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陕西省延川县的11名乡镇民政助理员,在常年的民政工作中感到有些难处要向上而反映.对于领导也有些期盼,归纳起来为“五难”。“三盼”。光说“五难”:一是工作难。民政工作有人说三大块、二十项.有人说五大块、二十八项。可以说包罗万象;管了穷的,还要关富的;管了话人,还要管死人每一项工作要搞好,都得磨破嘴,跑断腿.疲于应付,总有力不从心之感。除了民政业务外.还要完成乡上的中心工作,完不成任务不是挨批评,就是扣工资,外面受苦,家里受气,两头不落好。二是转干难_乡镇民政助理员大都是工人身份.在我们这区的乡…  相似文献   

3.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4.
南山 《今日海南》2008,(3):18-20
岁末年初,中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世纪雪灾”。 当“世纪雪灾”肆虐横行的时候,青翠欲滴的海南岛正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温馨:挺拔的椰子树在海风中轻快地摇曳.爱美的姑娘穿着五彩斑斓的裙子在大街小巷里穿梭.亚龙湾海域每天有人畅泳弄潮……故而有人说.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几乎淹了半个中国,海南毫发无损;2003年,暴发“非典”,  相似文献   

5.
自知之明     
清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竟然悬挂的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6.
吕元礼 《同舟共进》2013,(10):10-12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誉满天下,毁满天下”,“虽然杰出,毕竟独裁;虽然独裁,究竟杰出”——大约是世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李光耀如此矛盾,他一手打造的新加坡也难免让人费解:有人称赞它干净,也有人认为它无趣;有人说它是“优质民主”,更有人说它是“威权国家”。一方面,它有引以为傲的GDP增长和世界最富裕国家、最廉洁地区、最宜居城市、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等一系列名列前茅的世界排名;另一方面,它也有在东南亚国家中幸福指数最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问,今天汉语中哪个字眼最闪亮,那么人们十有八九会说“成功”两字。的确,“成功”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引入注目的话题了。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到书店里随便看看,就可以发现大堆的”成功学”著作。有本“决定成败”的书长期雄踞畅销书榜首,而类似的”克隆版”早已铺天盖地了。  相似文献   

8.
喜迎新世纪     
刘思 《中州统战》2001,(1):34-34
不管怎么说,新世纪到来了! 为什么要先来个“不管怎么说”呢?因为新世纪到来之前,曾有过太多的说法。先是“千禧”之辩:有人说 2000年是“千禧年”,有人就指出“千禧”是基督教用语,“我们”用不得也——其实“公元”也是从基督教来的呢,但“千禧”还是被避讳了;后又有 2000年是否新千年之争:有人说新千年自此年始,有人就指出公元无零年,应自元年始,争议遂息;最后,关于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哪里,国外有争的,国内也有争的,一时不可开交……总之,围绕新世纪,有不尽的话题。然而不管怎么说,新世纪——说跫然而来也好,…  相似文献   

9.
反思阅读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就坚定地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一百六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可以满怀敬意地说,别林斯基对书的认识是深刻而不配的.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知识时代.图文声像共同专送宇宙的各种信息.然而,作为思想产儿的书;依然是社会的灵魂、时代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现代的每一个有识公民,读什么书,就其建立知识结构、洞悉社会发展、对华精神境界.锻煤油思想深度来说就里得龙为重要了审视自已在读什么书.对于每个读书人都是一林觉悟,也是面对新世纪对读书生活的一次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10,(10):24-25,16
有人说她侠骨柔肠;有人说她大气如山。身为汉族的她,却被牧民亲切地称为“主心骨”、“贴心人”。她就是,带领牧民富起来的嘎查达(蒙古语,意为村官)——巴彦托海嘎查达乔玉芳。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上海》2012,(9):12-13
今年上海书展,美国儿童教育家理查德·洛依的畅销书《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备受家长追捧,书中提出的“儿童自然缺失”问题成为社会热议。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4):49-50
随着吕.苏.谢,游陆续完成“初选”登记.民进党的“总统”提名竞逐就位。然而一下子跑出4个人拼抢1个“总统”提名人选,没一个想让.也没一个认为自己会输。连日来.4人间攻防动作不断,相互间口水仗也越打越凶。先是有人暗放冷箭.跟着就有人对号入座;有人赶快澄清.  相似文献   

13.
彝族“拖小姑娘”的社会现象在彝族地区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引发村民械斗杀人、伤害等刑事犯罪。有人说是民族风俗,受法律保护;有人说是借民族风俗行“流氓”之实,应当予以打击。本文略作分析,供处理相关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宋建平所在企业的改制过程完全是按照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不但解决了原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而且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有了起死回生的转机,应该说是山西外贸国有企业改制成功的样本。 然而。作为民营企业经理的宋建平一审却被山西省太原中级人民法院判为无期徒刑,最大的“由头”就是其贪污了尚在账上的4亿元人民币,同时,也沾了改制前是国有企业身份的、“光”。 贪污4亿元,即使藏上“全国第一贪”的帽子也不为过。有人说,宋建平是外贸企业的能人;有人说,宋建平是企业改制的受害者;有人说,宋建平案在沿海省份根本不算事;有人说,宋建平果真获刑则是改革的退步。无论如何。案子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宇文正 《台声》2013,(2):45-46
脸书(Facebook)真是个超级八卦的玩意儿!过去如果有人批评我、赞美我,或者谈论某事时“扫到”我,除非他本人当面对我说,否则总得另有人在中间传话,我才能够得悉。而我的生活形态,孩子襁褓时,我在家一边带他,一边写小说,完全与世隔绝;孩子上幼儿园,我出来工作后,一下班便飞奔回家陪小孩,偶然社交也是频频看表。  相似文献   

16.
常玉珍,一个成功的女性,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坚韧的毅力,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人说她是强者.靠十斤大豆、两缸小麦起家,二十年艰苦创业,成为拥有3200万元资产的唐山市常记商场的总经理,唐山知名的女私营企业家;有人说她是慈善家,建功臣幸福院、孤儿村,悉心照料着19名为共和国流血负伤的孤老功臣和问名孤儿、弃婴;有人说她是爱的使者,把挚爱,播洒在驻军官兵和退伍军人的心田;有人说她是九十年代的女侠,扶危济困,仗义相助;也有人说她是傻子,把万贯家财用在了他人身l……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却笑着说:“其…  相似文献   

17.
《协商论坛》2011,(9):25-25
当前,儿童图书良莠不齐,一些畅销书内容粗俗,画面暴露,充斥着很多少儿不宜的场景;一些卡通类、科幻类书也多是“怪兽”、“斗士”等内容,几乎都是阴森、恐怖的打杀面,甚至还有不少宣扬神仙鬼怪的迷信书。那些真正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想像、启发智慧的好书却少之又少。而宣传英雄的正面教材又大都板着脸地说教,趣味性不强,引不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9.
一些望文生义的读书人.一看“子罕言利”(《论语·子罕》).就说孔子只讲仁义,不讲重利。一些狡猾的伪君子,则据此编造出“君于言义不言利”之类的高调,以掩盖其谋取不义之财的丑态;许多不作深究.且进取无“J的封建文人,往往也以“不言利”来自命清高;至今仍有人因此把“言义不了利”说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而加以讽刺和嘲笑。这些都错了。实际上,孔子是非常重利的。很能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左传入.就把“谋不失利,以卫社稷”(《左传》宣公十五年)作为贤君能臣的行为准则.把空谈仁义而不谋利的宋襄公视作“蠢猪”式的人…  相似文献   

20.
《淮海论坛》2010,(1):47-48
千余年来,五代的冯道一直受到訾议和诟骂。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王夫之说冯道“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胡三省说他:“位极人臣,国亡而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还许多人认为:冯道是历仕五朝的“失节”之人:是没有气节的软骨头;是朝秦暮楚的不倒翁.是“二三其德”的“巧宦”……这一类的论调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和主导地位。千余年来.虽然也有人说几句公道话,但是声音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