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指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从意识的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是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入脑是物质的,而且是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但不能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因为,人脑是有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没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但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6):46-48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属性,物质世界是永恒的运动,但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张娟 《求索》2011,(12):210-212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物质理性的特征。它包涵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至上,一是趋时求新。物质至上就是用物质的标准取代道德和情感的标准,导向实用主义;趋时求新表现在现代市民小说上就是从写作对象到叙事策略都不断求新求异,表现在文学生产过程上,就是商业化追求。物质理性价值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确认识物质理性价值观,有利于当下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哲学常识中的教学重;久,也是难支,它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掌握好这一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据自己教学体会,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须把握好以下“五性”1、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单地说,物质即客观实在。因此,客观实在作为对物质本质属性的概括,它必须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否则就会缩小物质概念的外延,物质概念就不可能囊括万事万物,也就不正确了。例如,若把有…  相似文献   

6.
物质与精神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生活:另一个方面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是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衣食住行等属于物质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物质创造能力;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属于精神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精神创造能力。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物质激励成本也水涨船高。然而现实表明,员工的凝聚力和劳动效率未必因此提高。“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非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特点。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有多种活法,有人追求物质,有人追求精神,有人说有了物质就可以追求精神,也有人说没有精神有了物质又如何,而我只是力所能及地帮扶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由此感受到善的博大,心的欢愉。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亦称社会生产力。如果说,一般生产力主要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并以物质生产力为主,那么,在现代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科学力,精神生产力则主要体现为文化力。科学力与文化力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两大主要构成,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张薇  崔燕 《中国减灾》2011,(12):48-49
什么是热红外遥感 所有物质,只要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热红外辐射。常温的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主要在大于3um的中远红外区,又称热辐射。热辐射不仅与物质的表面状态有关,而且是物质内部组成和温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既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三知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08,(16):61-61
人生在世,干头万绪,但说到底。无非工作生活两端,一切成就感、幸福感,抑或挫败感、失落感,皆由此生。生活当中,又无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端。一般说来,物质生活丰盈,精神生活大抵也充实。但这个道理却不是什么绝对真理,“仓廪实”可以“知荣辱”,”温饱”也可能“思淫欲”。有人物质生活丰富无比,但精神生活并未因此而充实;有人物质生活十分简朴,甚至显得有些寒酸,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神贵族:有人追求物质享受到了穷奢极欲的地步,到头来剩下的不过是大把的钞票;有人原本可以过上令人艳羡的物质生活,却不屑于将时间精力放在那里。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大》2008,(3):46-46
因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具有蛋白质特性的肽类物质,其中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这种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促进组织器官的脂肪增加,而脂肪的增加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覃正爱 《湖湘论坛》2001,14(3):20-22
一、“三个代表”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作出了新概括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我认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作出的新概括,因为“三个代表”思想中论述的生产力、文化、利益三个范畴,反映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内含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和发展的物质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动力。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陈德明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物质实力,以及运用物质实力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要素构成。构成综合国力的物质要素包括:一个国家拥有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7.
吴道南 《新东方》2000,(4):71-71
药理学家们经研究认为:在当今的减肥食品或药品当中所含的不管是合成的仿植物物质,还是离析自植物的活性物质。其性能与萃取自药草的完全复合物并不相等,人们开始意识到来自天然植物的植物性高效和物质其效果是一般物质所无法替代的。事实将证明:植物疗法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8.
张霖 《当代广西》2004,(15):41-41
需求支配动机.并影响人的行为。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领导者越来越多地把物质利益原则引入管理,重视部属各种显性的物质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支持。但是,物质需求并不是人的全部需求,在适当满足部属的物质需求之后,还需要重视他们对单位和领导者在信心、尊重、沟通上的非物质需求。以便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工作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单位和部门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光成 《岭南学刊》2009,(4):111-115
由于心(精神、意识)别于物的性质,虽然精神世界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但在反映过程中客观的物质世界则反映为一个主观的心世界。精神世界具有能够照临物质世界而又能够不拘泥于物质世界的反映性、灵动性和能动性,精神世界是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评价、意志、目的和理想为基本内容。这一精神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化,这一主观化使世界成为一个为我化的精神世界。如果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客观形态,那么,这一主观化的为我的精神世界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观形态。  相似文献   

20.
别时容易     
随着物质的繁盛多余,有时候不经意地舍弃一件东西之后才发现,原来物质的富裕已经变成了对物的薄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