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方面是否发布过《东征宣言》?这是一个需要探讨与商榷的问题。有当事人在其回忆录中声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了‘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同志任总指挥,毛泽东同志任政委。并发布了《东征宣言》。1936年2月红军东征开始。"还有当事人在回忆录中写道:"瓦窑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拟定了东征抗日计划,决定用40天时间进行有关准备工  相似文献   

2.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3.
正交口县红军东征革命遗址——大麦郊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大麦郊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2),当地人称"城门里"。1936年3月7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指挥部机关,从交口县水头镇出发,来到隰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今属交口县)。  相似文献   

4.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5.
据现今权威史著记载,1936年3月12日东征红军总部在大麦郊召开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东征红军兵分三路活动,一支南下,一支北上,一支留晋西牵制敌人。证之以国共双方留存下来的有关红军东征的一手史料及参加过东征的周士第、萧向荣、童小鹏日记可知,这一说法舛误之处甚多。红军东征分兵会议应是召开于1936年3月13日,会议地点应为山西省隰县(今属交口县)宋家庄,会议决定派一支红军沿同蒲路南下打出外线。东征红军兵分三路活动的局面是此次会后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红军东征耿仲琳田逢禄唐群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毛泽东作出了红一方面军东征的战略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红军进行的东征战役,表明我党我军决心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1936年的红军作战新计划,核心是第二次东征山西,主要目的是以战求和,既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又促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联合红军抗日,最后实现"逼蒋抗日"。作战新计划先后两次即将启动,但因山城堡战役胜利和西安事变爆发暂停,最后放弃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阶段。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尚在起步,红军东征抗战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作战新计划影响主要体现在:帮助中共和红军摆脱生死困境,推动西安事变爆发,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局面;最终明确中共和红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向;增强中共和红军独立自主意识和力量。它虽然军事上没有多少进展,但在政治上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段炼 《党的文献》2015,(4):74-81
1936年的红军作战新计划,核心是第二次东征山西,主要目的是以战求和,既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又促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联合红军抗日,最后实现"逼蒋抗日"。作战新计划先后两次即将启动,但因山城堡战役胜利和西安事变爆发暂停,最后放弃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阶段。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尚在起步,红军东征抗战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作战新计划影响主要体现在:帮助中共和红军摆脱生死困境,推动西安事变爆发,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局面;最终明确中共和红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向;增强中共和红军独立自主意识和力量。它虽然军事上没有多少进展,但在政治上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文汇》2023,(10):18-26
<正>永和县位于吕梁山南麓、黄河中游东岸,与延安隔黄河相望,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之一。该县东征村是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等组织东征红军返回陕西时在山西的最后一站。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期间,两次进驻永和县,路经40多个村庄,行程200余华里,在永和境内战斗生活了15天,穆家坡、赵家沟、桑壁、前龙石腰村、上退干村(今东征村)等村庄,都是他东征期间在永和县的主要路居地,见证了他运筹帷幄那一段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我们追寻毛泽东在永和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红军东征60周年。红军东征在我党我军和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篇章。红军东征在山西,曾对山西革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深远的影响。山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红军东征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在纪念红军东征60周年的日子里,我省将举办两项重大活动:一是省委、省政府在石楼县隆重举行红军东征纪念馆开馆典礼;二是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山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吕梁地委、中共临汾地委在离石联合召开红军东征60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来参加这次研讨会,一是作为省党史学会顾问,二是我曾在吕梁工…  相似文献   

11.
<正>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从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东征红军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其间,毛泽东两次进驻永和县,成为永和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两次来到永和与第一次离开永和的时间基本清楚,但是他回师西渡的时间却有不同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毛泽东在东征红军渡河之前先行过河到达延川县(即5月2日离开永和),二是毛泽东在河东指挥,  相似文献   

12.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于晋芳 《先锋队》2013,(12):48-50
吕梁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块革命的热土上,遍布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洒下了无数革命英烈的鲜血。吕梁山也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红军东征的足迹遍及吕梁13个县市,东征期间的许多重大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战役都与这块热土息息相关。也正是在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写下了那首气势磅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沁园春·雪》。柳亚子曾誉之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相似文献   

14.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出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以"打通苏联"、"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进而进军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红军出师山西后,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阻拦和破坏,未能实现对日寇直接作战。但是,红军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物资,以实际行动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红军结束东征回师陕北后,为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为着一切抗日力量有核心的团聚",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率领,到陕甘宁广大区域西征作战。西征战役从1936年5月开始到7月结束,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区,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条件。先后担任红军东征和西征主力部队之一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的萧向荣,在战斗间隙,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红一军团东征和西征的过程,内容以行军、作战、敌我态势、战果统计等为主,还有他从红军政治工作者角度对一些重要战斗的分析与评价。日记还记录了西征战役结束后,红一军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及关于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萧向荣的这部日记,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孟兰英 《党课》2013,(23):120-121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部队挺进至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16.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东征琐记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出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以"打通苏联"、"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进而进军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红军出师山西后,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阻拦和破坏,未能实现对日寇直接作战。但是,红军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物资,以实际行动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红军结束东征回师陕北后,为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为着一切抗日力量有核心的团聚",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率领,到陕甘宁广大区域西征作战。西征战役从1936年5月开始到7月结束,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区,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条件。先后担任红军东征和西征主力部队之一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的萧向荣,在战斗间隙,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红一军团东征和西征的过程,内容以行军、作战、敌我态势、战果统计等为主,还有他从红军政治工作者角度对一些重要战斗的分析与评价。日记还记录了西征战役结束后,红一军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及关于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萧向荣的这部日记,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革命传统——纪念红军长征暨红军东征胜利60周年□省委宣传部部长侯伍杰今年是伟大的红军长征暨东征胜利60周年。60年后的今天,回顾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扬我党我军的革命光荣传统,激发...  相似文献   

19.
红军东征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首次为在山西建立对日直接作战的战略支点作出的关系全党、全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渡河东征进入山西。  相似文献   

20.
<正>1936年2月至5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高举抗日大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展开东征。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渡河东征中,红军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集了财物,扩大了自身力量。红军东征作为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奏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为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把山西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