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陆续从媒体上读到一些关于抨击“择校热”的文章。总的看,都有道理。然而.其中有些文章,在抨击“择校热”的过程中.却不加分析地对小学、中学、大学的正常择校,一古脑儿予以否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似乎择校一无是处。其实,择校本身并没有错.择校现象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2.
吕鹏 《廉政瞭望》2014,(4):50-50
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富豪队伍也逐渐壮大。但媒体和公众对这些人的评价却呈现两种极端:有人认为他们多是“官商勾结”的暴发户,也有人对富豪“艰苦的创业经历”顶礼膜拜。看来,公众要在喧嚣中读懂这个“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群体,并非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3.
伍振 《求贤》2009,(9):33-3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引滦入津”通水26年。26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为天津安全供水200多亿立方米.为天津市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而关于滦河水的故事却在人们脑海里日渐遥远。  相似文献   

4.
雷达 《党员文摘》2007,(3):32-33
每到岁末,各种国际机构推出的年度排名五花八门,诸如“最适宜人类居住国家”、“清廉指数”、“环保成效”等等,在这些“正面”排行榜中,北欧小国瑞典多是名列前茅。不过,当地媒体对此却不以为然.反而打趣说,如果有“最不好当的政府官员”排名,瑞典没准也会排在前面。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相似文献   

5.
1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2008年令国人目瞪口呆的10句话》。这篇文章只有800多字,从1到10平铺直叙;所述的“10句话”.也不过是2008年公开披露的文字的“摘要”或“小结”.然而影响却大:无论是口头相告或网络点击及转(加)载,迄今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6.
踏实是福     
著名相声艺术家李文华病逝后,我在多篇回忆和赞颂的文章中看到一篇短文,文中写道:“李文华去了……那个身材瘦小、满脸褶子、不苟言笑却常使人开怀大笑的小老头儿,用与名利无关的一生留给我们不尽的财富。我只想说李文华的‘踏实’……”“踏实,成了他的符号,也成就了他的事业、美名。”“踏实,也是大福。”  相似文献   

7.
刘钢 《廉政瞭望》2013,(20):62-62
今年以来.已有130多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但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金色大厅成了这些“演员”们的“卡拉OK厅”。应该说,金色大厅在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演出也不乏精品。不过,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媒体、  相似文献   

8.
李准 《新湘评论》2007,(7):63-63
写文章、搞评论,观点有对错,水平有高低,历来如此。真理总是愈辩愈明。但是.文章中如果出现知识性乃至常识性错误.那就是一种“硬伤”,为学人所诟病。当然,文章写多了,偶尔出一点硬伤也在所难免,知错能改就好。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硬伤越出越多,大有蔓延和升级之势。  相似文献   

9.
赛马场有医疗队,他就到赛马场请医生,被车撞伤左脚,血流了一鞋。”“他终究还是把医生请来了.乡亲们有救了.他自己却倒下了。”“好人啊,他是我们的主心骨。”老人的帐篷外.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70多岁的老人阿吾加义边说边流泪。  相似文献   

10.
惟有读书好     
不是吹牛,要是“吹灯”也能申请吉尼斯纪录,勤务连的排长张声林一定够格,他已经吹了5次啦。然而,张声林却跟没事人似的.该说还说.该笑还笑。他还有“理论”哩,叫做化“悲痛”为力量。  相似文献   

11.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发愁的一个问题。孩子们通常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也不缺乏来自师长的说教.可是许多孩子宁愿无所事事地闲呆着,也不愿学习。更不用说那些逃避学习,却把热情和光阴消耗在电视机、游戏机面前的“动漫族”:那些无心向学.却痴心收集演艺明星生活百科的“追星族”。有多少人曾经感叹:  相似文献   

13.
自1957年6月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派斗争席卷全国.它使50多万知识分子遭遇空前劫难。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场劫难中.一向以“敢言—而著称的《大公报》社长、著名报人王芸生却最终逃脱丁被划入右派的厄运。这不仅引发《大公报》社内一些极“左”分子的不满和抗议,而且连王芸生自己也为此感到纳闷。  相似文献   

14.
雨岚  刘庭远  朱涛 《党员文摘》2006,(10):16-17
四川省有这样一个人称“瓜娃子”(傻小子)的年轻人:他拿着借来的钱,开了一家家政公司,却“瓜”得先后给500多家客户免费做了一个月的清洁;生意刚开始好转.他手下的一个员工打破了顾客家的一个古董花瓶。顾客张口便要赔4200元.他竟连价也未还,立即照价赔偿……这样的“瓜娃子”,谁能相信他会成功呢?  相似文献   

15.
“大道之行也.火下为公……”我们这个小镇中学八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朗读课文“大道之行也”。等大家读完.我请同学们看文章的第一句话,我问大家:…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叶洪 《党员文摘》2007,(1):36-37
放弃生命也不能放弃学生 2005年5月21日晚10点多.安徽省霍邱县姚李镇长岗小学28岁的教师郑青。刚从20多公里外的两位将要辍学的学生家里家访后回到家,正准备躺下休息时,鼻子却涌出了血。爱人一边为他止血,一边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说:“一定是今天走累了.明天就好了。不会有事儿。”  相似文献   

17.
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老板选择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农村主事。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刘树生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多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他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还带去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9.
记忆断想     
郑连根 《求贤》2009,(6):28-28
一 关于记忆的重要性,历史学家钱穆说:“人生无所得.只有记忆.是人人可以安分守己不劳而获的。那是生活对人生唯一真实的礼物。”原因在于,财、色、权、名等种种看似实在的所得.过去了就不能再追回.只有生活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才可永藏心坎。世人常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可是.记忆却不是过眼云烟.正所谓“往事并不如烟”是也。往事可以过去.而往事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痕却永远留在了心灵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20.
前溪 《党建文汇》2014,(8):28-28
“炫富女”郭美美涉赌被抓后.网上有人调侃她能否“再立新功”。这固然只是一种讽喻.却也反映出某种不恰当的是非判断。如今再把不切实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恐怕也只能是为其炒作提供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