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输”一词非考茨基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不少文章提到“灌输”一词是1901年由考茨基最先使用的。这种看法的形成,可能是依据列宁在《怎么办》中引用了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并肯定了这是“十分正确而重要的话”,而发生的误解。其实,列宁在1900年为《火星报》第1号撰写的社论里,总结俄国革命运动的教训,就指出革命政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列宁全集》第4卷第330页)但是,列宁还不能算最早使用。1889年底,恩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创立了灌溉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均较早提出了"灌输"概念,对灌输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列宁灌输理论内容丰富,论证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分析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理论的必要性,阐述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可能性。灌输理论不仅对俄国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也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灌输"是一个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人认为"灌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灌输论是一个原则。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灌输"的概念,并对向工人阶级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考茨基在谈到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的纲领时也对灌输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意识不是从无产阶级斗争中自发产生的,而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丰富和发展。把灌输思想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理论的是列  相似文献   

4.
童颖 《理论视野》2023,(11):19-2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考茨基民主观进行了批判,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主要表现在:批判考茨基所谓“纯粹民主”的虚伪性,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广泛、充分的民主;批判考茨基将苏维埃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曲解为“专横”,强调苏维埃政权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批判考茨基关于民主意味着“对国家中的少数派、反对派的保护”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的是劳动人民的利益和代表劳动人民的意志;批判考茨基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普选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强调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劳动人民全过程参与一切国家事务的民主制度。列宁这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灌输原则要坚持 具体方法应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原则到底应不应该坚持?这是几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讨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问题,不能不讨论灌输问题;而灌输作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理解它、实施它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从而导致了人们对“灌输”的种种误解。什么是“灌输”?《现代汉语词典》中注:输送(思想、知识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灌输”最权威的阐述,无疑是列宁了,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就灌输谈了这样几个意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诞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灵活运用,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的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领导俄国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对其革命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从理论逻辑来看,列宁从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出发,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述了为什么要灌输、怎样灌输的基本理论和重要依据;从现实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揭穿了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面目,为工人运动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在今天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瑞娜 《求知》2023,(6):59-61
<正>20世纪初,面对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为了批判经济派宣扬工人运动自发性的机会主义观点,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对灌输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时代,需要从列宁的灌输理论中获取思想滋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保证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精神文明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三座伟大的里程碑。如果把他们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看作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其中一些著名论断则是这个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马克思提出培养全新的人是共产主义最重要条件的论断,列宁提出在文盲大海里建不成社会主义的论断,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论断,至今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主要包括灌输的必要性、灌输的主体和客体、灌输内容和方法五个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思想是不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必须从"外面"向工人进行灌输;理论灌输主体是社会民主党人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居民一切阶级进行科学理论的灌输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在提升人民群众思想素养、理论自信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卡尔·马克思有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讨论的问题。十月革命时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答案。考茨基说,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这一概念没有实质性意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却提出了十分著名的论断:“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相反,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列宁指出,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1.
1923年1月,列宁在著名论文《论合作制》中提出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这个论断。这种“根本改变”,是列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经济、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进行初步论述,考茨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灌输理论的基本框架,由列宁完善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与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赋予灌输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武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究竟在哪里爆发并取得胜利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们分别依据自己所处历史时代提供的历史条件,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对于这些论断,理论界长期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在生产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的思想;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理论.有人认为,“同时论”和“一国论”都是马恩坚持的思想,“同时论”是指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革命,各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14.
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工农革命进一步高涨,但这时的工人运动还是一种纯粹自发性的运动,其目的只是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正象列宁所说,当时工人“还没有而且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灌输是原则,不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地理解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联系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其理论研究工作者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反思,许多同志就灌输理论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不同的观点。诸如,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灌输理论是列宁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很低,政治素质不成熟的状况提出的,在当时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三十多年的当今中国,广大职工的文化水平、觉悟  相似文献   

16.
朱虹 《瞭望》1996,(44)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精神文明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三座伟大的里程碑。如果把他们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看作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其中一些著名论断则是这个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马克思提出培养全新的人是共产主义最重要条件的论断,列宁提出在文盲大海里建不成社会主义的论断,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论断,至今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论点。他的这些重要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闪耀着时代光芒,对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这个名称是由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社会民主主义”演变面来。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当时法国以路易、勃朗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党与以赖德律——洛兰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党合并,取名“社会民主党”。这个党主张在法国实行民主和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建立共和国。这个时期,德国还没有独立的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参加了德国的民主派,并作为它的左翼,提出“彻底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的策略。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自称是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主党人。  相似文献   

18.
韩亚光 《民主》2004,(5):9-11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论断,正确界定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是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坚持的科学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个思想是刘少奇于1949 年最早提出的。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这个思想。这个思想在新时期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痛斥经济派崇尚工人运动自发性的工联主义不自觉地将工人运动送进了资产阶级的怀抱,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觉对于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自觉包括三个层次:自觉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理论;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用先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他指出,培养一批有理论自觉性的优秀分子向工人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他的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从这个论断提出到现在已是68年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它仍然是我们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不过,历史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这有待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列宁的理论。一、帝国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