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源潮 《群众》2006,(3):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和新的中央1号文件,集中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新的形势判断、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新阶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办法。把握新阶段,就是要充分认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利用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基础,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回报农民,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明确新思路,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发展的思路,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新办法,就是要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以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以城市化来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来提升农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共河南省濮阳市委组织部立足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李连成,建设新农村”活动为载体,构建“新农村——新党建”格局,走出了一条通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特色路子。  相似文献   

3.
《群众》2008,(6):F0004-F0004
自2005年起,海门市率先开展了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年来,该市积极实施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三化”战略,集中力量推进富民强村、社会事业、路网通达、环境整治、新村新居、扶贫帮困等六大事实工程,深 入开展“百、千、万”结对共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富有海门特色的新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近年来,兖州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和谐、创建“三大工程”为抓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9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突出抓好“建、管、用”三环节,在全市农村大力实施以“一条文明示范街、一块宣传栏、一支文艺宣传队、一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了“夯实阵地、文明育人”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意见》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扎实贯彻《意见》,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0,(9):49-50
近年以来,山东省胶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五化”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以“洁净之风、德孝之风、互助之风、学习之风、和美之风”为主要内容的“五种新风”推树活动,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化与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了我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并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保护好农村每一寸珍贵的土地,不仅事关“三农”工作大局,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此为契机,创造性地开展了“环保攻坚惠民”实践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坚持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6,(6):25-29
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40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沽、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杨春燕 《现代领导》2011,(10):10-11
他们.曾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如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他们,身处农村基层第一线.成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二一他们,就是奋战在基层的村党组织书记。  相似文献   

12.
双流既是一个经济强县,也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较为突出。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2005年以来,双流县委实施了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提出了规划建设“三走廊”的构想,并以“三走廊”为纽带,通过科学规划,夯实基础、提高走廊承载力,精心包装引进项目、打造特色节会品牌、持续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因地制宜狠抓新农村建设等有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激发了“三走廊”沿线广大农村的经济活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探索出了一条大都市近郊县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在武鸣县各村屯的新农村建设点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带着政策入户宣传,带着“点子”进村工作,带着技术实地指导,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支队伍的队员们家乡都在农村,他们都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以浓浓的乡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安然  宛松 《半月谈》2003,(19):55-57
云南省的北大门——水富县,1981年立县,有人口9.45万人,位于长江、金沙江、横江交汇地带,地扼滇川往来之要冲,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着力在创新上下功夫,认真践行执政为民的要求。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农村千名党员科技致富工程、致富文明村示范工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程,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吴弋  晓将 《今日浙江》2006,(1):21-22
2006年1月8日至9日举行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全面筹划“十一五”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具体部署了新一年我省的“三农”工作,体现了中央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农民的强烈意愿,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浙江新农村远景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  相似文献   

16.
陈虹 《今日广西》2008,(14):17-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来宾市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村建设人才,解决建设新农村一个重大瓶颈问题,扎实推进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1月以来,来宾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工程”。该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新农村建设人才对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来宾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黄恩瑞 《当代广西》2006,(10):38-39
“党的领导好上好‘,三农’政策宝中宝;要想家家住得好,科技兴农要尽早”;“要想家家富得快,烤烟还要加油菜,要想家家奔小康,科学种地要有方”……这是笔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农村采访时,听到的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山歌。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这里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农民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一条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路子,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壮乡里的漂亮新村“出门上…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的首要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家在新农村建设的蓝图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企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形式,那么动员和引导千万个企业家的有效参与,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刊特选登一组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陈锡文 《思想工作》2006,(10):I0002-I00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的论述。根据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200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研究了继续加强“三农”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的问题。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部署。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08,(8):7-10
序 20世纪80年代.苏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从自己的区位特点出发,创新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苏南模式”;新世纪以来,江苏各地全面统筹城乡发展,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江苏之路,成绩卓著。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紧随时代发展的脉络,从2005年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