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党员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同农民群众接触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不仅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增强农民党员的党员意识,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始终保持先进性,是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小良同志所著《农村特色经济金观念》一书(2006年4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帮助农民致富的“金点子”书。这本书从实践出发,回答了什么是农村特色经济、为什么要搞农村特色经济,怎样搞农村特色经济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为挖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农副产品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富奔小康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作为一名记者,以慧眼独到的新闻视角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长期从事如何帮助农民致富的研究,终结丰硕之果。今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时候,认真读读这本书,一定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文化产品的选择也逐渐趋向多元。许多农家书屋以其藏书科普性和实用性强,“农味”独特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农家书屋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樊桂丽  王宏英 《党建》2009,(10):48-49
乌海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率先推行城乡一体化,取消了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农区居民。但农村城镇化绝不是农村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简单位移,而是农民从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乌海市从引导农民更新观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致富技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清徐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文化市场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形式偏少,等等。为此,清徐县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丰富农村文化市场;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充分发挥清徐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农民真实的思想意愿、情绪动态、利益诉求,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与党员干部示范相结合,与群众精神生活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树立身边的榜样相结合,让农民在潜移默化的自我实现中成为文明新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8.
党“十五大理论与实践”征文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当前在绝大多数农村,农民群众已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正向小康生活迈进。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贫困”,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理解,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认识不全面,看不到脱贫的希望;二是农民群众围于以单家独户为单位的小生产模式之中,科技素质低下,生产效率不高;三是贫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群众这种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相比之下,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分析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的现状及其特点,对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文化活动途径,打造独具瓮安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我县自去年以来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了"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艺下乡活动。目前,我县城乡文化活动形成"遍地开花、村村活跃"的景象。全县各乡镇、村积极参与了巡演活动。从参与的人群来看,既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在校学生;既有机关干部,又有边远村寨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拉动内需,政府把经济刺激的着眼点放在了农村。然而,农村长期以来支援城市发展的代价,使得农村缺乏消费和发展的能力。投资民生成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力举措。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素质;而且可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迫切。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活动半径延长了,生活视野拓宽了,文化水平提高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更加活跃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工作的干部自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依据变化了的新情况,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一、为群众讲话——积极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同志,他们虽然身处群众之中,与群众靠得很近,但是思想上却形成隔膜。他们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不会、不敢甚至不愿为群众说话,即便当群众的切身利益遭受侵害时,也不能…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10):7-7
树立新风尚,传播新技术,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摆上议事日程。要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直接参与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渴求知事、议事、决事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就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它不仅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解决农村诸多矛盾问题、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认清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山西农民生活消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稳步改善几个方面。但农民生活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减弱了农民的即期消费倾向,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空间,等。为此,必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十年,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同,多农民积极性最高的十年。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由于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忽视了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致使农村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部分农民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有些地方封建迷信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滋生蔓延,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适应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抓住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切入点,找到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这对于实现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