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使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迅速提升,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推行霸权政策,其决策的逻辑基础是:美国是冷战对抗的最后赢家,应以胜利者姿态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体现新保守主义思想的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战略,逐渐成为影响布什政府对外决策的理论依据。阿富汗战争的胜利鼓舞了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为布什连任美国总统奠定基础,但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不仅暴露了美国决策机制的矛盾,影响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使其国际形象严重受损。民主党主导国会后,有关伊拉克战争问题的辩论日趋激烈,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对单边战略做适当调整,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中东问题、东北亚等问题上逐渐回归政治现实,而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则是美国重塑国际形象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
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穷兵黩武,不顾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其放纵单边主义和军事本能的做法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受到重创.伊战中的情报失真事件和虐囚丑闻更使其恶化的国际形象雪上加霜,美国的软实力在不断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3.
编后     
《美国研究》2003,17(4)
又值岁末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 ,我们经历了许多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痛失我刊前主编李慎之先生、非典肆虐、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伊拉克战事“结束”半载有余 ,而美军士兵仍伤亡不止 ,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布什政府的反恐行动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引起了我国学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理念、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本期专论中 ,叶江教授对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的“安全困境”问题及“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 ,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  相似文献   

4.
孔繁颖  李巍 《当代亚太》2015,(2):82-110,159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一度通过国际制度建设取得了三分之二世界的霸主地位。然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与国家实力的交化使美国无力继续追求全球性的制度霸权,而是转向区域制度霸权战略,通过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地区合作制度追求其在各地区的主导地位与战略利益。其中,能否构造适宜的地区关系格局是大国主导自贸区与区域制度霸权战略能否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为三项任务:力量结构调整、单向支付与软实力建设。只有围绕本国优势兼顾这三项任务,大国才有可能在地区霸权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通过对NAFTA、FTAA与TPP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追求地区霸权的战略尝试之所以成效各异,原因就在于其对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不同,进而影响到其地区影响力以及相较于对手的地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超级军事霸权 ,是其单极世界战略图谋的最重要支柱 ,也是当今世界矛盾斗争的重要焦点。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后 ,美国的军事战略呈现全面调整和加速扩张的新动向 ,“加强军事实力—加速新军事变革—调整海外军事战略部署”新三位一体的军事霸权战略已经确立 ,从而使“先发制人”战略更具扩张性和进攻性。  相似文献   

6.
欧亚大陆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霸权国家和谋取霸权的国家试图施展自身控制力的地区,而欧亚大陆中路地区更是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寻找机会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而"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进行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十分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收获,但事实上,美国之所得又远远超越了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7.
编后     
《美国研究》2003,17(1)
“9·11”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它给美国社会及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箭在弦上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朝鲜核问题、俄法德等国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 ,以及发生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反战游行和反美示威 ,使国际局势变得日趋错综复杂。而在美国国内 ,保守主义的重新崛起、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反恐怖法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凡此种种 ,引发了学者们对大国关系、文化冲突、富国与穷国的关系、种族关系、保守主义理念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如何看待当今纷纭复杂的世界 ,“9·11”之后…  相似文献   

8.
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和交流项目引导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以提高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冷战期间成为进攻性的战略武器,为赢得冷战立下汗马功劳;冷战结束以后一度被打入冷宫,"9·11"事件后重新得宠,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的问题,实施对象重点放在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布什政府将"先发制人"与公共外交战略并重,发动"反恐"战争,将美国面临的挑战简单归结为与世界的沟通问题,兼之公共外交战略在操作上的文化差异,因而刚出茅庐即遇挫折实属情理之中.如何把危机公共外交转变为平时状态的公共外交战略,是今后美国政府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战略态势及中国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新世纪初依据“先发制人”国家安全新战略发动的第一场局部战争,标志着美国已进入新一轮霸权扩张期。这场战争将深刻影响世界战略态势的演进,并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编后     
《美国研究》2003,17(3)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 ,布什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的外交政策以及在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引发了国内学人对“霸权”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本期“专题研讨”中的多篇文章 ,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霸权”问题进行了探讨。王缉思教授在阐明中美两国对“霸权”一词的不同理解、并对“霸权地位”和“霸权主义”等概念作出界定与区分后指出 ,以个人自由权利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思想基础 ;美国国内民主是这套简单划一的价值观的制度基础 ,而社会多元化所带来的民主外延的扩大 ,使这套价值观有了更广泛的社会适…  相似文献   

11.
12.
E.S.L.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