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培 《传承》2008,(22):134-135
平等友好是上千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基调。建国后,新中国奉行睦邻外交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但由于冷战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曾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以经济合作为主线,加强政治互信,构建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与周边邻国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韩培 《传承》2008,(11)
平等友好是上千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基调.建国后,新中国奉行睦邻外交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但由于冷战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曾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以经济合作为主线,加强政治互信,构建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与周边邻国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伴随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团体组织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能在现代国家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东南亚,受各种外在压力与内在需要推动,华人素有团结自助的传统。大量的华人社团一直就是他们在东南亚调适与发展的重要媒介质。在当代东南亚各国民主化的推进中,华人社团在联系华社,参与社会公共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这为重新审视华人社团的功能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伊斯兰国宣传、招募、洗钱的重点对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都成为伊斯兰国渗透的对象,并有一定规模。与此同时,东南亚恐怖主义出现向我境内渗透及回流的现象,其对我境内的渗透回流和刺激影响不容忽视。如何有效防范应对,是当前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反恐怖斗争进程中面临的又一重要且紧迫的现实课题。针对此状况,我应坚持情报先行,从源头治理,严打三股势力外逃,并加强边境管控,进行国际警务合作,不断提升我打击防范恐怖主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类"的人,生存是基础与前提,基本形态是"共生"。共生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文明与文明共生共在的伦理旨向,体现着生的需要和人对自身存在意义及人类文明价值共享的追寻。从人存在的空间意义上讲,人们对共生的需要源于人的相互依存有社会性本质;从人的存在时间维度而言,共生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肇始于全球化浪潮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此次遭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之后,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族群主义和多元现代性会得到强化,因而有必要从生存意义上重新认识人类综合性危机的到来,并以共生伦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价值选择,并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选择在广西南宁举办,地点选对了。"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农立夫说,广西跟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距离很近,广西与东南亚民间外交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赔偿外交:二战后日本重返东南亚市场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康明  张勤 《思想战线》2001,27(1):126-130
经济外交在战后日本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起步点.日本以战后赔偿为敲门砖,敲开了东南亚广大市场的大门,开辟了对东南亚扩大出口之路,使日本资本得以大规模重返东南亚.  相似文献   

8.
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发展扩张、危机和进化五个阶段。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国家主权有不同的认识。东南亚国家处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转折时期。在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转折时期,民族国家行政权力日臻完备,中央政府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得到强化,但国家主权还面临着外部威胁和内部挑战。东南亚国家对内大力倡导“国族”意识,对外采取“不干预主权”原则,正是这一阶段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王仪 《长江论坛》2020,(1):12-17
青年马克思在批判地考察黑格尔式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当时市民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现代国家作为虚假共同体的本质,进而提出了一种以充分肯定人的本质力量为根本特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旨归的真正共同体观念。这一观念为我们今天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在国际社会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来源、价值依归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战前后,东南亚华侨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却招致英国、荷兰和法国殖民者先后出台对华教的政策压制。苛令的出台,反映了殖民者对华校和侨生数量激增态势的担忧,对东南亚华侨教育与中国本土的跨国互动增强的芥蒂,以及对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思想的恐惧。殖民当局对华侨教育的压制政策引发华侨的反抗,表现为抗议、交涉乃至于流血抗争,东南亚华侨教育终得以在艰难中存续。对压制政策的抗争是华侨捍卫教育权的一次成功尝试,华侨群体通过此次抗争进一步团结并加深对母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杨飞 《现代领导》2014,(3):44-44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汪精卫绝对是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只要一提起汪精卫,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汉奸”。其实,投敌之前的汪精卫绝非人们所想,非但不是汉奸,相反还算当了多年政坛上的“道德完人”,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不畏死.年纪轻资历老功绩高长得帅,全身上下都是光环。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竞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投敌”.令人叹息不已。  相似文献   

12.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之争,实质上却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之争、价值之争.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缺陷,显示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了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要通过融人国民教育、贯穿制度建设、深入日常生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自觉的存在之时,我们却是一下子面对着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被分离技术所操控,并开始日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现代世界不仅跟理性的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跟技术的生产以及对于生活世界的分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使得一种融通的共同性的生活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人被技术分离成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并借助虚拟的空间而得以实现,这些便是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观所面临的一个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5.
傅冠军 《人民论坛》2010,(8):188-189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表面化、浅薄化、低俗化等诸多价值偏移,冲破了原有的新闻理性。而电视公众新闻所倡导的大受众意识、未来意识、思想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及互动意识,将成为后民生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下的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成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活跃最快的地区.近年来,亚洲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整个世界1/3的份额,特别是亚洲新兴国家在21世纪正发挥着世界新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各自在世界的定位,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亚洲各国难得的机遇.在亚洲崛起的过程中,各经济体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必然带来国家间的矛盾,制约着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发展形态,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也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亚洲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影响的扩大,9·11后一度无暇顾及亚太的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加强战略部署,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这对保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倪世雄  李世默 《传承》2012,(3):54-55
不管是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还是基本制度文化的发展,或者是文化具体表现形态的存继,都离不开全球化创造的时代语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国家的国情等,使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居于一个独特位置。它在文化继承与革新、引进与改造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政治哲学家从卢梭到马克思都被卷入到自由及其实现这一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题之中。卢梭诉诸奠基于道德自由之上的道德共同体,黑格尔诉诸奠基于具体自由之上的现代国家,马克思诉诸奠基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之上的自由人联合体,在对这一主题分别做出不同的回答中不断地推进了这一主题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现代国家彼岸性和虚幻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卢梭关于道德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不同的是,马克思将自由人联合体置于"生产力总和的占有"的基础之上,使自由人联合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真正实现了普遍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金元浦 《传承》2012,(15):1-1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法国索邦大学发表《奥林匹克宣言》,在人类现代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计划。这是现代奥林匹克史上的一个伟大开端,具有永久的社会价值,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明遗产。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关乎人自身的积极快乐的生活哲学、生命哲学,它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积极追求。所以,奥运关注人,热爱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和健全人格的完善培养,唤起人对自身健康基础上的精神境界的不断追求、无限珍视,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王星  秦娟 《传承》2022,(4):81-89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发展中所要解决的“人心”和“力量”问题,正是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政治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战线的关联问题,需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就理论维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战线不仅在内涵层面交融交叠,也在要素层面存在共通,存在以共同利益为内核的理论嵌合基础,以团结联合为主题的理论嵌合形式,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理论嵌合根本。就历史维度而言,统一战线发挥自身职能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过程。就现实维度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重要使命。统一战线的广泛运用,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更加牢固、内涵属性更加明晰、号召力更加强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