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國明清時期,人們用梅花製作盆景,置於窗前案上,既可賞心悅目,又可用作“座右銘”。關於梅花盆景,明代屠隆在《考槃餘事》中就有盆栽梅花的記載;現在北京故宮仍陳列有清乾隆年間用金玉寶石製作的梅樁五盆,包括宫粉、朱砂、綠萼等品種。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各園林部門及園林藝術愛好者,都大力發掘民族遺產,積極推陳出新,使梅花盆景製作進入了全盛時代。目前在四川成都,安徽歙縣、安慶,江蘇扬州、蘇州、泰州,浙江杭州、黃岩,以及上海、武漢都培育了很多梅樁,製作了不少梅花盆景。鐵骨錚錚的梅花,以它“數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的独特性格,綻開了艷麗的鮮花。  相似文献   

2.
年近七十的姜恩慈先生是位出手不凡的盆景藝術家。他製作的梅樁盆景,風格獨特,古樸自然?痪们霸诤贾輸H辦的第二屆梅花臘梅展覽中,他送展的數十件臘梅古樁盆景,令衆多的賞梅者留連讚嘆。結果,他有多件作品獲獎,其中“奔”獲銀獎,“龍潛”、“穩”獲銅獎;他本人也獲中國梅花臘梅協會所頒的“個人貢獻獎”。盆景藝術在中國歷史悠久。它以植物、山石、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加工,集中在盆內,達到“縮龍成寸”、“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素有“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的美譽。  相似文献   

3.
王丰 《台声》2005,(11):82-83
画家李英保擅长画梅,写意、抒情、出新、又别具心得。梅自古在中国诗画艺术中占有独特的一角,在文人雅士的心中,梅花是品格高洁的象征,是意志情操的表象,所以,借梅以言志,借梅以抒怀,或是梅花的精神寄托了文人的胸怀,或是文人的情怀借喻了梅花的风骨,表现得都是不俗。而李英保正是这样一个人,喜梅、爱梅、痴梅、画梅。李英保从小学艺,无师自通,在艺术成就上不拘一格。其画风雄浑奇峻,豪迈朴拙,色彩明快清新,艳而不俗;其笔法苍劲老辣,形神俱备。青年时,潜心于人物画像。1966年,23岁的李英保因其绘画方面的才能,被调到新疆石河子市歌舞团,专事…  相似文献   

4.
梅文化初探     
前言梅是我国的名花和佳果,蜡梅是中华特产香花。这一对姐妹花虽分属蔷薇科与蜡梅科,却均于冬春先叶而花,香又相近,故多将二者相提并论。中国育梅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人有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此种不畏寒威,独步早春的精神,历来被人们作为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的象征,从而出现了许多咏梅抒怀的佳作名句。梅诗、梅词、梅文、梅画、梅照、梅歌、梅曲、梅饰、梅食、梅药、梅饮、梅名、梅舂、盆梅、瓶梅等越来越发展。梅花精神深入人心,并已与国人的文化生活和习俗、风情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磨山之梅     
<正> 在磨山之麓,东湖之滨,有一处踏雪寻芳的好去处,这就是磨山梅园。在笔直挺拔的水杉环绕中的这一片海园,占地120亩,分成梅花园和梅花盆景园两个部分。当初春时节,秃被四野,惟有这片梅园,欣欣向荣,充满活力:梅园之中,万树竞相开放,盆景园中,株株争奇斗艳。在寒冷的风雪之中,我们更是折服于这种梅花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梅花是中国的特产名花,名列我国十大名花之首,系蔷薇科李亚属植物,由野梅演化而来。它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已有2000年以上。梅花神、韵、姿、香、色俱佳,开花独早,花期较长,类型与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易于栽培。一、花开百花之先梅花喜温暖而稍湿气候,又有一定的抗寒性、耐旱性和耐土壤瘠薄能力,适应性较强。它对温度很敏感,一般冬春时节旬平均气温达6~7℃时开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开花。在年平均温度16~23℃,年降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最适宜梅花生长。但杏梅系、樱李梅系品种可抗-20℃~-30℃的严寒。梅花…  相似文献   

7.
龚励 《今日浙江》2009,(5):58-58
浙江建德"梅城"的地名,外地人不明其源.顾名思义,许是梅城人的先祖酷爱梅花,或者此地梅花甚多,故而名之?  相似文献   

8.
正一方是"梅海",一方是"梅世界";一个在大陆湖州,一个在宝岛南投。2016年4月,湖州市安吉县杭垓镇组织梅花交流团赴台湾南投县信义乡爱国村考察交流。参访期间,杭垓镇桐杭村与信义乡爱国村开展联谊活动,以梅花为媒,结成了"姐妹村"。双方约定,在梅花盛开的季节,桐杭村与爱国村每年轮流举办"两岸梅花文化节",以3花4为媒进行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两地民众永续友情。  相似文献   

9.
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自然條件得天独厚,民間向有早春探梅的習俗。每當春寒料峭,百花園裹的梅花却“一樹独先天下春”。人們感到其最為可贵之處,在於“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一九八二年以來,先後有無錫、南京二市選梅花為“市花”。在文化古都南京,南北朝(四二○——五八九年)時就已栽種梅花,歷史上留下來不少賞梅勝境,如冶上道院(今朝天宮)、清凉山以北的陶谷、雨花台麓的梅崗、城南的花神庙、靈谷寺梅花塢、石頭城、玄武湖以及梅花山等地。如今,又在浦口珍珠泉一帶建“萬樹梅海”景區,佔地萬畝(十五畝為一公頃),為當今國內大型賞梅景區之最。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障世界》2006,(9):11-11
梅花糕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故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张荣仁  唐崧 《政协天地》2009,(10):60-61
诗意里的传说 “瑶池梅瓣落人烟,化作方圆铸大千。满地黄金何足道,田螺坑里住神仙。”这是一位诗人于金秋时节初见田螺坑方圆土楼和四周梯田上黄灿灿的稻浪时,有感而发的一首诗。诗中的“瑶池梅瓣”,相传是王母娘娘在天上瑶池畔种的神梅的花瓣。有一天,王母娘娘赏梅,不小心把一朵神梅花碰落。那神梅花飘降凡尘,化作田螺坑的梅花宝地,后人就在这方风水神奇的土地上建筑了一方四圆的梅花土楼。  相似文献   

12.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13.
触摸徽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入徽州,便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淡风远韵的气息。车窗外,山坡上,是梅,星星点点的野生徽梅。徽州多梅,徽梅与徽墨、歙砚齐名于世。每到梅花盛开时节,白瓣绿萼梅,玉蝶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似的朱红梅……漫山遍野,醉倒游人。  相似文献   

14.
凌寒溢梅香     
正我国是梅的故乡。自古以来,梅花就供人欣赏,特别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零,惟有梅花竞相开放。江南很多地方植梅,梅开时节,暗香浮动,香雪成海。梅花,情贞雅逸,幽峭超然,冰肌玉骨,气韵清香,高标独秀,寒而愈香,且花期最早,凛然开放于风雪之中,为百花之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人认为,梅花是一种品位高尚  相似文献   

15.
颖川 《福建乡土》2008,(6):10-11
大雪纷飞,寒凝大地,一树树的梅花竞相怒放了。梅花,树姿苍劲,花色清丽,冷艳芬芳,清雅高洁,素有花中魁首之称。百花之中,历代文人首推崇梅,唐宋以来,凡诗人词家几乎无一不写梅花。  相似文献   

16.
冰悦 《今日上海》2008,(4):54-55
不畏严寒迎春开放的悔花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她寓意着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梅花含苞欲放之时、花朵盛开之时各有韵味,从每年惊蛰前后开始,各赏梅胜地“暗香浮动”,游客开始增多。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探梅、赏梅,与梅花有关的活动也相应推出,其中不乏别有新意的活动。今年,在上海有·处以“梅”为路名,以“悔”为行道树,以“梅”为节的地方,那就是申城首条以梅花为行道观赏树的休闲街梅川路,这里在梅花开放的季节举办了以“高歌欢庆新春来”为主题的首届“梅花节”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17.
四月初,江南的梅花已經過了盛花期。一位耄耋老者却不顧年邁路遙,從台灣經香港趕到江蘇無錫的梅園探梅來了蒙盱痘\飄零的梅林中,老人彷彿又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年輕時代。這熟悉的山、熟悉的園、熟悉的梅花、熟悉的鄕音……不就是朝思暮想的故鄕嗎?不就是曾激勵自己孜孜以求六十餘年、奮筆揣摹作畫做人的故鄕之梅嗎?故園重遊,老人興奮得不能自己,他默默地唸叨着:“到家了,到家了。這香雪海畔  相似文献   

18.
王心竹 《小康》2008,(3):95-95
中国是梅树的原产地,据传已有4000年的栽培史,目前还有古老的晋梅、隋梅昂然屹立。中国人自古就喜爱梅花,随着时代变迁,寄托于梅花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9.
正李涵杖朝之年书画展日前在北京荣宝斋闭幕,展出的近160幅传统中国水墨书画作品,花鸟、动物、人物、山水无不涉及。既有磅礴大气《雄踞图》的苍鹰,也有婉约温情《梅妻鹤子图》的仙鹤梅花;既有大舞台戏剧冲突写意,也有小池塘明月清风书影。瓜果蔬虫作品均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0.
花卉的拟人化是中国花文化的鲜明特色。以花比人,借花言志,是文人墨客的习惯。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什么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为什么“坚贞不屈”?为什么“冰清玉洁”?这么多美好的词汇集于梅花一身,就是传达了一种“梅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