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勤 《求实》2012,(Z1):138-140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同步性,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侧重点、路径及经济发展目标必然与发达地区有所不同。为此,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处理好经济发展快与好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  相似文献   

2.
当前浙江省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 势,笔者通过典型调查,认为导致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 主要障碍依然是贫困;选择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途径,必须 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不断转变政府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 观念,在制度、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实现程度的层次性和梯次推进性。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功能结构、空间结构、运行结构、制度结构等方面进行多维视角观察和审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各自具有五大阶段性特征:f1)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的四阶段中的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要素导向和要素导向开始向投资导向转变时期。(2)从经济发展的功能结构,发达地区正由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向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未处于规划、奠定中心城市基本框架,偏重城市集聚功能阶段。(3)从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注重中心城区发展向注重郊外和整个城市体系建设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主要关注中心城区发展的阶段。(4)从经济发展的运行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罗斯托的起飞阶段向平滑阶段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起跑和起跑开始向起飞转变阶段。把握欠发达地区的历史起点,清醒认识欠发达地区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是破题的关键。以贵州毕节为例,早在毕节试验区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同市场农业的转变时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区域性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应该发展得更快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反而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尤其突出,已成为制约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对缩小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特…  相似文献   

5.
刘长飞 《发展论坛》2002,(10):33-33,40
本文所说的经济发展地区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的,其经济发展刚刚摆脱了欠发达阶段的低水平扩张,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产业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一、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地区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刚刚实现了由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到经济开始快速增长的转变,突出表现在一、二、三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仍然主要是靠量的扩张而不是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在这个过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于区域特点和发展实际,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调整中促转变,在保护中促转变.在富民中促转变,在改革中促转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为欠发达地区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创造经济新优势指明了方向。当前  相似文献   

8.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经济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东南沿海开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还是经济的对外拓展力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有人担心,“人世”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是否有好处,这些地区是不是能够抵御冲击,并且获得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白津夫 《奋斗》2007,(12):22-24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并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的是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的是质量和效益。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现实经济的把握更自觉、更主动,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科学发展、节约发展、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东部地区在发展的"转弯处"怎样保持领先,西部地区怎样学习东部的经验,怎样避免东部曾经走过的"弯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和谐。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贫困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数量与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量的不和谐。充分的市场化和广泛的交换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要进一步增进地方经济发展绩效,除了走资源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之路外,还要注重政府创新力的培养与挖掘。创新的方向和重要应该集中于加速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整合行政流程、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替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潘峰 《学习月刊》2010,(7):28-29
在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前.先后出现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转变扩大再生产类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类似的提法.提出“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是在1982年.时间已过28年.口号在改变.提法越来越科学.然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仍很严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关注欠发达地区“三化”深度融合进程中的破解点、制高点与切入点,建立“三化同步”的“先行区”,引领构建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工业化为带动、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的“三化同步”发展格局,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关小燕  徐鸣  左军 《求实》2005,(2):49-52
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往往是工业的差距 ,而工业的差距往往又使企业家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工业的崛起、经济的发展 ,优秀企业家的快速健康成长是关键。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企业家成长环境和机制上还存在诸如观念、制度、体制、素质等问题 ,要在产权制度、企业家市场、激励与评价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转机建制 ,使优秀企业家的培育成长成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王国麟 《当代贵州》2013,(34):62-62
摘录: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正在改变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格局,乃至改变着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机制以及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地处西部地区的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内陆山区省份,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的机制研究,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虽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但其进程却客观上受到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制约。解决这一矛盾,至关重要的是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转变战略。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整体渐进经济增长方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所决定的。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从西部民族地区看,全面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并不充分,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经济增长方…  相似文献   

1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市涪陵区面临着加快转变与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在"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时期核心竞争力、抢占长远发展制高点的主战场。涪陵应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期,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加快实现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互动。  相似文献   

19.
变中求快     
如果用一个字来预测2010年重庆的发展大势。恐怕得首推“变”字。从大环境看。在后金融危机对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下力气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等产业;而在国内,不论是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山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都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都匀市提出的“资本置换”的理论和运作举措。人们称为“都匀模式”。 “都匀模式”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产生的。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大大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子。 “都匀模式”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尤其是西部地区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探索了国有资本通过市场盘活和升值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