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进程全面启动.基于长江干流在湖北各区段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要采取分段开发、重点突破的战略。从目前情况看.武汉一黄石段、宜昌一荆州段分别是湖北长江经济带东西端优势资源最集中、产业基础最坚实、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点区段.率先推进武汉一黄石段、宜昌一荆州段两个重点区段开放开发、先行突破.有利于充分发挥优势.实现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良好开局:有利于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圈带互动、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两圈一带”总体战略顺利实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江荆州段是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区段.是开放开发潜力最大、要求最紧迫的一段,也是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短板”.其开放开发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整体水平.在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中.在率先推进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开发开放的同时.要超常规突破性的推进荆州段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3.
<正>长江干线流经湖北8个市州48个县市区逾千公里。湖北省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省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特殊使命。在湖北推进长江大保护监督能力现代化,形成与流域高标准综合治理、长江高水平保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监督新格局,是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胡其红 《学习月刊》2014,(16):40-41
当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国策,这是党和国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作出重要指示。湖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长江沿线开发开放,要求加快实施"645"工程、全力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涂勤学 《学习月刊》2009,(22):69-69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继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后,确立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沿江县市之一的石首市,如何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主动全面融入湖北长江经济带,谋求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是当前我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重启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带动腹地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应以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构建沿江生态走廊、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协调发展机制等为重点,加快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7.
正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临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湖北宜昌整治"化工围江"……在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提到了几件具体的事情。为什么提及这些事儿?有何寓意?文章与您一起领悟总书记对这些事儿的思考。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习近平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依托长江水运优势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武汉新港的快速发展,湖北必将重现"黄金水道"的繁荣与辉煌,鄂州地处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又是长江经济带中的节点城市,长江流经我市有80.1公里,深水岸线达46公里,陆域宽广,岸线资源十分丰富。鄂州要依托独特的长江水运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发展临港经济,  相似文献   

9.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高度重视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别于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和2020年11月14日,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和长江下游的江苏南京,先后3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它包括由四川、重庆组成的长江上游经济区,由湖北、湖南、江西组成的长江中游经济区,由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组成的长江下游经济区,共七省二市,国土面积共有14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4%;2005年底共有人口48417万人,占全国的37.03%。长江经济带连接东、中、西三大区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湖北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素来具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池塘星罗棋布,具有发展水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湖北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这一有利自然资源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建立自己的特色产业,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带动湖北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抗洪救灾精神作为一种奉献精神、求实精神,在确保千里大提万无一失中产生了强大的效应,同时,它对于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坚持改革,促进我省经济全面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次战胜百年罕见洪水的壮举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要快,即速度快.有利时机稍纵即逝.因此,发展经济如同抗洪救灾一样,速度非常重要.长江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迫在眉睫,湖北处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向内地影响扩展的交叉部位,又居我国目前两个最大开发工程浦东和三峡之间,在长江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具有“二转手”地位.把湖北的经济建设尽快搞上去,对于加快长江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建设是我国综合开发长江资源,振兴长江经济带,促进东西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 21世纪的门槛上,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三峡工程对湖北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调整和完善湖北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峡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三峡工程在湖北兴建,对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是多方面的,是一个机遇系统,同时它对湖北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挑战系统。面对这些因素,我们既不能夸大机遇而忽视挑战,头脑发热,盲目行动,也不能夸…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郑重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长江经济带串联沿江11个省市,“一带一路”联通世界。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发展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5.
提高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两圈一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显示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轴。而要真正发挥以武汉为中枢,以恩施、宜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月刊》2012,(13):23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立足湖北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省十次党代会作出了振奋人心的战略判断。多重机遇眷顾"好运湖北"。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湖北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新一轮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湖北成为资本、产业亲睐的"洼地";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湖北畅享一系列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月刊》2014,(19):F0002-F0002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建设被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新战略。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表示,建设长江经济带。依托的是黄金水道,基础是长江航道。我们必须发挥好“先行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把长江经济带看成电视连续剧,四川就是开篇之作。因为话说长江,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从四川开始的,从长江源头说起。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为中国所独有。一般认为,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长江干流自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核心经济带。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展要求,为长江经济带的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整合提升我省水运口岸,形成有区域特色的航运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对提高湖北对外开放水平、切实提升经济外向度有着重大意义.湖北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有着天然的水运优势.发挥湖北水运优势、发展港口经济是实现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省委、省政府从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出发,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