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识产权法应适用民法基本原则,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在民法中也有重要体现,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要求知识产权遵守民法最高、最基本、最核心的标准,这样能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的产生、权利行使以及保护。民法保护知识产权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司法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易亿 《前沿》2012,(14):75-76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的一种,而知识产权保护法却与民事制度格格不入,究其原因,是由于知识产权与物权不同,存在无形性和“准公共性”特性.严格而论,知识产权法是对民事制度的一种创新,知识产权法在民事制度基础上通过“合理使用”和“替代使用”两种方法进行符合全身发展的制度形成.对于民法而言,知识产权法主要存在保护制度与限制制度两种新制度,而这是这两种新制度的形成,给民事制度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学界公认的知识产权为私权利,与民法这一最重要的市民社会调整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适用与民法具有相契合的部分,民法的法理传统与依据、法律逻辑构造与思维模式,以及民法架构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在知识产权法上均有应用。研究知识产权理论中的民法法理与原则,对于知识产权法律的发展和智力成果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是西方制度文明的泊来品,其涵盖的内容与价值向度历经了历史的嬗变而发展至今。如今,知识产权已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及几乎所有的国际条约、国际组织所采用。然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领域还存在诸多不足,在面临国际社会商品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动态化趋势下,如何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使知识产权制度诸价值的统一与平衡,进而促进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立法的趋同是理论界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范海燕  刘文 《前沿》2004,(6):123-125
本文对我国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探讨 ,指出建立我国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制度的必要性 ,并对未来我国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管辖、法律适用、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具体制度进行初步构思。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入典”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承认民法基本原则、规则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醇化与适用,尤其当知识产权现有的法律制度无法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时,作为源头的民法基本规则常提供解决途径。但同时,我们亦不得忽略对知识产权"入典"的质疑。知识产权公权化趋向与"民法典"私权性相背离,不同的立法价值取向以及"入典"实践的困境与挑战都是知识产权"入典"道路上的阻碍。对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知识产权自身的法律体系,以求实现法律的实质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法近代化进程中,传统家庭财产制度逐渐被西式的个人财产权制度取代,家庭在法律中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个人越来越强大。而在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中,家庭财产制度及理念充斥其间,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界限不明,个人责任与家庭责任相混淆。无论是基于对传统的反思还是整理现行规范的需要,都有必要以个人财产权为理论核心,在民法中给予家庭财产制度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于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属性,明确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方案,更好构筑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吴汉东,男,江西东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2014年1月卸任),我国著名民法学者和知识产权大家,主要从事民商法理论、知识产权法等方向的研究。他的《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等著作代表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最高水平,有"中国知识产权法制事业的布道者"之誉。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或变迁的动机来源于经济主体追求更大的利益。在中国进入近代化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知识资产逐渐成为了私人权利。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因素包括:外部压力、阶级推动和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建立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而是通过对在英国受保护的知识产权进行再注册的方式,对知识产权予以保护.1995年新加坡专利法的出台,标志着新加坡开始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本文对新加坡知识产权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概括出新加坡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律措施、成功经验、保护手段,能为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为中新两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协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占有制度是各国民法中重要的制度之一 ,对于判断物的归属 ,明确占有人的权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该制度 ,不仅给许多民事法律关系造成障碍 ,而且造成刑法实践中的一些矛盾、问题。确立完善的占有制度 ,通过占有的事实赋予占有必要的权利 ,有助于准确地认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 ,更加公正合理地量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驰名商标的保护成为国际和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领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占有制度是各国民法中重要的制度之一,对于判断物的归属,明确占有人的权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该制度,不仅给许多民事法律关系造成障碍,而且造成刑法实践中的一些矛盾、问题.确立完善的占有制度,通过占有的事实赋予占有必要的权利,有助于准确地认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更加公正合理地量刑.  相似文献   

15.
监护制度作为民法总则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目前民法典编撰之际也迎来了革新和发展的重要时机。监护制度的核心目的具有"双重性":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理念,但从立法理念的角度观之,意思自治与监护制度所代表的法律家长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统一,二者既有对立之处,也有融合之处。我国现行监护制度过于重视社会秩序的保护,对被监护人的意思自治进行了严格限制,但同时在具体监护过程中国家力量又不充足,不利于维护被监护人的个人利益,无法实现制度的目的。因此在未来的制度改革中,扩大意思自治统摄范畴,保障被监护人的意思自治应当成为改革重点,同时意思自治的真正落实也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法制发展到今天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内容。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目前亟须解决的主要是老年人和"浪费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界限问题,以及立法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海鸥 《青年论坛》2008,(2):105-108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案件,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行为违法性”的认知、因果关系理论的选择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从宪法、民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嵩 《前沿》2007,(1):144-147
以保障交易安全为目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民法物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不动产不但是任何公民个人而且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每个人的最必需之物皆为不动产,不动产物权乃是诸财产权中的重要的权利,是世界各国财产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担保制度.从当前执法实践看,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担保制度还存在权利人采取担保的成本过高、担保形式不灵活、反担保的适用规定不明确、总担保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等问题.我国应规定担保金额的合理限额,丰富担保形式,完善反担保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总担保制度,提高海关的实际执法能力,使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张建 《人民论坛》2012,(5):69-71
人格权制度是民法调整的两大关系之一,是民法发展的标志之一,有利于人的价值提高,并且不能被其他制度所包括。人格权高于财产权,从理论渊源、民法本质和哲学理论上均可证明。因此,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法应独立成编并且位于诸权利之首。其内容应包括主体制度、人格权制度和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