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中应当贯彻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而网络谣言这一社会毒瘤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得到了滋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了解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机制和影响,建立起相应的辟谣防谣势在必行。本文以某高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结合实证分析等方式研究了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现状,途径以及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人格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人格是指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网络交往既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容易诱发产生大学生人格的虚伪性、变异性、封闭性和迷失性.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网络系统,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已构成“网络一族”的主体,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准确、全面地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内容、特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态度和行为,并有的放矢的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消减网络的消极影响、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教育还存在法治教育课程中网络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所缺失、法治生活中大学生的法治体验不够完整、法治教育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文章认为培育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网络法治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健康有序的法治生活,推动网络法治教育活动见实效。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存在促进和反制作用,其促进作用表现在,网络舆情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了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大学生由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向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存在一定的反制表现在,网络舆情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研究其双向性,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认同,是为避免其反制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田景荣 《政法学刊》2005,22(1):125-126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上网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为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一些大学生因过分迷恋,导致了网络性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调适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是全社会和大学生自己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在我国高校中广泛普及,大学生成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接触互联网最广泛的群体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我们可以更广泛、更快捷的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它又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形态、人际交往等方面形成强烈的冲击,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求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党员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的突出错误心理倾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探讨在网络文化背景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党员健康的网络心理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党员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都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立足于传统道德伦理标准,结合网络社会的特点,以人为本为基点,进一步创新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把极具说服力的科学理论和具有震慑力的先进思想渗透到网络伦理道德中,以此来帮助大学生增强网络空间里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雅南 《法制与社会》2010,(36):234-23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实现了普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大学生中,网络已经成为其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无论如何,当下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也对网络时代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黑客道德准则、网络技术局限、网络立法滞后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和大学生分辨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较差及网络道德弱化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法制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BBS建设来防范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强 《法制与社会》2014,(10):66-67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尽管在校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在消费能力上受到了限制,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获得一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而大学生一旦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将会成为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其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消费趋势以及昭示网络购物发展前景。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购物入手,基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以大学生网络购物为视点,分析我国未来五年消费需求变化以及网络购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度高,极易滋生网络谣言,影响网民心理和行为,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围观与转发。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认知是其群体行为的基础。选取新冠肺炎期间典型谣言,对大学生基本信息、信息疫情的衡量、对特定谣言情绪的测量与接受特定谣言后行为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网络谣言认知与行为差异。研究表明谣言的信源表达方式以及谣言信息折射出的地域指向性、情感动员、现实关联性对高校学生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大学生在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部门、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所以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网络影响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出发,对其思想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的一种教育趋向。实现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生活化是网络德育自身特殊性及网络德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客观要求,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回归,也是现实的需要。本文指出应在德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上全面的实现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投递个人简历的主要途径。随着网上求职人数的巨增,网络求职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实例,总结了网上求职陷阱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网络求职安全问题的成因,提出通过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加强网络监管、强化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传授网络防骗技巧等途径,确保大学生网络求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新知识、新信息的同时,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剔除糟粕使网络成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有效工具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指出应加强网络德育,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呈现出主体性、系统性、专一性、渗透性、开放性的特征。本文指出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就需要从其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等网络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高速的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的自媒体时代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中坚力量,如网络道德价值观念错位、网络道德意志力薄弱、网络言行缺乏诚信、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及大学生自身需采取有效途径,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自律的习惯,使其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