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际,毛泽东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并亲自发起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讨论围绕着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的关系、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性质及表现等问题展开。随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逐渐发觉和纠正,讨论没有深入开展下去。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是毛泽东追求其理想社会的一种方式,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刊1958年创刊号介绍过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讨论。最近,在报刊上,又陆续刊登了一批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看来,讨论有所发展。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 一,按劳分配是否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不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谈话中,一方面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之一确定下来;另一方面,又指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同样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理论。 在分配问题上,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中实际上是把搞平均主义当作了共同富裕。这种观点,由于毛泽东同志,把按劳分配当作资产阶级法权来批判而得到强化。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实行的供给制,认为建国后改供给制为工资制是向资产阶级的让步,把它作为产生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他的这些思想,使平均主义在我们的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一个缩影。"利用、限制";"利用、限制、改造";使"资本主义绝种";"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破"资产阶级法权",把"资本主义残余都可以逐步搞掉",是毛泽东这一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历程。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内在逻辑有三个动因。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及其逻辑,对中国今天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5.
最近报刊上关于資产阶級法权的討論,意見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按劳取酬原則的看法上。認为按劳取酬是真正公平合理的,应該永远实行下去的这种意見,見之于报刊的是極个別的。北京日报十一月十日胡金貴的文章是一个例子。絕大部分文章实际上都駁斥了这种意見。張春桥在“破除資产阶級的法权思想”一文中(人民日报十月  相似文献   

6.
越南目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推进政治体制革新,这是基于越共七大以来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是吸收了世界各国关于法权国家的普遍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特殊性的一些认识。越南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理论并继续推进实践探索,这一模式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必然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平等概念的分析是从法权和德性两个方面展开的。在法权哲学维度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在伦理学维度则基于理性人的普遍设定,将平等视为德性人的基本准则。康德认为平等原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实现平等的唯一政体是共和制。  相似文献   

8.
刘岩 《党史博览》2013,(1):47-51
"四人帮"骨干张春桥的名字,我是在1958年9月看到《人民日报》发表其《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一文时知道的,从此对他的"左"倾思想留下了印象。"文化大革命"中,张春桥到中央文革后的表现,不仅政治上"左"得出奇,品行上更是阴险狡诈、飞扬跋扈。他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后,我与他的办公室虽然在同一座大楼里,但他很少到总政上班,没有接触机会。我对他阴险狡诈的品质,在其就任总政治部主任以前就深有感受。张春桥充任"钦差大臣",与姚文元在济南搞两面手法1967年2月3日,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在中央文革康生等人的授意和支持下,窜到济南夺了中共山东省委的权,成立了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旋即,中央文革向济南军区发出  相似文献   

9.
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三个层次,即社会融合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一是社会融合的宏大叙事,这部分起源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共产思想,后被帕森斯、洛克伍德、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演化为社会整合理论;二是社会融合的族群模式,这是社会融合概念较早使用的研究领域,主要用来研究外来群体与流入地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克雷夫科尔的熔炉论、帕克的族群关系循环论和戈登的同化过程理论以及多元化模式;三是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从微观个体的心理层面研究社会融入和社会接纳,包括社会认同理论、自我认同理论和社会接纳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对和谐社会的威胁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凯 《学习月刊》2011,(20):20-21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说,它以主张经济自由和反对国家干预为基本特征。到了7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得到空前发展,其影响遍及所有的经济学领域,并延伸到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  相似文献   

12.
晚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完整准确地阐明了关于国家和法的起源的观点;对资产阶级法学世界观进行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创造性地提出平等义务是对资产阶级平等权利的重要补充,对权利和义务这对法学的核心范畴进行了科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德育理论主要是指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理性主义为主要代表的德育理论。如洛克首创为英国新资产阶级培养新人的德育理论;黑格尔提出"成才"与"成人"辩证统一的德育理论;费尔巴哈确立人生幸福"道德黄金律"的德育理论等。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批判地分析近代西方德育理论,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获得更加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唯实》2012,(2):29-32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启蒙理性"、"控制自然"的世界观、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异化消费是导致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启蒙理性虽然以其知识性系统破除了宗教神话,但却又走向它的反面;"控制自然"的哲学世界观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保护的只是资产阶级自身的经济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化消费则强化了业已存在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7,(2)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必须基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之解,而关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主要有三种解释模式:"伍德-塔克命题"及其争论、关键或核心概念说、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比较之下,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对此,公正话语的诠释作为公正话语的整体范畴观与现实公正经验的政治话语分析的综合有助于对"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的深入辨析。具体而言,公正话语的诠释能够深化对公正概念的认识,这是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前提;能够客观揭示因公正作为本质存疑概念而造成的解释困境与理论分歧,使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超越公正的一般性辩护并避免自由主义式的循环论证;还能够破除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在思维、路径与方法上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除魅式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6.
学习领会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必须用"七一"讲话精神消除我们头脑中那些陈旧的僵化的观念,建立新的、与时俱进的观念,主要是破除特殊性,融入普遍性;破除"怕"字思想,树立敢想、敢问、敢试的观念;打破简单种植结构,建立完善农业体系;破除陕隘经营观念,创造多元经济发展空间;破除传统经营模式,发展现代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权利观是马克思国家与法权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马克思权利观的研究,要避免理论"碎片化"和简单化的研究倾向,从整体上厘清和剖析权利观念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法权哲学思想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说来,"人的问题"是马克思权利观叙事的话语动力和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从"人的问题"出发,以自然与历史、历时与共时、一般与特殊三重理论关照,深入研究了其在权利问题上的理论态度,澄明了权利问题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两个基本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抽象上升到吴俸、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应遵从的两个基本方法.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考察人权,就是既要把人权理解为抽象的"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又要把抽象的人权规定上升为思维的具体,由此形成"多样性的统一"的科学的人权概念;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人权,就是既要看到人权曾是资产阶级的特权的历史事实,又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应当看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权必然的也应当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普遍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正"工人工资"学说是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说以消除社会两极分化、消灭资产阶级议会制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人人自治"为其理论价值归宿。挖掘"工人工资"学说的内涵与实质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列宁"工人工资"学说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消亡国家是在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也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打破了旧有的封建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普世价值"?不妨进行一个成分分析和实体解剖,看看"普世价值"里到底有些什么。一、普世价值的主要成分分析何谓普世价值?首先,这个概念既抽象又玄虚,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统一的具体的界定。通说认为,普世价值一般包含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成分。由此也不难看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基本还是冠以普世之名的资产阶级价值观。资产阶级价值观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取代封建地主私有制的过程中,由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旨在打破封建贵族垄断,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价值体系。资产阶级价值观最著名的内容就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抽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