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贯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的发展。在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南方谈话,把握其理论创新的实质,对于指导我们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发展了生产力标准 ;二是解决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三是解决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生产力理论是其理论框架的核心。解放文化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终将是文化力的竞争,媒介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介生产力的解放,不仅仅关系到媒介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文化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七一"讲话,从总结过去、瞻望未来、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的高度,对"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给予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论述和科学回答,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继承运用与理论创新的结合.按照"讲话"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党的建设联系起来的精辟论述,认真清理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长达30年之久的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种种认识误区,更有助于深刻领会讲话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小平同志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说";创立了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动力论";丰富了生产力因素的内涵;明确了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新概念。小平同志小康社会的思想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传统的经济理论而言是批判性的继承,表现在一系列的和发展上。邓小平在经济理论方面的思维创新,即由革命性、阶级性、斗争性的思维定势向建设性、人民性、合作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产生一系列理论突破和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通过高度的辩证思维,进行了领导理论创新,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领导体制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法治思想、领导核心理论、领导人才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这些重要谈话.在经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当前.我们重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和理论精髓,以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理论创新无疑首先立足于中国国情。但从世界的角度看,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又是放眼世界的产物,是深刻洞察、敏锐把握世界历史发展、顺应世界潮流的产物。正是由于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因此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其影响也远远超越了中国的国界,而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飞燕 《理论月刊》2004,(11):27-29
邓小平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有:理论创新必须有两大目标,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共同富裕”;从而也必须符合两大标准,一是生产力标准,二是人民利益标准。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的支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理论创新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还要求有民主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主要体现在本质、科技和标准三个层面。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之中,深刻、完整地揭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合理性。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新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层面的论述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构成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品质,能够永葆强大生命力的奥妙所在。邓小平理论的创新是全局性阶段性的重大创新,有其纵向和横向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宪法原则的论述,归纳出邓小平关于宪法原则的主要思想,即:邓小平提出和论述了我国宪法必须坚持的四个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和监督原则。  相似文献   

14.
15.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邓小平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奠基性、长远性指导意义。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对改革开放条件下执政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探讨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以及形成过程,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内在逻辑,勾划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阐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国情的客观现实性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邓小平以利益的非均衡化为着力点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巨轮。这一选择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领导风格,也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制度框架,体现了邓小平战略思想与策略手段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制度文明建设理论的精华所在,谈话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谈到具体制度与规章制度,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基本途径谈到基本目标,从社会主义的先富后富制度谈到共同富裕制度,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统一谈到制度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特点谈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保证,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重在创新谈到得失成败的判断标准,这些思想对我国新世纪的制度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都会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通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灾难中引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通过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准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为基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当代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以苏为鉴,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苏联霸权主义做了坚决斗争,并且最终促成中苏关系正常化。邓小平退休以后,继续密切关注苏联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