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群体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载着更多的身心压力,家庭与社会角色的冲突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借助文化堕距这一视角,着力剖析制度话语对青年职业女性的角色定位、日常话语对青年职业女性的角色期待以及二者之间在不同时期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当下青年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职业女性与社会支持--护士群体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聂春雷  童星 《思想战线》2005,31(2):13-18
研究护士群体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通过护士群体的调研来发现转型期中国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有何独特的内生逻辑?在该逻辑特征下,职业女性为了获取所需的社会支持采取了哪些运作策略和路径选择?其演化前景如何?解决职业女性支持的问题方法多样,但最佳方案是建立一个以社区为载体的多元整合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内部不断调整、分化,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中相互流动.本文从理论到实际,以动态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快速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原因及趋势,指出了由于社会阶层分化而引发的众多社会问题,对于预警公共安全、积极处理转型期阶层矛盾与群体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对上海46名私营企业主关于社会利益分化问题认识的调查可以看到,当前私营企业主阶层对社会利益分化现象普遍关注,对有人刻意划分社会"强势群体"、"弱势群体"的作法十分反感,对党和国家整合社会利益持赞同态度.在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思考了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利益过度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女性职业地位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坚 《青年探索》2003,65(3):38-40
在中国近二十多年的社会巨变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对个人的职业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个人的职业获得与流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流动空间的加大,并未给女性带来与男性同等程度的职业流动机会,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职业流动面临更大的压力和障碍,因此女性的职业地位变迁更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在此,女性的职业地位是指不同群体女性在就业过程中与男性相比较的权利、资源、责任和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女性职业地位的发展变化,既反映了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劲松 《新东方》2002,(4):9-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阶级阶层的内部分化、一些利益群体被重新激活、新的利益群体萌生、利益主体交叉流动现象增多,并呈现出低度社会分化将向高度转变、贫富差距拉大趋势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畸形分化将走向规范、社会心理趋于稳定、群体意识增强的趋势。变化的原因包括宏观政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因素。对于这种变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应该以全面的科学的态度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为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孟祥远  吴炜 《前沿》2012,(22):110-111
本文通过对南京两个垃圾场拾荒者的实地研究,分析了拾荒者群体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情况.而作为社会底层的他们的生存抗争有多个面向,表现在外地拾荒者与本地村民之间、拾荒者内部、拾荒者和管理机构之间.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妇女群体的分化与分层也日益明显,但无论是以往的妇女研究还是社会分层研究都对此领域有所忽视。本文以阶层视角重新审视女性,将中国的妇女划分为五个层次,对其各自的组成群体、社会地位、生存困境以及发展需求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女性群体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除了原有的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之外,在社会分化流动中还出现一些新兴女性群体。这一现象已经并将继续对妇女工作产生影响。 一、新出现的女性群体 l、“青年白领” 这里主要是指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外资、合资企业或影视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有着优厚收入的年轻女性。这一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很大可容性。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自然是“青年白领”主体,也包括部分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在业余时间充电的年轻女性。从对500名妇女的问…  相似文献   

10.
都市职业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分析——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以现代都市社会为背景,以都市职业男性为主要参照体系,研究都市职业女性的政治参与行为.结果发现,都市职业女性有着较低的政治参与行为.但是,在都市职业女性群体中加强社会团体建设,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政治性的社会参与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都市职业女性的政治参与行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探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建议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依以下标准确定:侵权行为一般,致人严重精神损害,未造成人身伤亡的,赔偿数额在500元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精神障碍等疾病,影响其正常工作、劳动和生活的,赔偿数额在5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又长久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丧失大部分(含全部)劳动能力或死亡的,赔偿数额在15万元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最高赔偿数额是50万元人民币。然后,以上述酌定赔偿数额乘以当地上一年度精神生活系数,在最高赔偿限额内计算出当地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5.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7.
股东大会地位定位的不同,将导致处于公司治理结构核心地位的公司经营管理机构的构建方式及其指导理念产生巨大的差异.百余年来,日本对此问题进行过激烈争论:股东大会地位强化论:股东大会无用论;投资者保护集会论等几种代表性学说甚至在基本立场方面都极为不同.我国公司法理论建设可从中汲取一定的理论经验,在构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立法时,应参考投资者保护集会论的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在解放思想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主要有: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矛盾,解放思想与统一认识的矛盾,解放思想与弘扬传统的矛盾,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的矛盾以及解放思想与循序前进的矛盾。必须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化解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9.
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合理地加以分类,准确把握目标公众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才能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坚持马列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统一,是高举旗帜最厚重的理论底蕴,也是使党的旗帜永远保持鲜活色彩的根本保证。 (一)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高举旗帜,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所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875年3月,恩格斯在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奥·倍倍尔的信中,就德国当时两个工人党(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的合并阐述了他与马克思的意见。他指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