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英琐记     
旅英琐记吴金芬利物浦印象1993年10月,我有机会去英国探望在那里读博士后的女)b和女婿,到了英国西北部的利物浦城。它是一个港口,过去曾是非常繁华的城市,现在因港口改道,逐渐萧条。进入市区,那古老的建筑物即映入眼底。有的在地基上标有1840年的字样,...  相似文献   

2.
周凯 《今日广西》2008,(7):78-79
“他去实验室了,你11时再打过来吧。”电话的那一头.陈维的室友告诉记者。 陈维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2004年.他从北方一所大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  相似文献   

3.
李奇 《两岸关系》2010,(3):28-29
胡志强,1948年5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吉林省永吉县。1970年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78年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硕士,1984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作为国民党籍的现任市长,由于政绩突出,人气旺盛,胡志强成为今年最有希望获得国民党提名的台中市长参选人.  相似文献   

4.
佐人 《现代领导》2009,(6):35-35
“学必得之” 《三国志·吕蒙传》引《江表传》记叙了东吴孙权劝吕蒙读书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吕蒙认为自己是个武将。又不去专搞什么经学去作博士.便推说:“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接着孙权便举自己、汉光武帝、曹孟德读书的事例劝导吕蒙.中间还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学必得之”。意思说:只要肯学.就会有收获,就会见效。从此,“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相似文献   

5.
周洁 《人民公安》2013,(2):56-57
每一部007电影都给我们带来了惊心动魄、火爆炫目的战斗场面。尤其是英国模范特工詹姆斯·邦德.在武器专家Q博士为其精心打造的古灵精怪的“护身宝物”的支持下。总能在九死一生中转危为安。因为他的车是超级的车。枪是超级的枪,眼镜也是超级的眼镜……  相似文献   

6.
马瑞映博士的专著<疏离与合作--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在英欧关系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为我们展现了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从疏离到合作.有助于推进我国学术界对现代英国外交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博士在“2004中国IT两会”演讲时说:“中国目前是世界第6大经济体,今年或者明年应该可以跃升至第5位.超过英国。至于超过美国,一个乐观的预测是2030年,这个预测出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  相似文献   

8.
1.看恐怖片。 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相似文献   

9.
110年前,英国小说家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莫罗博士岛》有这样的情节:莫罗博士用手术将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嫁接",制造出了会说人话、半人半兽、由不同动物合成的怪物。最终,这些合成动物的兽性复苏了,杀死了包括莫罗博士在内的人类。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思想工作》2006,(9):42-42
英国人是富还是穷? 英国满大街看上去似乎遍地都是穷人——他们表着简朴,不少人的表着到了寒酸的地步,让我们开始富起来的中国人看不下眼去。满校园看上去都是穷学生.根本看不到中国校园里那些衣着华贵的阔少爷阔小姐。他们的靴子裤子外套全旧得一塌糊涂,估计中国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们都不会那样打扮.  相似文献   

11.
张媛 《前沿》2013,(12):141-142
喝啤酒是英国人的传统习惯之一,而酒吧几乎是每个英国人必去的地方.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如果你没去英国的酒吧转一转,就不能说自己真正地去过英国.因为酒吧在英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酒吧文化是英伦文化的一大特色,承载着英国人骨子里的一些特质.本文对英国酒吧的发展史,英国人对酒吧情有独钟的原因,酒吧提供的酒的种类,异国人去酒吧应该遵循的一些礼节和规则做了详细的介绍.对这些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英国文化,更好的融入英国.  相似文献   

12.
徐艳  黄智敏 《政协天地》2011,(11):20-22
人物名片曾琦,1944年3月出生于厦门,英国华威大学工程博士。福建省、厦门市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厦门市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13.
剑桥大学.世界十大学府之一.英国最耀眼的一张名片:培养了牛顿、达尔文、罗素、培根、李约瑟、霍金等科学巨匠以及哈佛大学创始人哈佛,是8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母校,还是英国名校联盟“罗素集团”和欧洲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的铁杆成员。这所闻名全球的公办大学,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自由弥漫的学术空气、民主开放的管理体制.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考察剑桥大学的“去行政化”,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读完旅美华人汤晏博士著的传记《一代才子钱钟书》.萌发了一个念头:什么时候去无锡钱钟书老家看一看。一个阴寒的冬日,我专程来到无锡,参观了钱先生的故居,实地感受了钱家敦厚质朴、励志奋进的家风和先生童年、少年所受良好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岁那年,为了躲避和一名从未谋面男子的包办婚姻,印度裔英国少女贾斯温德·桑赫拉不得不逃离家庭。 如今41岁的她居住在英国诺丁汉以西约30公里的小镇德比,终于鼓足勇气讲述自己逃婚的历史。讲述家人如何和自己断绝关系的经历。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英国迄今还没有制止包办婚姻的专门法律。这也是如今为什么贾斯温德和其他一些包办婚姻的受害者联袂前往英国参议院去支持上议员.御用大律师莱斯特爵士所提出的“禁止包办婚姻法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徐敏 《就业与保障》2009,(10):54-54
背痛。由于月经、怀孕等原因,女性更容易背痛。英国家庭医生协会副主席克莱尔·拉什顿博士建议,可每天早晚简单锻炼腹部肌肉10次,比如趴在床上或地板上,后背保持笔直,然后腹部尽量收缩,从1数到10。拉什顿博士还建议,做弯腰捡东西动作时,有意收腹,有助于防治背痛。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技史专家,1995年3月24日在剑桥大学溘然逝世,享年95岁。鲁桂珍博士是李约瑟年近九旬时与之缔结连理的妻子、华裔科学家,1991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终年88岁。自1937年起,鲁桂珍就追随李约瑟,长达...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100周年诞辰前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瑟文献中心联合主办的《李约瑟研究著译书系》出版座谈会于2月25  相似文献   

19.
当广州英国领事馆签证官问我要去英国干什么时,我摊开一张密密麻麻做好标记的英国地图,告诉他:"我要去旅行。"  相似文献   

20.
唐学鹏 《现代领导》2007,(11):14-14
英国房价的突然性逆转标志着西方:世界最坚挺的房地产交易区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也是英国房价首次出现真正的下挫。根据皇家特许测量员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9月份房价以两年来的最快速度下滑.9月的房价指数为一14.6.达2年来最低点。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情况报告》中警告英国住房市场面临“暴跌”的可能.在过去10年间.英国房价上涨了两倍.高估的幅度大约为50%.远高于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