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献祭于湘楚文化:解读沈从文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家,沈从文以其独具的文化特质为文学的盛宴奉上了极为精美与充满人性人情的作品。而通过对其大部分作品的解读与文化审视,我们发现,在其作品中最为深刻、最为凝重的东西乃是他浓浓的楚文化情结。这不仅表现在其文化基座乃是荆楚遗风,而且还显现于湘楚文化构成了其文化的主要潜结构,而且这种文化选择最终形成为文化情结,这成了沈从文作品最为动人的颜色。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的处境非常艰难。当年鲁迅就不喜欢沈从文,但鲁迅毕竟是鲁迅,后来改变了,和美国作家斯诺谈话,点几个优秀作家时,提到沈从文。茅盾对沈从文的偏见,是文学观念向左。对沈从文伤害最大的是郭沫若,将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的”反动作家,扣上了一顶“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大帽子。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的地位如日中天,沈从文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安顿和终极关怀的问题日益凸显.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儒家形成了一整套终极关怀理论.从儒家终极关怀理论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现代人终极关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作为人类终极理想的繁荣,要依赖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与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其核心乃是实践结构的优化.然而,在推进实践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尊重人类发展权利与尊重自然价值的矛盾关系,科技开发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两重矛盾关系,是实现人类终极理想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5.
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学,基本上是以汉语或华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自然会受到同一类型文化的影响,产生较多的美学及文化的默契与共识.两岸三地各自不同发展趋势的都市文学与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些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城市又在各种层次上存在着某种联系.港台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它们的文学形式怎样变化,它们依然与大陆文学属于同一系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女性创作的一个明显趋向是,从探讨女性的社会价值定位和女性情感实现,到以女性的人生体验来确认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女性创作的关注点由社会意义向文化意义的转移,其实是女性现实主题创作走向深入的自然趋势.取文化价值视角,追求人文主义理想,是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为主导的,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学的世俗性特征第一就是伦理文学,以及由伦理延伸出来的政治文学;第二是在田园山水中寄托情思乃至消融自己的自然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即使到了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当代文坛公认的一代巨匠,其代表作《边城》更是象征其文学成就的一座顶峰。在这部篇幅并不长的中篇小说里,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更是将我们带入了山河壮丽的湘西风情,领略边城世界流光溢彩的自然之美。作品通篇饱含了作者的自然意象,而这正是贯透全篇的主轴。《边城》的核心是要展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美,作者正是利用了状写自然的几近白描的笔法,圆满表达了这一意愿。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民情的诗意化与人际关系的理想化大大不同于匪患绵绵、尸骨累累的真实的湘西。这不是沈从文编造的现代神话,乃是一个作家文化选择后的道德努力。沈从文爱美丽,也爱永恒;爱世界,也爱人类,这种爱闪烁着关爱人类未来的宗教情怀。沈从文从愚野边陲的湘西来到大都市后,产生一种对城市文化的幻灭感反而时常以乡下人自居,他一面以嘲讽的态度鄙弃城市中人由怯懦、虚伪混合成的苍白生活,一面开始用抒情的笔调来描绘充满野性真诚的湘西风情,并由此对文明社会所引为自豪的"秩序"和"美"表现厌弃,而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和粗糙朴实的灵魂却非常向往。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民情的诗意化与人际关系的理想化大大不同于匪患绵绵、尸骨累累的真实的湘西。这不是沈从文编造的现代神话,乃是一个作家文化选择后的道德努力。沈从文爱美丽,也爱永恒;爱世界,也爱人类,这种爱闪烁着关爱人类未来的宗教情怀。沈从文从愚野边陲的湘西来到大都市后,产生一种对城市文化的幻灭感反而时常以乡下人自居,他一面以嘲讽的态度鄙弃城市中人由怯懦、虚伪混合成的苍白生活,一面开始用抒情的笔调来描绘充满野性真诚的湘西风情,并由此对文明社会所引为自豪的"秩序"和"美"表现厌弃,而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和粗糙朴实的灵魂却非常向往。  相似文献   

11.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以李白诗歌中意象跳跃为例,话语的语用含义是其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意象跳跃的大量出现以及用来构成跳跃的意象,使李白诗歌形成了意蕴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思想中的情感与真实--对葛瑞汉和汉森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代以前的中国思想中,"情"的意义到底如何,它与"真实"、"情感"等概念有何关系,是西方汉学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以葛瑞汉和汉森为代表的西方汉学家,认为汉之前"情"在中国思想中意为真实,而"情感"的涵义源于佛教的传入.这种依托西方二元对立理性思维方式的分析,是对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误解.中国思想强调主客、内外之间的和谐互补,在这种语境中,"情感"与"真实"的意义在"情"中是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入世在有力促进我国各个领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在我国大学生政治思想上造成了政治信念困惑、政治理想混乱、政治观念西化等负面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弊端却使其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日渐衰微.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力度,治愈自身的顽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出矫正大学生政治思想偏颇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消费观中既存在理性化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消费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要注重精神消费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课题,青年是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真心帮助大学生灵活就业、城镇新生劳动力增强自立、农村富余劳动力练技守法是三大分层对策.同时,建议政府进一步明确保障青年首次就业优先权,禁止性别和角色、阶层等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在儒家的成德之教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上篇通过王阳明乐论的个案研究,初步考察了"美"与"善"的关联及其在以美的教育实现善的教育的目的中的思想意义.下篇通过对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文献的考察与诠释,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社会化。青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年社会化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人的现代化的状况,关系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流载体和社会联系形式。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权力执掌者,在公共危机的多元治理主体中,政府必然处于主导地位,承担必要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及其政府有效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充分合理行使公权力,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危机管理财政保障体系,加强资金监管;倡导危机治理理念,积极培育危机治理非政府主体;完善公共危机治理法制建设,践行依法行政四个方面对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20.
去年全员体检表明,天津医大总医院职工健康状况堪忧,体检无异常者仅占受检人数的1.4%。一次问卷调查也表明,职工有较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为此,院工会专门制定了一套全员健身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