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春天,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细细品味古代文人墨客关于咏春的绝妙诗句,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杜甫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孟浩然有五言绝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两首诗均写及春风春雨,意境优雅,画面清晰,令人陶醉,流露出诗人对春的喜悦和珍惜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20)
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着这首《春夜喜雨》,9月15日晚,《聆响·行歌——两岸诗歌音乐朗诵会》首次在台北登场,此次朗诵会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诗歌学会、台北中华文化学术研究推广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由中华战略学会,台北华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卓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承办。  相似文献   

3.
李文琳 《天津人大》2004,(12):18-2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使人体会到春雨的价值.2004年6月的一天,中共塘沽区委208会议室里似乎也下起了一场绵绵春雨,让人感到那么舒服、那么亲切,又那么及时.208会议室是中共塘沽区委常委会议的专用会议室,虽然是专用,但是今天座无虚席的会议室里的“主角“却不是区委常委;虽然召集会议一方一再声言:今天不是开会,只是大家坐在一起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但是最后议决的事情绝不亚于正规会议的分量.……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成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像杜甫那首题为《春夜喜雨》的诗中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应时、润物无声的诗句。如果用来比喻经常性思想工作所产生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也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6.
有雨的春夜     
绍江红 《人民公安》2008,(11):62-62
那个有雨的春夜,夜静得出奇,雨大得出奇。封存已久的记忆终究经不住那一声春雨的呼唤,那只带着人性的老虎,曾经那样的震撼我童年的心,哪怕是今天,我依旧会含泪翻阅那一页泛黄的童话。  相似文献   

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对春雨的赞美。赞美它应人们的需要而及时出现、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宝贵精神和品质。在吉林省松原市劳动保障局,也有一位拥有如此品质和精神的人,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数十载,像春风一般给人暖意,像春雨一般浇灌爱的种子,让无数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她就是松原市劳动保障局仲裁办主任——韩翠霞。  相似文献   

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16年春,当我得到第一本《前进论坛》的时候,猛然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前进社区”里的一名居民。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品读着,望着这份不过六平方分米的礼物,不禁回想起当时递上入党申请书时的那份忐忑。  相似文献   

9.
陈筠  吴师 《两岸关系》2009,(4):15-18
“好雨知时节,当舂乃发生。”在2009年北京第一场春雨的滋润下,在海内外无数目光的关注下,承载着13亿人民重托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成功闭幕。  相似文献   

10.
与春天同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7年的全国“两会”,在春雨和瑞雪中徐徐拉开帷幕。近6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齐聚北京,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1.
张永生 《中国减灾》2013,(2X):23-23
<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雨水"这一节气的解释。古人云:"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民谚也有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的是雨水节气之后,冬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返青,这一时段是农家人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春雨贵如油",这一俗语既传达了春雨的稀缺,也透露出人们对春雨的渴望。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很多与"雨水"有关的谚语。例如像"一滴春水一滴油,一厘春水一厘金"、"雨水雨,水就匀;雨水晴,水不匀"、"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雨水下雨春水好,雨水无雨春水少"等。从中不难看出"雨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亲身经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学校被烧、亲人被害。我们唱的是《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读屈原的《国殇》、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947年,抗日战争早已结束,但男儿当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仍在胸中激荡,所以从嘉山中学高中毕业后,原本想去南京报考大学的我,转而  相似文献   

13.
赵文鹤 《乡音》2013,(4):45-46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读姜春云同志主编的《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这部人类理性批判和人类自我救赎的著作,深感如知时节之春雨,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我打开这本还在散发着油墨香的《杜甫诗歌讲演录》时,先师程千帆先生在讲台上为我们讲授杜诗的景象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虽然千帆师已经离去整整六年了。  相似文献   

15.
初二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阅读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科学地处理阅读资料,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较强的辅助功能。巧妙而有效地运用阅读资料,常常是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为此,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种不尽成熟的做法。一、春雨助播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些阅读资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思想铺垫,适时地安排学生预习阅读资料,有针对性地编排思考题,可谓课堂教学中的及时雨。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比常规性地直接阅读教学内容要强得多。在预习阅读资料时,要求学生手脑并用…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当代广西》第11期杂志"文化"栏目推荐的《唐诗风物志》一书,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在世风开放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徐徐展开唐人生活的画卷,也使唐朝成为古代文化盛世的高标。譬如唐代大诗人杜甫,鲁迅评价他:"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积极借鉴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引领者,是社会高尚道德的有力崇尚者。可以说,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清明·清醒     
穿过纷纷扬扬的春雨,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 清明让人清醒。小的时候,每到清明,父亲总带着我回老家去拜祭先祖。当他合上凝重的双眼,将杯子里的酒洒在坟头的石碑上时,我常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替爷爷、替爷爷的爷爷……梳理着“额头”上的青发。长大了, 当我读着《孔子》、《孟子》,  相似文献   

18.
<正>樱桃有补中益气、祛风除湿、益脾养胃、涩精止泻、生津止渴等功效。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荔枝有生津止渴、补脾益血、消肿解毒、止泻止痛等功效。杜牧《过华清宫三绝》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枇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胃降气等功效。杜甫《田舍》曰:"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相似文献   

19.
诗心许雨     
午睡醒来,忽闻窗外浙沥有声。侧耳谛听,这声音竟如老友对话、情人低语,持久、低婉、执著,不似春雨细碎,如针尖,如细丝,润物无声;不像夏雨鲁莽,似铁骑,如刀戟,冲锋厮杀。这是恰到好处的秋雨。刘伶曾"物有万千,余独爱酒",我不敢求竹林贤人的那种超然、旷达,但独爱雨,尤其是秋雨。"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昔人的诗句道出了雨的耐人寻味,也唤醒了我的一颗诗心,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赞叹:有雨真好!雪下小了,便没有"银妆素裹,分外妖娆"的风光,下大了,又难以远足游赏。雨却不然,"细雨骑驴入剑门","巴山夜雨涨秋池",小大均有诗意。那种怡然自得确实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用光阴荏苒来形容时间的渐渐逝去,当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或有什么事值得回忆时,这个词语就会映入脑际,带给人们无限的感慨。值此《公安教育》100期之际,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间我相伴着《公安教育》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1992年,公安部决定《公安教育》由公安部政治部和公安大学合办,编辑部设在公安大学。为此,公安大学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了《公安教育》编辑部,从1992年第4期起正式接手编辑出版《公安教育》。我有幸成为编辑部里最年轻的一员。我记得在开始办刊的那几年,为减少因纸张涨价而带来的负担,刊物在较远的一个印刷厂排版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