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法制与社会》2012,(11):153+161
近几年以来,我们为了解决涉诉上访、涉诉进京上访问题,逐步建立了一套息诉息访的工作方法,即在没有信访的情况下做好未雨绸缪的两个办法、在接到信访的情况下采取的四个方法、在息访后的做好善后工作的两个办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诉非正常上访和越级上访人次居高不下、逐年增长,形成信访洪峰,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关注上访人员心理,有针对性地减少和化解矛盾,是人民法院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文中探讨了涉诉上访老户的几种心理现象,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上访人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访人的心理提出了做好矛盾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引导上访人走出上访误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柏峰 《法律适用》2011,(10):116-117
一、涉诉信访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涉诉信访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人民法院新的重大工作难题。表现为涉诉信访总量有增无减,工作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大量增多;重复信访占有较大比例,缠访和上访老户问题突出,时间跨越大,多是历史沉积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注意到一些上访人由于多年上访,家庭生活通常都比较困难,信访成本是上访人的一个主要经济负担,而如何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使上访人真正降低信访成本,减轻访累?是唐山市人民检察院一直在思索和寻求解决的难题.2008年初,唐山市政法委提出信访代理的构想后,唐山市人民检察院立即按照部署在全市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实施了涉检信访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钟胜平 《中国监察》2009,(18):51-51
近期,该县纪委、监察局实行查案与息访一体化责任制,要求案件调查组既负责调查案情,又负责息访工作。调查组调查完案情,必须将结果及时向上访人反馈;如不息访,必须重新调查,直至息访。如因工作不力造成上访人不息访或越级上访,纪委、监察局将对调查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6.
林诗禄 《特区法坛》2005,(6):40-40,54
海口琼山区法院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以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认真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树立“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心”的科学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近年来,由于坚持了院长亲自办信访的科学方法,解决了一批批上访老户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说服了一批批缠诉缠访人员,化解了一批批涉诉越级上访的难题,消除上访老户所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心理,使我院涉诉信访呈现“一无三降”良好态势,即无进京上访,涉诉信访数下降,越级上访数下降,上访老户数下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证。我们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田忠曼 《中国审判》2009,(10):57-59
涉诉上访是近年来人民法院较为棘手的一项工作,客观地讲,一些重点上访户反映的问题,经过多次申诉复查与再审程序审查,法律程序已经穷尽,难以再通过正常的诉讼手段解决,但是多数上访人,甚至包括一些上访老户,往往都具有可以理解的事由,都情有可原。作为长期在涉诉信访一线工作的普通法官,我的感受是,在处理涉诉信访案件过程中,必须带着司法为民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涉诉信访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缠访、群访、重复访、越级访、多头访等非正常信访现象日益增多,给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涉诉信访处理得好坏,也逐渐成为党委、人大以及社会公众评判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断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涉诉信访都将是各级人民法院不得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有强要对当前涉诉信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以尽快使人民法院处理涉诉信访工作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闹访、缠访、集体访等非正常访亦呈多发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众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法律的修订赋予检察机关更多职责任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不力等因素导致。应完善审查受理机制、案件办理机制和息诉化解机制,建立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同时还应强化源头治理,切实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法治快报     
《公民与法治》2014,(6):2-3
中办国办明确不受理越级上访和涉法涉诉信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和涉法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的主要特点(一)重复信访数量上升,"信访不信法"现象突出多头访、越级访、重复访在信访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以2009年-2012年恩施州两级法院为例,重复、多头交办占信访总量的50.3%。涉法涉诉信访的总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涉法涉诉案件大多经过了漫长的司法程序,有些信访人多年来四处上访,他们通常认为,关注领导的层次越高,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找的部门越多,问题就越有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2.
江苏 《法制与社会》2012,(32):157-158
目前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涉诉信访案件依然居高不下,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缠访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涉诉信访案件,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顺利健康发展,是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本文结合法院工作实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韩岫 《法制与社会》2015,(9):160-161
公安涉法涉诉积案具有产生成因复杂、信访人成分复杂、且与社会其他信访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发酵等特点,积案的产生既是因为上访人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也有信访部门自身的客观原因.处理公安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必须强化信访案件源头控制,坚决打击非访行为,各级政法机关需要协调配合,加强执法主体培训,形成基层大接访格局,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刘冰  纪文 《人民检察》2005,(16):53-55
2004年初,我院控申处对近两年来受理的涉法上访案件进行了排查分析,发现涉法上访案件中70%为刑事申诉案件,23%为控告案件,这说明群众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其中固然有上访人主观意愿不符合客观实际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上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上访人反映的问题具有合理因素,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导致上访。还有一些案件则是因为受理单位及工作人员对来访人反映的问题解释工作不到位,或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使来访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对抗情绪,导致多年上访。通过对涉法上访案件的梳理归类以及对上访群体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15.
涉诉(或涉法)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涉诉信访节节攀升,究其原因既可以从社会体制.也可以从司法机关、上访者自身找到原因。涉诉上访是民意上达以求解决矛盾的渠道之一,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能说其在今天一点存在价值也没有,但其制度缺陷及给中国法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完善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应分别从社会体制(如何规范信访的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如何畅通申诉渠道完善法院接访功能实现自我监督)及上访者本身(引导与规制涉诉信访行为)分别找出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涉法信访问题,破解涉法上访难题,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当前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了源头,也就抓住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根本。本文现结合商丘两级法院涉诉信访的情况,就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2009年年初开始,湖南怀化市公安局鹤城分局开展“十访”活动—— 带案访:对历年来162起未破重大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分解到各单位,并走访到位。  相似文献   

18.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群众路线在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具体到法院而言,处理好涉诉信访,则是贯彻、实践司法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近年来,该项制度日渐显现出一些与新形势、新制度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检、法三机关相比较,法院涉诉信访占绝对比重(约占三分之二),信访数量居高不下;群体访、重复访、多头访升幅大,成为影响所在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障碍因素;信访人主观诉求与现行司法的规律性要求不能契合,越级访、重“访”不重“法”现象普遍,处访难度越来越大。从一定程度言,涉诉信访问题已成为当前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日渐  相似文献   

19.
涉法涉诉上访乃社会普遍性问题,根治这一社会难题,必须 统一思想,严格法制,抓源头、抓细节、抓监督,有效消除滋生涉访问题的土壤和条件。在众多的监督主体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法定性。因此,化解涉法涉诉上访就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群众维权方式趋于多元化,涉诉信访问题备受关注并成为我国司法与行政的一大顽疾,信访机构设立繁杂、权责不明,行政机关越位严重影响司法独立,过激手段上访缠访,以及解决机制的非终局化,都说明了我国涉诉信访现状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涉诉信访法制化刻不容缓。涉诉信访法制化有赖于司法独立程度和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信访专门机关极其权责,深入司法诉讼审判制度改革,重视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在法律框架内建立合理畅通的信访渠道,倡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是促进纠纷解决社会和谐,树立司法权威,增加社会公平正义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