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西路军的问题,在193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中已作结论:"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个结论是客观公正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西路军,在中共党史上几乎成了悲壮的代名词。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间的150余天时间里,这支2.18万人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1937年12月,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够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之际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完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实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章牧  谭明 《世纪桥》2003,(4):27-28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刘少奇的主要理论著作。1942年延安整风时,它曾被列为整风的必读的文件之一。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不仅哺育了一代共产党人,而且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加强修养,确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科书。1967年5月9日,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的《<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文章中,竟以《论修养》在引用列宁的  相似文献   

5.
张国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早期他曾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对中国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后期他又与国民党为伍,背叛了共产党和革命;最终又遭遗弃。关于张国焘的传记,80年代曾出版过成仿吾的《记叛徒张国焘》、于吉楠的《张国焘其人》与《张国焘和<我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李成 《党史纵横》2002,(9):30-31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其战争意图是实践"田中奏折"中的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及世界的计划.然而,自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中国沈阳北大营驻军起,日方即把此后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每一个步骤都称之为令人费解的"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最后,把对中国的整个侵略战争行动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支那事变".  相似文献   

7.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说:“看来,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将毛泽东的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时,为这句话作了这样一条注释:1958年6月28日.中国方面根据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向苏联提出为发展中国海军核潜艇提供技术援助的要求。同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转达了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苏联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核潜艇舰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录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文章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罗冰的题为《(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诬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以其毕生的精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奋斗,以他渊博的学识,革命的实践,为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章著述。毛泽东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物化产品,它凝聚着东西方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中国具体实践的土壤,真实地记录了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及发展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半个多世纪中,已由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推进到一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理性认识阶段。《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自发行以来已达到1000多万套的天文数字,毛泽东著作的版本,…  相似文献   

11.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统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上层将领的统战工作,较快地打开了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努力争取桂系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发展壮大抗日同盟军;广泛团结进步群众团体和文化界爱国民主人士,使桂林成为全国文化救亡中心。它为我党在国统区的桂林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扩大国内外的统一战线,为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争取大量的物资支援,促进桂林成为全国抗日文化中心,促进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无疑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一生中的一个最大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不再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中人数最多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消失在红军著名将领的行列。西路军失败以后的陈昌浩的人生轨迹如何?这是不少人所关心的。在近年来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长征》中,对长征中这位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多有涉及,但均为陈昌浩追随张国焘的场面,而对陈昌浩后来在甘南勇敢地同张国焘决裂这一重要转变却未有反映。对于陈昌浩返回延安的坎坷经历,近来国内刊物上已有几篇文章谈及。但陈昌浩回到延安以后乃至后半生的情况怎样,却鲜有详细谈及的文章,《离开西路军以后的陈昌浩》一文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3.
漂泊异国十二载由于过度劳累,陈昌浩终于病倒了。首先是胃病复发,久治不愈。当时延安缺医少药,无法根本医治。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骑马时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于8月20日作出决定,送周恩来去苏联医治。同时毛泽东也批准陈昌浩可以携陈祖涛一同去苏联治病。8月27日,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在延安机场登上飞机。同行的还有陈昌浩、李德以及周恩来养女孙维世、陈昌浩次子陈祖涛、高岗之子高毅与陈伯达之子陈小达。张琴秋也到机场为陈昌浩送行,两人依依惜别。飞机于当天飞抵兰州。一周后飞抵新疆首府迪化。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毛泽东依照中国工业化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努力发展国防工业,认真处理好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关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力求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日法西斯崛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全力应对希特勒德国的同时,又力图避免与日本发生战争,制定了通过开辟陆路交通线,从物质上援助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达到制约日本、保全自己的战略,"打通国际路线"就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方针。"打通国际路线"既是苏联的需求,也是中共的需求。中共中央及红军在长征后期和长征结束后积极实施这一方针,对中央决策和红军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中共及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原因,中共及红军始终未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由于敌强我弱,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及许多进步固体纷纷南下进驻桂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八办”)于1938年设于广西桂林..它对内是我党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对外是我党设在国统区的一个公开合法的通讯联络办事机构,“八办”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它在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抗战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农"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大力推进城镇化要调整发展战略,改革农村管理体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李原 《党史纵横》2005,(3):58-59
许多人都唱过作曲家李劫夫谱写的歌曲,对于我来说,每当听到人们唱起充满活力、高亢豪放的<革命人永远是年青>和<我们走在大路上>时,我就会立刻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想起了我那战火中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9.
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浴血奋战是在孤悬敌后的抗日战场进行的。1938年年底至1943年年底,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黑嫩平原开展了广泛的平原游击战。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及中共北满省委曾多次就创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组织及开展游击战争作出重要指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的将领结合东北抗战的实际斗争情况和地域特点,制定并实施黑嫩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在战略上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兴国“扩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前,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征服了人迹罕至、鸟兽绝临的雪山蛮野,粉碎了力量数十倍于己的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长征亲历者为主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志怀想。本期所编发的几篇回忆文章原刊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军区内部编印的《革命回忆录汇集》,其中既有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致使红军被迫长征的憎恶鞭挞,也有对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讴歌赞美。这些长征亲历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个艰苦岁月的永恒印痕,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对我们今人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