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哈佛大学商学院领导学教授考特在《领导力的变革》一书中描述道:“文化不是一种轻易就能把握的东西,抓住它将它塞到一个新框架里不能奏效。因为文化是一种无法抓住的东西.只有成功地转变了人们的行为,并且新的行为在一个时期里产生了群体利益的时候.文化才能随之转变。”美军为了实现成功转型,积极推动创新型文化.强调提升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
田志 《时事报告》2003,(2):22-22,26-28
人们常常把加入世贸组织比做一把“双刃剑”,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入世问题上既面临着珍贵的发展机会,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比喻,形象地暗示着“执剑者”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不幸出现了问题,那么也属于“自伤”。因  相似文献   

3.
裴高才 《世纪行》2012,(9):44-48
8月15日,香港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后,“保钓运动”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闹话题。可是,时下人们叙介保钓历史,往往忽视了这一细节:最早吹响“保钓运动”号角的是著名爱国学者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在此,笔者仅就撰写《胡秋原全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前后.采访传主以及当年“保钓”当事人田长霖、刘源俊、王晓波诸君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作如下补正。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名词意味着举世瞩目的世博盛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举办,上海承办。当全世界用“无与伦比”来形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之后,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在上海翩然而至。  相似文献   

5.
农村干部身在基层,处在一线,穿梭于田间小道.出没于农民中间,不论是从县城下派的也好,或是就地“做官”的农家子弟也罢,都应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这就意味着农村干部注定要姓“农”。  相似文献   

6.
数字的迷信     
8和 13,这两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数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而变得异乎寻常了。据说 8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而 13则意味着不祥。   把 8视为吉祥,大概广东人是始作俑者。在广东话里, 8的读音接近于“发”,于是人们马上联想到“发财”、“发达”,而偏偏不去理会“发烧”、“发疯”,于是 8脱颖而出,一时受宠若惊,并随同大批俏销的广东货一路漫过长江,漫过黄河,以致在全国各地闪耀其迷人的风采。   如今, 18意味着“要发”, 218意味着“你要发”,若是 88888,那简直就是一路发下去而不可收。于是,凡是带有 8的号码都成了人们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7.
辛鸣 《半月谈》2004,(24):22-24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表明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从“积极”到“稳健”.这次政策转向意味着财政政策将从单纯注重经济指标转为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为其注入更多的人性关怀色彩。就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来说.这一转向并不意味着从“积极”转向“保守”,而是预示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举措的陆续登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健是更深层次的积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啤来,中国在物质领域获得了成功,但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最近,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6.1%的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道德精神建设的迫切性和严峻性。改革30年后,重塑道德精神,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什么”是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现代社会,大学与社会经济的合作不断深化,大学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然而,人们在肯定大学与社会经济联系加强的同时,也担心这可能导致弱化大学的文化功能。正是在此背景下,关于大学精神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讨论也就具有了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只是意味着更加重视学习.还是要有新的学习方式?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确定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之后,人们在思考的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或者说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应该怎样学习?不弄清楚这样的问题,我们这方面的创建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半月谈》2004,(5):26-27
改革意味着利益的调整。上世纪90年代,收人差距问题引起人们警醒。“万元户贫困户,十万元不算富,五十万刚起步,一百万元算大户”,这是曾流行于1993年的顺口溜。在一张张中国面孔在各色“富豪榜”上亮相的同时.收人差距拉大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神话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求成功、无法安静的时代。可是,当人们普遍地沉迷在“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美梦中时,当成功与否与拥有金钱的多少划上了等号时,我们说“成功”就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话题。广东某高校经济贸易系女孩谢风,虽然刚到21岁,可在生意场上却“轻车熟路”了4年。关于“物质时代”,女孩谢风有她自己的主张:“金钱决定一切,要成功当然就要追逐金钱,我们在这样的时代别无选择。”“这个时代最大的快乐就是财富———创造它运用它并享受它。”“财富的定义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两会”上,国有企业改革,一直牵动着大学的心。但现在社会上有些说法,比如,“国退民进”,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国企不要同外企民企争利”等,这此提法不准确,容易造成人们的混乱和疑惑。 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意味着不要国有经济、不再发展国  相似文献   

14.
桂杰 《民主与法制》2011,(24):33-3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一些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早在2006年,就有相关部门披露,国内竞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个城市总数的27%,这意味着每4个城市中就有一个把建设目标定为“国际化大都市”。这里边有人们熟悉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治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而“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的。它有以下几方面最基本的涵义。一、“法治”意味着秩序,俗称“法秩序”。“法治”意味着人的基本的权利和自由,诸如生命和财产等权利得到保障,不受非法的伤害、侵犯和破坏。而这种保障主要由负责执法的警察所提供。比如,一旦社会发生骚乱,“法秩序”必然要受到损害,这时如果警方能够成功地制止骚乱,“法秩序”就能够得以保存。二、“法治”意味着规则。意味着将整个社会的一切活动均置于一定的规则约束之下,凡事先…  相似文献   

16.
法是人们普遍需要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相应惩罚。正因如此,人们对法都有所敬畏.其实这是好事。荀子说“畏法而尊绳”,然后“国常不乱”。只有畏惧,寸会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若无所畏,就可能无所不为.甚至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17.
舒圣祥 《人民公安》2006,(15):14-14
中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湖州市计划招聘147名收费员.引来了1600多人报名,而大学毕业生就有700多名。工作人员介绍,如此火爆场面在该市招聘市场很少见到。人们惊呼:“一个收费员岗位竞引来近五名大学生竞争.报名热度快赶上了公务员报考。”(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8.
东亚是“非西方文化区”。在欧美,普遍认为工业化、现代化就必须是“西化”.因为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无缘。这次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重了西方的这一倾向.甚至置疑“东亚模式”能否成立,至少是这个模式已终结了。果真是如此吗?东亚半个世纪发展的事实说明:东亚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究其成功的因素,除了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学习西方之外,无可否认地表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东亚模式”同西欧模式具有不尽相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央视“蒙牛早餐奶挑战主持人”节目进入到十六选十环节的第七场比赛.有三位女孩子与一位男孩子参加。谁都知道进入十强.就意味着鲜花、掌声与财富,这是每个年轻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只有一人能够出线。  相似文献   

20.
甲:我有个朋友,听过你讲“成功之道”;她说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太难了。乙:一个人老了就往往不能准确估计主客观的情况。我已在好几个大学讲“成功之道”,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又很不了解听众心理的表现。你那个朋友的反应很典型。“成功之道”这个讲座听起来是有点意思,但要坚持实行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