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曾经作过一个比喻,说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循环经济的要义在于反复循环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尽可能地缓解地球资源和人类发展的矛盾。如将废纸生成再生纸,废玻璃生成新玻璃,废钢铁生成再生钢……这种方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近代的工业化文明正在与自然背“道"而驰,传统的经济模式犹如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地球就像是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的有限资源生存,按这种经济模式发展下去,这艘飞船只有死路一条。因此,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近代的工业化文明正在与自然背“道”而驰。传统的经济模式犹如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地球就像是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的有限资源生存,按这种经济模式发展下去,这艘飞船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寻求一种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概念时谈到的。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 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同理,地球经济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交流》2004,(6):37-37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当时正在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像过去那样不合理的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6.
王东 《北京观察》2007,(10):12-12
北京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城市,而环境容量受到的压力却在不断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因此,北京只能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对历史遗留问题,需研究新对策,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侦查效益的提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侦查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侦查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侦查资源有限、刑事违法犯罪态势日益严重的今天,要求侦查部门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侦查资源.不断强化刑债基础工作,以解决在侦查理论和实践中所面对的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邹红 《群众》2010,(4):39-40
<正>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但是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压力大。随着不断增大的经济总量,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越来越感觉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李军 《群众》2012,(3):30-31
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保障。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农业在三产的比例逐步降低,但农业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循环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0.
地方竞争演变及当前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地区资源用得多,另一个地区就可能会用得少。于是地方为了本地利益,必须展开资源争夺,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王文龙 《长江论坛》2007,(4):38-41,45
静态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分歧的焦点是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条件又直接决定于一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虽然,较低技术水平的商品客观存在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一国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优化自己的贸易条件。随着技术链的拉长,传统的重商主义或进口替代加自由贸易两阶段技术赶超模式已过时,新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根据一国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分为为自由贸易,有限产业政策,有限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阶段,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要求采取第二阶段战略,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林静国 《政策瞭望》2007,(11):31-32
在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激活各种生产要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各级领导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华夏儿女骄傲而难忘的日子,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一个中国人乘坐“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在广袤的太空中,亿万中国人见证了这永垂史册的历史时刻。10月16日6时23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环绕  相似文献   

14.
杨立华 《创造》2004,(11):22-23
太平乡地处昭通市昭阳区的城郊结合部,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昭通主城建设的不断扩展,耕地呈递减趋势.发展设施农业,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高价位、反季节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太平乡已建成投入使用的50亩连片103个大棚蔬菜基地,是目前昭通市设施农业中规模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5.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自从“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就把中国列为太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13,(12):61-62
区域发展不仅是一个高级要素不断集聚、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产力不断升级的过程.更是一个落后要素不断淘汰和落后生产方式不断退出的过程(即我们常说的“减法”)。做好“减法”,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般而言,任何企业都拥有三种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都是企业的有形资源,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尺度,但它们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人力资源则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使其增值的增量资源。它作为被企业雇佣的各类人员的集合,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人才总和,更是质量意义上的人才总和。在当今产业结构与功能急剧变化、技术与工艺日新月异的经济领域中,人力资源正逐渐成为企业最宝贵的一项资源。经过开发的、拥有高新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力量可以不断创造企业奇迹,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一 新选择理论的关键在于加进了时间因素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 ,经济学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有着密切关系 ,资源的稀缺性永远构成对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缺少达到不同目的的手段 ,几乎是制约人类行为的一个普遍条件”。时间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 ,人们可以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天只有 2 4小时 ,必须就如何使用时间做出选择 ,因此 ,“时间和达到目的的手段有限并能选择使用 ,而且目的能按重要程度加以区别时 ,行为就必然为选择的形式” ,“运用时间稀缺手段来达到一种目的 ,便意味着…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场进入发射准备阶段的“神舟”三号飞船,突然出现了传输飞船关键指令的接插件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对此,部分专家认为,虽然只是一个点不导通,但飞船上的插头可能存在批次性问题,为保险起见,所有插头都应当更换。但也有的认为,接插件77个插头、1500个插针和插孔,只有一个点不通,并且这个点是冗余点,有备份,并不影响发射,再说“神舟”三号上没有真人,只有一个实验用的“模拟人”.没必要“大动干戈”.为一个点耽误一艘船。(资料来源:《国家功勋一聚焦中国航天英雄》,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