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日本政府1992年2月宣布,日本经济已进入景气后退局面。这样,持续数年的大型景气扩张时期——平成景气宣告结束了。所谓景气扩张,是指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金融危机具有三层结构,即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资本外逃导致的危机深化和殃及实体经济的危机蔓延.俄罗斯积极从应对信用收缩、应对短期景气下滑、应对失业扩大、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角度采取相应法律对策,具有一定经济效果.通过法律对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安排,改进了非效率的制度结构,具有一定实效性.因俄经济易受油价变动等因素影响,对未来一两年经济前景不能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3.
李萍 《东北亚论坛》2005,14(1):62-66
20世纪 90年代,日本政府在泡沫经济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政策,对短期刺激景气和长期体制改革关系的处理使各阶段政策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1992—1996年的反危机政策以刺激景气为主;桥本内阁的反危机政策取向为“改革优先”型,经历了紧缩财政政策、保守财政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 3个阶段;小渊内阁的反危机政策取向为“景气优先”型,在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方面都有重大举措;森内阁的反危机政策取向为“景气与改革兼顾”。各届政府在实现一定经济效果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应代价。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企划厅《1998年亚洲经济白皮书》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与展望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转向采取经济紧缩政策 马来西亚在1993的以后一直持续取得了8%以上的高经济增长。但是1997年在周边亚洲各国货币贬值的影响下,马元也大幅度贬值,经济景气出现衰退趋势。鉴于这样的经济形势变化,马来西亚政府被迫进行了经济政策的修正,在1998年度财政预算案(1997年10月公  相似文献   

5.
中、日、韩潜在产出的估计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生产函数方法对中、日、韩三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估计,并以潜在产出为基础对三国的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均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水平看,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差距较大,并且日本整体水平最高,韩国增长最快;三国的产出缺口变动与景气波动基本一致,中国的一致效果相对较差,韩国的一致效果相对较好;从三国各要素对潜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三国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和韩国的TFP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日本的TFP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台湾经济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国际经济景气趋缓,直接影响到台湾经济的景气循环,外贸再度大幅衰退,外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受阻。二是内部需求严重不足,投资与消费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在这种"内外皆冷"的格局下,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1.06%,创下26年以来最低纪录,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4%以下,台湾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大危机时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曾经采用经济军事化办法,为它们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商品寻找出路。但是,经济军事化和法西斯统治不能解决困难,最后它们发动了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中毁灭了自己。现在,美国这个穷凶极恶的国家正步着当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后尘,沿着经济军事化的道路迈进。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除在1946—1948年部分复员外,长期以来军费开支都维持在高度水平。如果连同第二次大战时期一并计算,美国已经连续二十五年处在经济军事化状态。1939—1963年间,美国仅直接军费一项,就开支一万亿美元。大战时期,美国军队人数扩大到一千二百多万人,比第一次大战时期增加三倍。就在战后所谓“和平时期”,美国也有三百万军人,比战前增加十多倍。这样长期的和庞大的经济军事化不仅在美国是史无前例,而且超过当年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化规模。这不能不对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发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经济军事化刺激军事工业发展,美国出现过“战争景气”。但是,“战争景气”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经济军事化的发展,美国劳动人民贫困化愈益加深,生产无政府状态也更严重。现在,经济军事化正如当年法西斯国家一样,也不能解决经济困难,而且给美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造成比例失调、经济动荡、危机频繁和经济发展停滞等局面。经济军事化不仅刺激作用在减少,而且反作用正在增加,美国整个经济因此处在日趋恶化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经济从92年夏季起好转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预计1992年度为3.5%,与1991年度持平。然而,目前的经济阴雨到1992年中期方能变为多云,此后会转晴。现在下小雨是因为虽然1991年4~6月份平成景气达到顶点,但是目前却呈现滑坡的趋势。造成景气低  相似文献   

9.
韩国经济自1997年末爆发金融危机并进入IMF管理体制后,便开始执行IMF的紧缩与结构调整政策。但是,IMF的处方很快便使韩国经济陷入了两难的选择:结构调整需要一定的景气复苏,而紧缩与结构调整又制约了景气的回升。最终,韩国政府与IMF还是倾向于执行适度扩张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防止景气过度衰退,确保结构顺利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从财政看日本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日本经济的一面镜子.当今日本的财政状况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导致税收减少,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景气一而再、再而三地采取减税和增加公共投资等财政对策,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高龄化,养老金、医疗费等社会保障费用迅速增加.由于经济增长前景暗淡,改革财政与刺激景气的政策相互矛盾,加之财政改革面临巨大阻力等原因,日本的财政改革将经历一个漫长而险恶的历程.从财政看,今后10-20年的日本经济,其前景确实不容乐观.已经"失去了10年"的日本经济,目前正站在是否再失去10年、甚至20年的十字路口上.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日本经济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转机,并逐渐从萧条中走出。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逐渐从财政投资、外需主导转向以企业设备投资和居民消费为主体的民需主导。展望2007年日本经济,促进经济复苏的有利因素将大于阻碍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景气的总趋势不会改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估计仍将在民需主导的轨道上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2.
在与自然资源开采、加工有关的部门中林业综合体(包括林业、森林工业、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业)的地位居于前列.林业综合体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经济的关键部门,是滨海边区、阿穆尔州和萨哈林州极其重要的经济部门.远东地区林业综合体的发展也影响到远东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向该地区提供必不可少的木材.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地区目前由10个主权国家和联合国统治下的东帝汶组成。对日本来说,这个地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安全保障方面无疑都是重要的地区。但是,其重要性的内容近年来却有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好像与日本的泡沫景气步调一致似的,东南亚各国也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加强了实施经济政策的自信心。而且,在日本陷入“失去的10年”这样一种不景气状况时,东南亚各国则在整个90年代前半期继续实行扩张政策,加强了对区域外的发言权。但1997年夏季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东南亚各国陷入了经济衰退,这时日本虽然处于空前的经济萧条中,但仍立即对东南亚各国进行了支援。  相似文献   

14.
当飞机从吉隆坡飞越了碧蓝的中国海之后,接近婆罗洲(也叫加里曼丹岛)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的时候,我透过机窗,便看到了北婆罗洲上葱葱郁郁的丛林。婆罗洲的故事很多,而且很稀奇。神山的传说沙巴州的首府哥打基纳巴卢,昔日叫亚庇,土著语是火的意思。据说从前土著烧了殖民者的房子,居民大声欢呼:亚庇,亚庇!从此便以此命名。60年代改名为哥打基纳巴卢,是神山的意思。当地人把哥打基纳巴卢山称为神山,又名中国寡妇山。我们驱车来到这里时,看到在神山一片青翠中,闪现着红红火火的火燃树,加上高耸的山峰入云,热带雨林浓密,层峦…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后从基本与美元挂钩的“货币一揽子方式”(美元联动制)改成了政府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影响迅速波及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各国,引起了货币贬值、股票贬值等连锁反应。由于这样开始的以泰国为震源地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亚洲各国无法恢复景气,现在仍然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状态。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始于1967年“曼谷宣言”、具有30年历史的东盟区域内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
自1991年5月开始,日本经济跌入了历史上罕见的萧条期。对此,日本各界纷纷做出了多种解释,如周期性因素论,结构性因素论,“经济泡沫破灭”论等,但这些都没有切中要害。事实上,导致日芩长期萧条的真正原因在于经济存量与流量的失衡,而萧条前的“平成景气”经济又是导致这种失衡的原因。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试图恢复经济景气,然而这反而导致了日本巨额的不良资产,进而也阻碍了经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印度尼西亚现在正进入第五个五年发展计划的最后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69年。在过去的20年期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显示出了某些差异,但总的来说其增长率是很可观的。在第一次石油景气期以前的1969—1973年期间,其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4%。这个增长率在很大和程度上归因于其经济从制度改革所导致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过度膨胀中复苏的过程。那种抑制了生产和投资的直接管制方式已被取消。经济重新向外国投资开放。通货膨胀逐渐得到了控制。预算侧重于基础设施的重建,国家的全面预算在支  相似文献   

18.
一.亚洲的景气趋于恢复 受到始于1997年7月的货币危机的影响,亚洲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在货币危机结束约两年后,该地区又通过出口主导实现了迅速的经济恢复。从1999年到2000年,亚洲区域内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  相似文献   

19.
前言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冲击以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的压力加大。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之后,实施了结构改革、致力于改善财政及企业财务的亚洲经济受到源于欧美的金融危机余波的冲击,出口均趋于减少,景气不断衰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印度经济改革以来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认为印度经济改革以来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短期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持续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动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通货膨胀状况难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