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时代性主题之一。我国民族团结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这一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利益为基础,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起来的平等相待、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奋斗、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团结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和组织实践的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在党领导下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桑杰 《青海人大》2009,(3):15-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政策的实施,是对各少数民族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和保障。当前,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越发复杂多变,而意识形态建设作为稳基固本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文化等因素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其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强弱不仅关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团结与和谐,更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够在日渐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增强战略定力、牢固构筑抵御西方价值观的思想战斗堡垒。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系统梳理影响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构建更加健全、坚固、实用、高效的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提升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是新时代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前提。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影响的关系。民族关系的内容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相联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性质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本质特征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应然”状态。从我国民族关系的“实然”状况到“应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5.
民族关系和谐与民族关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只有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将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桑杰 《青海人大》2006,(1):36-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就民族工作来说,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我国而言。和谐民族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需要指出的是,鉴于我们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讨论和研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问题的。本文姑且将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观点统称为“和谐民族观”。  相似文献   

7.
对于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0多年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为祖国统一事业和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谐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不论国际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国内发生什么风波,我国各民族群众都是和睦相处、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可以说,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关系,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庄严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精神之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民族关系紧张与冲突是苏共垮台和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而又不可忽视的因素,分析其原因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民族政策,促进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对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全面、系统、科学地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并在民族工作中结合这些特点来不断总结和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11日至15日,胡锦涛同志到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昆明等地,就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深入调研,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3,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更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民族工作。”要求云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同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与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才能建设成功。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有利于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的进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社会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一个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为在全社会形成高度的思想共识和文化认同提供了一个范本。参政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形成其成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目标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和道德文化的高度认同,从而推动参政党建设,为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坚持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的民族关系。广西在推进民族大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对新时期发展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发展和谐文化,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是促进我国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一大策略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