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作为侦查措施之一的辨认在侦查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实施前没有审批或者存在乱审批的现象,操作随意性大,辨认规则粗疏。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对辨认措施在法律规制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辨认是侦查部门应用频率较高的侦查措施之一,其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在侦查破案活动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求辨认的组织者--侦查人员必须明晰可能对辨认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以便正确评断辨认活动的合法性和辨认结果的可靠性及证据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地进行侦查辨认,有助于发现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澄清犯罪嫌疑或认定犯罪嫌疑人。侦查辨认是侦查破案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侦查措施,是公开侦查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们在从侦查思维的角度研究侦查辨认这一侦查措施时,应着力寻求解决侦查辨认思维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将辨认笔录纳入了证据的行列,表明辨认在侦查破案和确定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辨认操作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难点与问题,造成侦查辨认错误或瑕疵。从侦查辨认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侦查辨认在实施中应遵守的规则与要求、侦查辨认程序的启动与实施、对侦查辨认结论的审查等方面进行阐述,力争使侦查辨认科学、统一和规范,防止出现错案或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将"辨认笔录"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然而未对侦查辨认制度的构建作出具体规定,侦查辨认启动、实施及辨认笔录的审查等仅规定在"部门规章"的层次。侦查辨认在公安侦查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亟需得到法律层面的规制。许多学者在借鉴国外侦查辨认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侦查辨认规则的完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侦查辨认制度的发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公安侦查辨认启动、实施、公安侦查辨认权利保障三个具体操作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公安侦查辨认的组织、见证、场所、笔录的制作等微观层面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辨认是一种非鉴定型同一认定。在侦查实践中,辨认存在的危险性是:一方面,辨认的错误率较高,容易导致侦查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强制性侦查措施,辨认包含着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危险(特别是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辨认)需要法律予以制约。为此,需要完善混杂辨认、分别辨认、客观辨认规则以使其规范化,并从辨认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及正当合理两个方面对辨认进行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侦查辨认作为证据的一种形式。侦查辨认具有证明案件关联性、确定案发地点和确认主体身份等功能。但是,在侦查辨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如实施辨认时机不当、辨认目的不明、滥用辨认措施和有违辨认规则等现象。因此,必须策略选择辨认时机、明确辨认目的、严格遵守辨认规则和慎重选择辨认方式等,才能实现侦查辨认取证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中,辨认是常常为侦查机关提供犯罪线索的侦查措施,它在确定犯罪嫌疑人、固定犯罪证据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明确规定作为侦查措施的辨认制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甚至由于辨认错误导致冤案发生。在立法上如何对辨认制度进行完善、构造程序性制约机制,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诉讼法治文明的不断推进,侦查辨认程序的规范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我国对侦查辨认程序的研究无论是距离法治化的要求还是从指导实践的需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我国侦查辨认应在考虑程序立法和司法现状的基础上,从法治文明和侦查实效双重视角来探讨侦查辨认程序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辨认是常常为侦查机关提供犯罪线索的侦查措施,它在确定犯罪嫌疑人、固定犯罪证据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明确规定作为侦查措施的辨认制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甚至由于辨认错误导致冤案发生。在立法上如何对辨认制度进行完善、构造程序性制约机制,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事物证的规范化管理是确保证据完好无损的重要措施,对于刑事技术鉴定、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和法庭审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刑事物证管理,无论是在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内部制度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显得十分薄弱,亟待加强。我们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在操作中力求规范。  相似文献   

1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客观存在的治安问题将更复杂,管理滞后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法规还待进一步完善。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审管关系正在从分散审批走向集中审批,从审批监管一体化走向审批监管相对分离,从以前置审批为中心走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心。在审管关系转型时期,观察Y市设置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改革实践,发现审管分离并不会自然地向审管协同的良性互动转变。本文以审管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理论,按照目的、干预、组织环境对审管分离之后推进审管互动进行演进分析和逻辑解释。在等级科层制的现代政府中,审管分离之后的利益与目的走向分化,出现部门理性和整体理性的背离,而权力(权威)协调和信息联通是实现政府组织一致化理性的工具,审管互动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运作方式与所在环境密切关联。为推进审管协同,需要在动力、机制、信息、文化等方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社会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从行政法的角度分析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弊端 ,对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这是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和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的要件之一是内容合法。内部劳动规章内容的合法性意味着内部劳动规章不得违反劳动法强制性规范,不得侵犯劳动者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得违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相似文献   

16.
特种行业治安管理一直是我国公安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无论在管理范围,还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治安管理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治安管理部门应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建立特种行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正渐进式地对外资开放,外资已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中国股市。由于是渐进式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开放,关于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的规范性文件较多且略显凌乱。本文对目前为止有关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法律法规做了梳理和研究,并厘清了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的路径。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若以进入的时间为划分标准,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途径可分为以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再申请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一级市场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刑事诉讼实践中,通过与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了一个对辨认组织、执行规范,辨认结果使用规范为一体的错误辨认风险司法防范措施体系,较好地防止了错误辨认结果被采纳从而酿成错案的风险。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将辨认笔录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予以规定,但本法对于辨认的组织、执行、辨认笔录的质证等缺乏相应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辨认准备、执行的规定不仅简略、粗糙,而且相互冲突。从提高辨认结果可靠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借鉴新泽西州目击证人辨认规则与实践变迁的历史和经验,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刑事诉讼中的辨认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