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青田海外新华商群体是其中的一支新军。青田海外移民源远流长,新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迅速。而其中日益成长的海外新华商群体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其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非洲温州移民是海外华商的典型代表,六位温商的创业案例揭示了海外华商自移民落地继而艰难起步发展的全过程。温州移民经历的多维度冲突包括三个阶段,即创业萌芽阶段遭遇安全和文化冲突,快速发展阶段陷入经济竞争,创业瓶颈阶段面临政治冲突。海外华商发生冲突的主因是群体过于专注解决创业中的经济冲突,却忽视了安全、文化和政治等维度冲突。非洲温商冲突历程的揭露可增加华商群体对海外创业冲突的思考与认知,进而推动海外华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既往的跨国移民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到"跨国"带给移民的困扰及问题。本文以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义乌及青田三地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之基础上,从生活"两重天"、家庭碎片化、隔洋难尽孝三方面尝试勾勒出因跨国而带给他们的无奈,以期为既有的跨国移民研究增添另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4.
一个半世纪前,为了逃避战乱和饥荒、幻想淘金致富的数万中国劳工并没有成为富翁,他们的掘金梦湮灭在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艰辛劳作之中,破碎在洋人的皮鞭下;如今新华商们正以才智和激情编织着老一代人的梦想,练就了把握商机的敏锐触觉和应变能力,不仅融入了当地的经济体系,而且顺应时代的脉动不懈创造,驰骋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链接东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术界对于海外华商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南亚华商,而较少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出国,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华商。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国的第一代新移民,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来源地较为广泛。他们因在跨国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他们既不乏实力雄厚的大批发商,也有很多从事零售生意。这些华商深深扎根于移居国及其他国家,但又维持着与中国的多重联系,持续的、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7.
近日,随着大量华商的撤离,曾有巴塞罗那“中国城”之称的Eixample区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冷清,同时也陷入了日渐凋敝的境地。华商在西班牙该地区的悲歌奏响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全球化时代,海外华商生存规则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作为17-18世纪越南海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外商群体,华商主导了越南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的贸易。参与其中的华商包括:清政府解除海禁前纵横于远东海域的郑氏武装海商集团;开禁之后赴越中国海商的主体——东南沿海民间散商;侨居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商。他们共同推动了越南融入远东海洋贸易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方芸 《中国发展》2011,(Z1):45-49
该文指出,历史上在云南与东南亚的经贸互动中,海外华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将云南省建设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中,海外华商将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网路平台等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盟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聚集人口最多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盟华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和载体,引起世人的关注。再次发挥东盟华商的优势,规避CAFTA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促进CAFTA的稳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文化在菲华社会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随着闽南人的迁移,闽南文化也被移殖到菲律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闽南文化在菲律宾的传播可划分为两个时期:1、西班牙统治期间的自然传播时期(1565—1898年)。闽南文化在菲律宾体现为一种无意识、无系统的传播,更多地体现为生产技能和生活知识的传播;2、美国统治期间的自主传播时期(1898—1945年)。闽南文化在菲律宾明显体现为一种有意识、有系统的传播。海外华侨的国民意识觉醒,开始自觉、系统地传承中华文化,传承的重点以非物质文化为主。由于强调保持华侨的“祖根”和“民族性”,文化的传承基本限于华社内部,与当地社会的交流较少,造成了闽南文化在菲华社会盛极一时的状况。菲华社会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但基本仍然上保持了“以传统价值观为核心、以地域特色为表征”的闽南文化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海外侨胞虽然远离故土,但我们的心与祖(籍)国一起跳动,海外华商受益于祖(籍)国,永远做祖(籍)国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参与者,为实现中国梦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而努力奋斗,共同反对民族分裂,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吴少康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3.
章文 《政协天地》2008,(9):24-25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楚,下续台湾、海外,鲜明地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闽南人亲情、乡情相连,是永远分不开的情谊;地缘、血缘相亲,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闽南文化,是"闽台一家"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4.
林少川 《政协天地》2011,(10):18-20,34
中国人移居海外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早期称华侨为“唐人”。宋代朱或所写的《萍州可谈》说:“汉威令行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往番;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往唐。”  相似文献   

15.
推广闽南戏曲 繁荣海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玲 《政协天地》2008,(10):34-34
根据《中国戏曲剧种手册》记载,福建有22个地方戏曲剧种,居全国的第二位,闽台地区是全国戏剧、民间音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民间曲艺、南音、歌仔戏、高甲戏等传统艺  相似文献   

16.
我们探讨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就在于寻找血缘之根和文化之根,返本开新,推动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其实,河洛文化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黄河与洛水流域的文化,二是指始于晋代以来,不断从以河南固始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传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特别是闽南区域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就是很相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长乐地处东南沿海闽江口南岸,航运事业发达,是我国新兴的侨乡,也是福建省重点侨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海外移民传统。改革开放后,大批长乐新移民更是以各种渠道涌人海外。据长乐市侨务办公室人口普查所得,约有20万长乐人在美国。每年通过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汇人的外币不少于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地下钱庄、黑市兑换或亲友回乡探亲等各种途径带回的汇款,据估计,其余途径带回长乐的汇款,应是正常汇款的数倍。  相似文献   

18.
在丰收在望、硕果飘香的美好金秋,在新中国60华诞在即、举国欢腾的喜庆时刻,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时候,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邕城,参加由中国侨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走进北部湾——2009年海外华商合作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型活动”。在此,我代表中国侨联,对此次活动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海内外华商、港澳同胞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增长各有特色。在现有研究中也存在着中国海外移民的作用被高估,而印度海外移民的贡献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此外,中国和印度的经验均表明,既不应该无视海外移民的贡献,也不应该过分夸大和倚重海外移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形象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他者主导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明交往空前深刻,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中国应该抓住机会为自己发声,通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将形象建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入手,协调表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平衡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兼顾中国立场与天下情怀,通过分析受众实现分层传播,在传统文化的内核里融入现代化的中国元素,将古老、现代和未来的中国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平等互鉴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国际期望和自身利益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