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大建设》2010,(3):51-53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宪法,从晚清政府匆匆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到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的《天坛宪草》,再到沦为独裁者遮羞布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它们从来没有给中国带来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  相似文献   

2.
赵林凤 《求索》2012,(11):68-70
汪荣宝是中国近代宪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清末新政改革中,他参与制定《钦定宪法大纲》,编纂《钦定大清宪法草案》;民国初年,他撰拟《汪荣宝拟宪法草案》,之后参与制定《天坛宪法》。汪荣宝执著地将分权、制衡、议会主权等西方宪法原则移植到中国,并揉合本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详定多部宪法具体条文和款项,一定程度上初创了中国宪法的模型,其筚路蓝缕之功应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3.
宪政改革要成功须依赖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1908年,中国清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这部大纲是一部很糟糕的宪法,但它毕竟标志了中国宪政的起步,代表了从1840年以来半个多世纪思想的积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求索着民族的命运,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被小小的日本国打败,这对知识分子的震动尤其大。  相似文献   

4.
<正>在近代中国,宪法的权威最终不可避免地沦丧,问题关键就在于地方法制尚未健全,地方社会尚未建立,或者说,制宪权的行使没有真正的地方性基础。近代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宪法的实验室,它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宪法模式,例如清末的君主专制式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式宪法《十九信条》、民主共和式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威权体制式宪法《中华  相似文献   

5.
董和平 《求索》2014,(4):122-128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对后世宪法立法与宪法学研究有着多方面的现实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其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标签式的政治地位评价,而少有具体地专项分析。本文跳出对《大纲》的宏观政治性评价,从《大纲》对中国立宪思路和立宪技术演进、宪法学基本范畴引入和宪法学说形成、宪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以及宪法学研究方法改进等角度的现实影响来总结分析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官示。  相似文献   

6.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建立的是一种以英国议会制为蓝本的君主立宪政体的议会内阁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相比《钦定宪法大纲》相对进步。其初步确立了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等相关制度,在中国第一次使宪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义。但是,由于君主权力没有被完全虚化,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7.
何鹏 《新东方》2004,(3):60-61
中国几千年前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了“宪法”一词,但其含义仅指普通的典章法令。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实行“戊戌变法”,要求“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揭开了中国近代立宪运动的序幕。1908年,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提出预备立法。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晚清政府紧急炮制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条》),宣布正式立宪。但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立宪目的和内容去作进一步考察和分析,便不难得出清政府假立宪、真独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有没有宪法? 中国的宪政运动是从十九世纪末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向清朝政府要求变法,提出建立君主立宪的主张而开始的,但不过昙花一现。继后,清朝政府为抵制人民革命,保持封建专制制度,于1908年公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相似文献   

9.
王琳 《同舟共进》2008,(5):42-43
宪政,国人百年未竟的梦想若将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视为中国立宪史的发端,2008年正好是第100个年头。100年来,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性的"行宪试验场",与14部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宪政发展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中国的“宪政世纪”,自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开始,中国走上了探索宪政发展的漫漫长路。无论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还是北洋政府、民国时期确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尽管从形式上以宪法的方式来为自己的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创造了法律依据,但从实践来看,政府的政治反动性始终无法保证宪政的有效实施,人民权利也仅仅是一纸空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产生出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维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晚上”(1908年),一部《钦定宪法大纲》让中国的法律思想在茫茫夜色中露出晨曦,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大清气数已尽,所以好景不长。接下来的局面岂一个“乱”字了得?在煤矿、码头、工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整整一百年前,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标志着中国立宪之肇端。在纪念这一重大事件的日子里,反思过去百年立宪的得失颇有意义,因为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辨明未来的努力方向,探索可行的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3.
曹军 《长白学刊》2010,(3):133-136
清廷于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对于立宪派特别是其中的地方绅士和新兴资本家颇具诱惑力。作为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和激进的革命党人,宋教仁迅速作出反应,对清末新政及其政治权力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主宪政的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至今年已愈百年,因此有必要以更加客观的心态来观察清末宪政的道路。清末宪政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清末宪政以法典化形式开创了中国宪法的历史;清末立宪的成果多为中华民国所继承;清末宪政运动提高了民众对民主宪政思想的认识,向其传播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理念;清末宪政是中国政治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可贵开端。充分认识清末宪政的成就与不足,反思晚清政府选择的宪政模式对百年来中国宪政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总结, 也是中国人民宪政历史的经验总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82年新《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出于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其改为“法治”)国家的追求,对“有法可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现行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胡锦…  相似文献   

17.
许崇德 《人权》2003,(1):30-32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人民权利的享有及其保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通过的《中华苏维动作共和国宪法大纲》就规定,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劳动权、监督权、受教育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信仰宗教等自由,宪法还以专门的条文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通过以来,“统一战线”条款叙式历经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再到“八二宪法”“爱国统一战线”的演变历程。现行宪法中“爱国统一战线”条款的叙事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于“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之中,赋“统一战线”以时代之新内容、新价值、新使命。“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被纳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不仅为宪法“爱国统一战线”条款的制度化指明了方向,且为其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2,(7):46-46
周叶中、李炳辉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社会基础: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条件》认为,从宪法到宪政不仅需要制度支撑,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这是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宪法的社会基础是指宪法得以真正存在并使宪法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宪法与宪政的统一取决于社会基础是否具备,强化宪法与宪政的社会基础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必然吁求。具体而言.政治改革必须与社会改革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09,(7):75-75
谢维雁在《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对于中国是否存在宪法诉讼,我们不能从严格的西方标准来回答,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分析。在理论上,我国宪法并不排斥宪法诉讼,但是,即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不支持宪法进入诉讼的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宪法案件却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在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在我国还存在宪法政治化的观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