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节过后,广州市的一间发廊把社会舆论搞得沸沸扬扬,这个“新闻眼”就是广州新大地宾馆私人承包的“名仕发廊”。烫一个发收763元,这是“名仕”出名的契机,尽管这个名出得并不光彩。小姐脚软“名仕发廊”的出名,是由上海雷允上国药公司剑蕾小姐的偶然光顾引起的。 1990年2月3日,她住进新大地宾馆,为了参加亲友约会,她在房间洗了头,下午4时到楼下的名仕发廊吹发。殷勤的发廊小姐用香波给她再洗一次头,热情的理发师先生边摆弄头发边说;“你的头发不好吹,  相似文献   

2.
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招牌上赫然写着,“标榜广州发廊”。奇怪!在我们南昌,这内陆城市怎么如雨后春笋地兴起了“广州发廊”?难道说这些发廊都是广州发型师开办的,或做出来的都是正宗的“广州发型”?这位店主大概深知其中奥妙,忍不住要“幽它一默”,于是就“生产”出这么个古怪的店名!  相似文献   

3.
时势造英雄!开放改革之初,一大批被称作“街边仔”的个体户在广州应运而生,他们在大街小巷卖粥粉、做烧腊、开发廊、补鞋补伞……作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有力补充,街边仔这一新生阶层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各种传播媒介于是争相报道其中  相似文献   

4.
广州是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十年开放改革,广州得风气之先,其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对内地人来说,由不理解变为称羡。劲歌金曲、音乐茶座、个体发廊、公共关系……这些正风靡于全国的“洋”时髦,均肇始于广州,且早在七八年前。异端变为新潮,标志着广州对全国的幅射聚合能力日益加大。正如当初对广州“异端”的讨伐那般无情一样,近几年来,舆论界对广州的颂扬文章多了起来,以致于造成一种假象:广州人赴内地,常常能  相似文献   

5.
当困扰了人们多年的“理发难”已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曾红极一时的个体发廊却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失去顾客的青睐。其中,尤令众人瞩目的,该当推昔日率先扯旗开办“广州第一家”个体经营的“嘉美”发廊了。话说当年那是1981年前的事了。广州市民抱怨“理发难”的声浪,就如同今天人们抱怨“乘车难”一样的不绝于耳。能怪理发行业自身不争气吗?一系列的数字显示:广州市人口约300万,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理发店统共不过248间,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平均每1000市民只有3名理发员。1000人,假设男性约占一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1986年6月29日上午,广州文化公园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争着抢着一张张表格,这不是今日广州随处可见的什么抽奖摸奖,而是“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活动民意测验问卷”。 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问卷,在当时,这不啻是一颗小小的卫星,在广州这个刚刚接受了“开放”“改革”新观念的地方,拓开了一方探寻民意的天空。 三个月后,十位“杰出公仆”经过“民提”“民评”“民选”应运而生。他们中,有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有企业家,有专栏作家,还有工会主席、民办福利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要想发,不离‘8’”长沙市现在有多少广州发廊?还没人统计,也难以作精确的统计。当记者在南门口采访刚刚结束的第二天,再路过那里时,只见一家名为“名士”的发廊,在一阵阵噼里叭啦的鞭炮声中又开业了。至此,这个长不过百米的大街两边,已经有“五羊”、“鸿利”、“小香港”、“大世界”等九家发廊了。其中的“大世界”与“118”就象一个窗户的两扇窗门一样紧紧并排在一起,更添了一种拥挤感。那一家家广州发廊大都装饰布置得小巧玲珑,门口没有传统理发店那种红、白、蓝三色条纹标志,  相似文献   

8.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马上就要迎接它的两周年纪念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杂志社收到了大量的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大部分朋友在关心广州的市政建设,也有许多朋友关心着开放改革中的许多新人新事。一九八七年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八七年第一封建议信,信上日期是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可能,这是八六年最后一个加入“假市长”行列中的人了吧。这位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的谢宝桂朋友提出:设立“广州市集资建天桥办公室”,统一领导、统筹安排集资建人行天桥的规划,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市民积极争当“假市长”,外地的同志也不甘落后,纷纷为广州提了许多建议,这之中,有辽宁的中学生,河南的乡干部,大西北的工人等等,我们向这些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一九八七年里,许多“假市长”正在思考着如何去继任,更多的读者朋友也在试探着迈进“假市长”  相似文献   

9.
大厦的舞蹈     
今年7月21日,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一位市长来到广州市,拜会了石安海副市长。他表示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广州的管道煤气建设工程,二是了解广州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放开经营的试点情况。当石市长把广州第一个“放开经营”的试点企业——南方大厦介绍给客人时,“金三角”的当家人笑着说:“凡放开者都是快高长大的。”他关切地问:“你们是怎么冲出去的?”“杯酒释兵权”? “放开经营”与“冲出去”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说来话长了。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经历过70年沧桑岁月的南方大厦,在开放改革的11年中迅猛崛起,以“着着领先”的气势闻名于全国。1979年,它是广州市第一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在“扩权”中实现了第一次飞跃;1987年,它成为实行总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先行点;1990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0.
本刊曾以《机遇敲打街边仔的门》、《街边仔变“资本家”?》等文追踪报道广州个体户的发展走势,今天——一份统计资料摆在我面前-一去年广州市歇业的个体户、私营企业达1351吕户。与1990年相比,歇业的个体户增加15.67环,私营企业增加84.2%。停业数字更惊人:仅荔湾、海珠两区,全年办理停业的个体户共达18032户次,平均  相似文献   

11.
“虎!虎!虎!”“老虎来了!”这不是牧羊孩子“狼来了”的随意喊叫,而是一份紧急情报向广州市公安机关发出的警告:“一批‘东北虎’正在南下,他们的口号是‘雪耻广州,逢抓必抢’他们的目标是广州各大宾馆、公共场所的外宾、港澳同胞及发了财的个体户!”,原来,他们过去曾有些家伙在广州被抓,这次是报复来了。此时,一年一度的春交会即将开幕,外宾、客商正云集广州,他们都成了来势汹汹的“东北虎”眼中的猎物……出笼何谓“东北虎”?今年以来,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沈阳一带的流窜犯罪分子陆续流入广州。由于他们在穗为非作歹、心狠手辣,因而有人将他们称为“东  相似文献   

12.
不论你承认与否,目前广州市人数在十万以上的个体户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做街边仔发财!”曾惹得多少人眼红心跳!于是乎出现了种种侵犯个体户合法权益的行径,电影《雅玛哈鱼档》里那个街道主任,可算是其中一个典型人物。然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街边仔”们之所以成为某些部门和个人侵犯的对象,却又确确实实是因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有油水可揩!此话从何说起?“无尾飞砣”话“走鬼”一斤梨子或苹果,在它们的原产地北方不过卖一二角钱;车轮滚滚大举南下,到了广州货运站出口时总得要七八角;古人苏东坡虽然早就声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这玩艺据说吃了“湿热”,而且高峰期转瞬即逝,于是乎雪梨苹果几乎成了当今岭南人一年四季的口福。又于是许多街边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守法     
三月初谷牧同志到广州检查工作,听完许士杰、叶选平、朱森林等同志汇报广州的情况之后高兴地说:“广州的工作做得不错,去年广州市各方面工作都有较大发展,在开放、改革中,思想比较解放,管理工作也抓得比较紧。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广州还没有什么倒卖汽车、电器、乘  相似文献   

14.
“时间就是金钱。”80年代广东开放改革试验区建设者的这一句口号,如今又有了最新诠释。广州,一些国有企业正不声不响地进行一场“工龄大收购”行动:通过金钱补偿的方式使一部分富余人员脱离企业、自谋出路,以此作为解决企业冗  相似文献   

15.
一次庞大的社会集资,一场轰动广州的“条子风波”,几百万被拖欠又拖欠的个体户钱款,康乐大厦,从它奠下基石的那一天,就成了广州市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6.
1993年3月,乍暖还寒的广州街头,一个话题,一个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话题,街谈巷议.热火朝天。从普通工人到专家学者,从家庭主妇到市委书记,几乎人人都卷进了这一场讨论。一个月后,在广州市副市长石安海的办公室里,他和我们谈起了“交通整治”这一话题。“我每天都在绕路走”记者:厂州前段时间突然爆发了一场“交通辩论大赛”,对此您怎么看。石安海;我认为是好事,一来反映了广州市民对广州市政建设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二来也反映了广州市政府的开明和民主。广州市历来有这个传统,还记得你  相似文献   

17.
1993年6月15日这天,对广州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历史性的。广州新光花园酒家状告广州市政府的行政诉讼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开庭……新光花园酒家怎么啦?广州第一例状告市政府的这宗行政诉讼案件,成了街谈巷议中的热门话题。猜测,疑惑,指责,不解……座落在流花湖公园湖心的新光花园酒家西湖分店(以下简称“新光”)从问世那天起,就是市民们议论纷纷的一个焦点了。那时候,“奔驰”、“宝马”、“凌志”、“皇冠”等豪华小汽车频频光顾“新光”停车场,一排排,一行行,光彩照人。“新光”的豪华厅房内,夜夜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荒淫无度的薛蟠纳香菱为妾,惹得夫人金桂大发雷霆,把个薛家吵得鸡犬不宁。薛姨妈一气之下,令下人“找个‘牙人,来,把香菱给卖了……”“牙人”?今之谓经纪人也。而七十二行中的“牙行”呢?熟知的人又有多少?谁又曾想到,这一行在历史的风风雨雨里颠簸了多年后,竟能再次生气勃勃地崛起于广州街头?旧事新办 1987年12月26日,广州市西堤工业品市场门口,一块崭新的招牌悄悄地挂上了:广州市交易服务公司经纪人服务所。至此,争议颇多的广州市第一家经纪人事务所终于正式亮相了。年轻人对“经纪”二字难免陌生,他们只是从电影、小说中领略过“经纪人”的尊容,那不过是一些刁钻油滑、口沫横飞、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缺德掮客。其实,这大  相似文献   

19.
卫士与桥梁     
7-7-5-8-9-1,7 7 5 8 9 1 !广州市较场东路五号三楼,电话铃响个不停——那是消费者委员会的电话。在广州市民的心目中,消费者委员会是他们的——卫士“哗,真好看!”小丽戴着一只新颖的玉色手镯回单位,立即成了姑娘们注目的焦点。“要十几块钱吧?”“才六块钱,挺便宜。”这是小丽昨晚在一间商场首饰柜购买的。这是一种标名“进口仿牙丝手镯”,由于时兴,又说是“舶来品”,颇受姑娘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1992年4月1日,广东省率先放开粮食价格,取消居民定量供应。一时,广州街头出现了一个个个体粮油店档。当了39年“皇帝女”的国营粮店被推上了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据报道,广州市荔湾区63间国营粮店1992年4月大米总销售量下降57%,顾客流失6成以上。而海珠区66间国营粮店中,自粮油价格放开后,有9成出现了营业额下滑的情况。然而,同是海珠区的西基东粮店,在4月份率先试行承包经营,而且当月营业额比以往增加4成,仍然是广州400多间国营粮店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单位之一。难道西基东粮店有什么“秘密武器”不成。于是我想起了这个粮店的女经理、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优秀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