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天战斗的历程——北平《解放》报从创办到被查封于光远张沛孙政1946年2月22日清晨,一张报头为毛泽东手迹的“解放”两字的报纸,在北平街头出现。这是一张党中央决定创办、从各地调集干部,由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的委员叶剑英领导的报纸。它是在国民...  相似文献   

2.
1995年2月下旬,在原闽浙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江西横峰,发现了一张闽斯陆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报》,该报长58厘米,宽42厘米,相当于现在党报版面的大小。这张报纸虽然经过64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存完好,连它的复印件也无一字模糊。人们可以从这张报纸了解到,该报至少开设了以下六个栏目:社论;苏区要闻;红报;红军捷报;国内要闻;突击队。该报的左上角注明:第六十六期,每三天出版一次。结合这张报纸顶头栏目线上的出版日期为一九三三年四.)4.月三十日,我们可以推算出该报创办于一九三二年九月中旬。《工农报》的…  相似文献   

3.
眼光     
2002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国开始正式流通,中国报纸刊登了一张欧元的照片。温州人在这张非常普通的照片上发现了商机:新版欧元比欧盟各国以前所使用的纸  相似文献   

4.
金海燕 《江淮》2011,(4):50
在2011年2月21日的《芜湖日报》上,登出了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本报启事":"‘开门办报’是党报的优良传统,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版面建设,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可读  相似文献   

5.
周云龙 《廉政瞭望》2010,(23):44-44
喜欢外地的一张晚报,坚持阅读20年如一日,可是几年前开始发现,报纸有点不那么耐读了。 是审美疲劳了吗?问问身边一些普通的读者,也是同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我省自建国以来第一张纯粹的都市报《新安晚报》,是1993年元月1日创刊的。其目的就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拾遗补缺,办一张为老百姓服务、使老百姓喜爱的报纸,以便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一座长远、稳固、便捷的桥梁,为安徽的新闻改革争取更大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绝症者援助贫困者 2007年1月底的一天,河南省确山县张沟村村民张新长,从城里带回一张刊有他侄女张海霞照片的《东方今报》。张沟村是个偏僻的贫困乡村,平时连报纸都很难看到,可海霞怎么会上报纸呢。难道是因为一个月前的那件事?  相似文献   

8.
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阅报时间也相对缩短,一张报纸读者究竟能否看下去,给读者第一印象的就是这张报纸的版面。因为报纸的表现力如何,决定着报纸对读者视觉的吸引程度。版面是报纸的一张门脸,不仅反映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艺术风格,而且关系到这张报纸的整体形象优秀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就是一面战斗的旗帜。《前方日报》作为一张地方性报纸,在抗日战争中,为宣传进步,宣传抗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这一重大决策是英明、正确的。然而,有关这一决策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尚有疑问。疑问的焦点在于这一重大决策是不是由“一张报纸”决定的?为了弄清事实的真象,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考证。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辨正如下: 一、关于在哈达铺发现国统区报纸的几种说法及对“一张报纸”决定长征脚点的疑问。目前,关于在哈达铺发现国统区报纸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1、没有报纸的名称和数量,只是笼统地说“从报纸上看到”、“感谢国民党的报纸”等。这种说法主要见于《彭德怀自述》和杨成武的《忆长征》等著述中。  相似文献   

11.
办报人都知道读者是“上帝”。因为没有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是很难办好一张报纸的。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建议,博采广议,对办好一张报纸很有益处。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呼和浩特晚报》做得较好。2003年1月20日《呼和  相似文献   

12.
红军的第一张报纸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张报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用植物叶子做成,创始人是红军某团的宣传员郭小才。1930年12月,红军一举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歼灭敌人9000余人,活捉其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这一震惊中外的特大新闻传来,郭小才...  相似文献   

13.
一张报纸就是一面战斗的旗帜.<前方日报>作为一张地方性报纸,在抗日战争中,为宣传进步,宣传抗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9日,是我国工人运动先驱者之一张金保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特采撷张金保同志革命生涯中的一些往事,以示家乡人对她的迫思和深切缅怀。 张金保,原名张巧云,又名张毅,化名余冬生,原籍湖北鄂州市葛店镇张铁村,1897年农历七月初七出生于安徽芜湖。1921年2月,张金保因生活贫困,被迫离开芜湖到湖北汉口谋生,经亲友介绍,进裕华纱厂当学徒工,后到武昌第一纱厂当熟练工。1926年参加革命,投身于武汉地区工人运动,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正>芜湖解放前夜对于安徽省芜湖市而言,1948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更早些。据《中央日报》介绍,1948年11月1日南京天气预报为:晴,晨有轻雾,风向东,风力微和。气温在7℃到17℃之间,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然而,与南京近在咫尺的芜湖却早早出现了“冬天”的迹象。在上海出版的《大公报》以《芜湖“冬眠”了》为题,报道了芜湖11月2日街头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周芹 《当代党员》2012,(7):115-117
60年前的一个深夜,在渝中区中华路一座不起眼的灰砖小楼里,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印刷出来,苍劲有力的红色报头十分醒目——《重庆日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报纸的副刊开始于1897年11月24日,即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中文《字林沪报》的附张《消闲报》。此后,中国报纸设副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副刊编辑也不计其数。但是,中国报纸发展至今,最优秀的副刊编辑是著名作家孙犁。  相似文献   

18.
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毕竟是衡量这张报纸质量好坏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对报纸的文字差错,小看不得。作为正在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城市报纸的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来说,将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一张地州市报纸的容量更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应用新闻照片来传播更多、更好、更快的信息,让新闻照片在报纸上唱主角,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红岩春秋》2012,(5):6-6
2012年8月5日,是《重庆日报》60岁生日。 60年前的8月5日,这张报纸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创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即将奉调中央任职之时,亲笔为其题写了报头和贺词。自此,《重庆日报》与中国、与重庆、与时代同步,沐浴岁月风雨,跨越世纪界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