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38-38
正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诗经·小雅·小》原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诗经·小雅》里的这句话常被后人用来形容审慎的品格。习近平引用此语,意在说明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面对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习近平《之江新语·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典出:《商君书·画策第十八》原文: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释义: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循的法。如何把规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觉,就是需要培育法治精神。没有法治精神,再精密的法  相似文献   

3.
<正>治理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典出:《老子》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14,(8):28-28
正为学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论语·为政》原文:同引用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注重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包括从书本上学,也包括从实践中学。"思"可以理解为问题意识,只有带着问题学,学习才有方向。"言必称希腊"或者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制度的观点,就是典型的"学而不思";同样,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重视学习,通过归纳总结过去好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14,(10):38-38
正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原文: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去的箭才能击中鹄的(达成目标)。袁枚在短短16字中,用一个比喻讲了学习、才能和见识的关系。学习是基础,基础打得越牢,用的时候才能劲道十足,否则就会"学  相似文献   

6.
<正>国虽大,好战必亡——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年3月28日)典出:《司马法》原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释义: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一句,辩证地分析了战争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好战的国家必然灭亡,而没有战备的国家就会处于危险之中。中华民族是爱好和  相似文献   

7.
<正>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典出:宋·包拯《致君》原文:同引用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为官之义在于明法。"明"是让百姓懂法,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也是让自己懂法,在内心拉一条底线。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在这点上,任何人都不应有例外,而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14,(12):30-30
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相似文献   

9.
<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典出:《国语·周语下》原文:同引用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等,如果能有严格的纪  相似文献   

10.
<正>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典出:清《格言联璧》原文:同引用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立志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  相似文献   

11.
天下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2013年3月22日)典出:《左传·隐公六年》原文: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释义: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为学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论语·为政》原文:同引用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注重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包括从书本上学,也包括从实践中学。"思"可以理解为问题意识,只有带着问题学,学习才有方向。"言必称希腊"或者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制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14,(9):28-28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荀子·大略》 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能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相似文献   

14.
<正>治乱绳,不可急。—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典出:《汉书·龚遂传》原文:"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释义: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理清头绪。有些事必须抓紧,有些事则急不得。正如"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条分缕析,慢慢找到症结所在,这考验一个人的智慧锐度和心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15,(3):8-10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管子·禁藏》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谷,衣食足。耳目谷,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诚于中者,形于外。——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礼记·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典出:《老子》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5,(5):8-12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他引用过的古典名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均有参考价值。修身篇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8日)典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一释义: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刻改正从善。最要紧的是在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21):37-3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论语·雍也》 释义:懂得一种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管子·禁藏》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  相似文献   

20.
<正>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讲话出处】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讲话中指出:"这次,大家的一些想法在文件中体现出来了。当然,也不是全都体现出来了,有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再看看,有的还跟我们有关工作的准备情况有关系,有的还需要以后逐步改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认识到了就做起来。"【出处】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故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