市评为“2006年水利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刘博文 《廉政瞭望》2008,(11):62-62
公元581年,在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从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390多年混乱、割据、分裂、动荡的局面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稳定的隋王朝。可惜的是隋王朝立国只有父子两代短短的37年,就在风雨飘摇中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除了秦朝以外唯一的短命王朝,也成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最典型注脚。探幽大隋兴亡的历史轨迹,改革立国和腐败亡国都是值得警醒的。  相似文献   

12.
朱丽 《世纪桥》2011,(3):36-37
在文明与民主程度相对较低的历史发展的早期,“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指引作用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的发展,普通民众的民主观念得到提升,他们越来越自愿地介入社会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此时,“英雄人物”的作用得到削弱,民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得到释放,历史就越来越表现为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3.
历史影视资源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了生动素材,而且改变了教学方式,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理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历史影视资源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这要求高校历史教师运用影视资源时要遵循一定原则和采取一定策略,才能最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历史影视资源价值和必要性、可能性,研究了历史影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影视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主题具有理论的意义和现实的价值。文章以人类实践的绝对必然性和具体实践中的相村必然性为立论根据,探讨了历史哲学中的现实性范畴和可能性范畴的内涵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探讨了可能性的多元性和相互关系的不均衡性,从而论证了历史中相对规律的形成与展开,批评了以诸可能性均衡存在为论据的非决定论和意志主义,阐明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统一关系。文章从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相互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对历史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行回溯分析和前瞻分析的命题,着重阐明了回溯分析的原则,论证了中国近现代革命过程的合规律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升 《探索》2002,(4):67-71
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总体的历史,还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区别于旧的历史哲学的根本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用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取代类的历史。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个理解,成为共户主义运动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的基础。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党以“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为历史主题开展情感共鸣、认知共识和智慧共振的历史自信教育。党通过制定历史教育措施明确历史方向,开展历史纪念活动以塑造正确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评判标准,推进了百年来历史自信教育的实践创新、话语发展和精神凝练。基于党对历史自信教育的百年探索,我们要坚持时代问题导向与民族复兴目标相结合、政治立场与党管宣传原则相统一、心怀“国之大者”与培育干部人才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了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波谰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马克思哲学界质疑和批判了把“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观点,指明了“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隐喻性。从当代哲学一语言学角度看,“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确实具有隐喻性。在对“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肯定理解到否定理解的具体讨论过程中,不仅恢复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深度,而且使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总体统一回归到当代哲学的视野之中,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思想建党原则,开启了探索一条着重从思想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80年来,古田会议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界碑,是加强党内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历史教材,是积极开展时党内错误思想斗争的历史见证,为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