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瑜  汪叶枫 《群众》2009,(11):15-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面貌。以常熟市碧溪乡为代表的乡镇(社队)工业,以蓬勃之势迅猛发展,成为一种名闻全国的乡镇发展模式——碧溪之路。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胡启立同志受胡耀邦总书记的委托来到碧溪考察,对“碧溪之路”作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蒋忠友 《群众》2009,(11):24-25
“碧溪之路”、“碧溪新路”有不同之处,但不是两条路。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一条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同样一条路,前者着眼弘扬,后者则着手开创。这是我在碧溪镇学习和感受后的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居易 《群众》2009,(11):34-34
30年前,“碧溪之路”作为一种模式.开始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全新尝试.揭开了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全面发展的辉煌序幕。30年后.我们重提“碧溪之路”,既不是单纯的怀旧式的回顾和总结,也不是简单的模式运作上的倡导和传承.而关键重在深刻地认识和确立“碧溪之路”的理念特质,并予以全新概念上的意义和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谢建刚 《群众》2009,(11):31-33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人民开创了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的“碧溪之路”。如今.这条“碧溪之路”走得怎么样?碧溪人民在新世纪又有什么新的创举?城乡一体化的实践难题如何破解?农民市民化路在何方?碧溪人民30年来的开拓实践,为“新苏南模式”着上了浓烈的色彩.为经济发达县市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新鲜的经验。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碧溪之路”的创新发展问题,作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静文 《群众》2009,(11):53-54
20年前全同乡镇企业发展的典范——常熟市碧溪镇,如今正在成为倡和谐、重民生的表率。 工业财富流向农家小院 在碧溪的咖啡馆里,飘出现磨咖啡的香味。咖啡馆老板说,本地年轻村民是咖啡馆、俱乐部、健身房的主流顾客,情侣们则偏爱咖啡馆清静悠闲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群众》2009,(11):6-12,30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农民开创了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的“碧溪之路”。碧溪农民30年来的持续开拓创新,为“新苏南模式”着上了浓烈的色彩.为经济发达县市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新鲜的经验。如今的碧溪镇,已经成为常熟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镇域典型.苏南地区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7.
李兰芬 《群众》2009,(11):21-23
走进碧溪,农村城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惊叹于这个“人均不到八分地”的偏僻小乡村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修筑了一条以“消除贫穷、共同富裕、改善民生”为理念诉求的“碧溪之路”。  相似文献   

8.
南涧彝族自治县碧溪乡地处无量山北段高寒山区,民族聚居、贫穷落后是基本乡情。全乡最高海拔2347米,最低海拔1050米,是“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型气候。全乡总面积134.5平方公里,辖8个村公所、140个农业社,有3727户、17136人,居住着汉、彝、白、苗等10个民族。1995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672.9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713.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5元;财政收入229.805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碧溪乡历届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9.
碧溪古镇,位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县城北部,距离县城9公里,是一座群山环绕、淳朴宁静的小镇,历来儒风浓厚,商贾云集,文化较为发达。  相似文献   

10.
赵洪生 《群众》2009,(11):13-14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和常熟市委党校、碧溪镇党委联合召开《碧溪之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思考》研讨会,回顾总结“碧溪之路”的时代背景、实践经验和历史贡献,着重罔绕”碧溪之路“的传承和创新各抒己见,建言献策。这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伟荣 《群众》2009,(11):26-27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的今天,重新对当年名闻遐迩的“碧溪之路”进行回顾总结并探讨未来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定向,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莫君伟  刘长城 《群众》2009,(11):55-57
碧溪,一个美丽的名字: 碧溪,一个响亮的名字! 1984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视察江苏常熟市碧溪镇,对碧溪发展乡镇企业、建设新型集镇、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当年《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媒体都以显要位置予以报道,指出碧溪农民离土不离乡,  相似文献   

13.
碧溪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部,距离县城9公里,是一座群山环绕之中的小古镇。说小是因为它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可谓弹丸之地,说它古是因为小镇屈指算来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如今,蹑步轻履地走过碧溪古镇的幽幽古巷,一步一步踩踏着青石板,几多旧貌遗迹仍能牵出我们的思古幽情,徘徊在时间隧道里捕捉历史深处的遗韵。碧溪古镇在解放前就有了300多户人家,四周城墙高筑,东、西、北门畅开无阻,而南门自建成就没有开启过。南门城楼为三层土木构造,叫义仓楼,专为公田收粮储存之用。义仓楼一楼平日聚集许多年轻人,士绅召集会议亦在此举行。遇有丧事,…  相似文献   

14.
张俊华 《群众》2009,(11):50-52
改革开放以来,碧溪人民闯出“碧溪之路”,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内涵,使“碧溪之路”越走越宽广。其中一个重要保证,是碧溪镇历届党委班子,都能专心致志抓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用党建工作的成效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高效性,为碧溪改革发展导航、助推。  相似文献   

15.
闵勇 《群众》2009,(11):59-60
上世纪80年代,作为“草根工业”的乡镇企业在常熟、在苏南蓬勃兴起,碧溪农民勇于开拓,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的“碧溪之路”,成为常熟发展乡镇工业的典型,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赵德文 《今日民族》2009,(11):29-32
碧溪古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县城北部,距离县城9公里,是一座群山环绕之中的淳朴宁静的小镇。  相似文献   

17.
段进军 《群众》2009,(11):37-39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经济发达必然县域经济也就发达。镇域经济作为微观的区域经济单元,它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规律,深入地探讨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仅对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县域经济和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强 《群众》2009,(11):47-49,54
一、碧溪之路:苏南模式的早期开创者和实践者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受不同经济发展条件影响的差异化经济发展实践催生了众多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位于长三角的苏南地区,基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以及深受吴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产权体制、以乡镇企业为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8,(21)
正上世纪80年代初,常熟领风气之先创办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40年来,常熟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了一次次重大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散转聚"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  相似文献   

20.
王旭章 《群众》2009,(11):28-30
常熟碧溪人开创的“碧溪之路”是在我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资源,从一个传统的农村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三十年的巨大变迁,碧溪人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导向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移,由封闭分散的农村经济向开放集中的城镇经济的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